开放科学驱动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2020-12-15 10:54任萍萍
图书与情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

摘   要: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开放科学的不同定义,并提出对开放科学的理解和解读,从开放科学各构成要素分析其对研究型图书馆的影响作用,探索分析了当前研究型图书馆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论证了开放科学驱动下研究型圖书馆在科学研究中角色的转型升级。研究认为,研究型图书馆应定位于开放环境的构建者与开放科学理念的积极推广者、科研基础设施的专业化建设者、嵌入开放科学研究流程的技术主导者、寻求开放出版潜在的资助者、知识权益的规范守护者、开放科学的评估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守护者。

关键词:开放科学;研究型图书馆;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58.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3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open science given by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its own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Open Science, and analyses its influence on research libraries from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open scienc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research libraries. It demonstrates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earch libraries'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pen science, and tries to orient them precisely. Research libraries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active promoters of the open scientific concept; as professional constructo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s technology leaders embedded in the ope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s potential sponsors seeking open publishing; and as normative guardians of intellectual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 open science; research library; role orientation

近年来,“开放”的理念已逐渐融入我国科研环境。从开放获取、开放知识到开放创新,“开放”理念的出现,已经深植于公民意识中,为科学工作者、专业科研部门、图书出版行业、相关行业协会、研究图书馆、成果产出相关资助部门等经济利益攸关方带来了深刻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游戏规则”。可预见,开放科学的到来,一定会再次引领和推进一场大规模科技创新的高潮。

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是欧洲联盟国家之间研究型图书馆的官方协调行业组织。开放科学战略将进一步推进LIBER组织内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迅速达到国际顶尖级水准。开放科学背景下,研究型图书馆可以提高公民的科学意识、提升专业科学素养,面对各种前瞻性和最新的科技创新技术,全面开放其研究所需的科学数据,辅以相关制度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开放科学进程的快速发展。研究型图书馆作为开放科学经济利益攸关方,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中的桥梁与技术支撑。它作为科研服务机构,承担着推动和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专业服务的根本要务,在开放科学研究进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和掌控未来的研究轨迹。

因此,本文以研究型图书馆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开放存取专业期刊的深入调研,对开放科学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深层分析。它的积极影响深刻地表明,在我国开放科学全面发展的良好形势下,研究型图书馆面临着重要历史机遇,准确把握研究型图书馆在开放科学进程中角色定位,以期推动研究型图书馆与开放科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1]。

1   开放科学广义内涵及构成要素

开放科学思想起源于科技期刊的诞生和广泛传播时期。其目的是创建一种新的行业评议和科技研究与交流的模式,能够辨别真伪,确保科技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品质。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大卫提出,公共研究创造的信息成果应等同于公共财产,应明确信息成果的归属,信息成果公布后,所有人均可免费使用,以获得最佳的信息社会价值,为社会所充分利用。从“开放科学”的理念提出至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解读。但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涵盖的内容涉及面太广,而范围极大。此外,学者们给出的不同定义,对“开放”的理解和实施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只从上述视角是无法完全释义的。Benedikt Fecher与Sascha Friesike将开放科学定义为:未来知识再创新与泛在化传播;维基百科将开放科学定义为一种运动,在这种运动中,科学研究、信息数据和科学知识可以被广泛传播,并由社会不同领域的专业或非专业研究人员自由获取。开放科学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极其丰富而广泛,开放信息技术数据、开放源代码、开放技术技能方法论、开放行业评估评价、开放研究数据采集、开放教育信息数据资源是开放科学6大基本原则。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形成了不同学派,这其中包括:务实开放学派、民主开放学派、基础设施开放学派、公共开放学派、计量开放学派,涉及知识再创新、知识开放获取、基础技术设施、公民权利保障和科学计量方法等诸多方面。欧洲联盟科学技术研究创新规划明确提出,对开放科学,要从开放科学技术研究数据、开放研究学术交流、出版读物免费开放获取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的动态跟踪和持续监测[2]。

3.1.2   减少资源采购经费支出

开放科学的研究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的开放获取。目前,多数国外高品质学术期刊正由此前的早期出版运营方式转变为现在的全面开放版权期刊,实现按需获取、免费使用。如《Nucleic Acids Research》2018年的期刊影响因子为11.147,学科分区中Q1位置,该期刊发表优秀论文中有很多论文被列为ESI高频次被引用论文。依据官方网站中公布的信息,部分实行开放获取模式的学术期刊论文,其应用率远优于传统纸质出版模式。因此,在越来越多高品质学术期刊推行开放存取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型图书馆在今后可预期在资源采购中能节省一笔可观的费用支出[5]。

3.1.3   改革服务模式,强化技术创新

研究型图书馆可根据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将信息技术和科技研究数据管理工作整合为一体,构建科研开发数据、科学管理工具和科技人才管理统一平台。使用电脑端数据资源科学管理工具,对本地数据集进行科学管理,并实时传输到云端的科学管理平台,实现及时开放共享。根据欧洲联盟开放资源科学检测机构监测,通过对因特网中与数据科学管理公共平台类似数据集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对相关数据集进行及时动态跟踪,以获取测试最新研究进展。

3.1.4   嵌入科研流程,完成转型升级

科学技术研究合作是开放科学的最根本宗旨,为科学技术研究服务是研究型图书馆的光荣使命。在泛在的社交空间和知识分析与共享工作平台的客户信息交流过程中,研究型图书馆能够充分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科学技术研究者共创潜在合作机遇,整合组建跨学科的科研领军梯队。创新传统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与内容,将学科服务嵌入科学研究全流程中,为用户提供从信息资源数据采集、智能数据管理、技术支撑等各层面的深层次个性化服务。

3.1.5   把握发展机遇,提升社会影响力

当前研究型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功能已逐渐被出版商和书商所取代,进而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图书馆馆长出版社高端对话论坛上,爱思唯尔产品研发副总裁布莱恩·戴维斯在致辞中提出,爱思唯尔正在积极改变网络用户的各种体验,并将致力于推动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科技服务和科研技术支持。由此可见,它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内容实际上是研究型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职能。因此,研究型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牢牢掌控开放科学为研究型图书馆带来的开放科学研究一体化的绝佳条件(社会网络、数字资源、技术开放),在开放科学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品牌特色,抢先占据同行业发展进程中的绝对优势地位[6]。

3.2    研究型图书馆面临的主要挑战

开放科学的发展进程为研究型图书馆建设营造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对传统资源储备、服务模式、出版方式、测评体系的巨大挑战。在开放科学发展进程中,馆员能否接受开放科学理念,融入到开放科学进程中;能否积极参与科研人员的学术社交圈,获取最全面真实的信息需求;研究型图书馆是否有适应开放科学新角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否适应全新的业务流程;研究型图书馆能否提供开源技术和开放获取平台,协助突破开放科学的壁垒,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2.1   实现资源体系建设完善升级

通过开放资源体系建设,可以实现特定学科领域的预印本、科技图书期刊、知识数据等各类资源的全面开放存取,推动实现多种类型开放资源的合理组织与建构。通过多渠道协同资助的方式激励科研工作者利用预印本平台、机构知识库等多种方式开放共享其个人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建设开放式数据中心,为第三方提供有效的接口和可靠的工具,在现有知识组织工具的基础上,开展科研数据的搜集保存、组织管理与开放共享。

开放资源与早期的传统文献资源不同,在描述数字资源、数据组织和关联数据时,不仅需要对其主题进行索引和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而且要对信息和数据资源设置许可和开放访问权限。美國信息标准组织(NISO)专门制定了期刊文献的JATS元数据标准,旨在帮助和指导开放存取期刊组织体系的实施。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组建了开放式信息资源建设团队,在组织和构建开放资源公共展示平台GoOA时,应用JATS标准中的原始元数据字段来组织数据资源。然而,随着数据资源种类的持续增加,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所以,如何扩展组织体系以满足研究型图书馆开放科学实践的现实需求,维护其正常运转,始终是研究型图书馆应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7]。

3.2.2   完善开放资源管理规范的评估标准

高影响力的科技学术期刊支持开放获取的出版方式,但同时也存在掠夺性经营的营利性开放获取期刊,使得OA资源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评估指标标准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型图书馆数据资源的筛选。科技人员发表OA科研论文后,对其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和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后续必须解决的问题。除早期的文献计量方式外,应加快引进替代计量学、开放性评价等多种评估方式,从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评价科研成果的产出。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开放科学培训方式,通过制作精品MOOC等开放教育方式充分发挥研究型图书馆知识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3.2.3   强化宣传转变观念,寻找潜在出版资助

在开放科学的推广进程中,尚有一些研究人员面对新事物不乐于接受,怀有消极否定态度。因此,研究型图书馆需有针对性的配合相关政策进行大规模宣传和积极引导,让他们彻底转变此前的思维模式。开放存取出版经费价格不菲,这对没有获得帮助的研究人员,需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在考虑是否采用开放出版方式时会非常犹豫。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其获得潜在资金,协助科技研究人员最终实现公开出版,从而推动科研工作者逐步加入全面开放的行列。

3.2.4   培养技术技能全面且专业化的图书馆员

在研究型图书馆嵌入新型科研体制背景下开展开放科学的服务工作中,特别要求研究型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多种身份,同时兼顾多项技术和服务技能,这是对研究型图书馆员专业知识与技术储备的全方位检验,以此促进其开放科学综合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研究型图书馆员可通过微信、微博、研究型科研社区、直播互动平台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新的移动服务模式,实现研究型图书馆服务推广和开放教育服务,推动最新学术交流成果的全面开放共享。

3.2.5   规范开放资源标准,避免权益纠纷

由于视角不同,开放资源的使用尚未制定统一标准,对开放资源科研论文著作权的理解和使用存在误区。因此,开放资源的权益受到侵害是不可避免的。2015年,爱思唯尔向用户收取使用CC Protocol学术论文的费用,这些学术论文在Wiley的官方网站上以cc-by-nc-nd是非商业性应用的,从而引发了对开放资源科学论文权益的争议。如何利用开放资源为研究型图书馆服务?以何种方式?如何有效利用开放资源科研论文中的研究数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都是研究型图书馆在开放式科学服务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图书馆智慧地妥善加以解决[8](见图2)。

4   开放科学驱动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欧洲联盟研究图书馆协会(LIBER)于2018年7月公布了“开放科学”高级别前瞻性战略报告《LIBER开放科学实施路线图》,它将研究型图书馆定位为“开放科学的先驱与倡导者”,鼓励图书馆根据科研生命周期,积极参与开放科学研究全过程,涵盖政策规划制定、数据管理、数据服务支持、科研成果发表、学术影响评价、学术成果再应用等重要环节。该路线图对研究型图书馆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意义,在开放科学战略背景下,明确了研究型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转换。

同时,国内外学者对开放科学背景下研究型图书馆的功能与角色定位也进行了深入探究。国外专家的主要观点认为:研究型图书馆应嵌入科研生命周期全流程,在科研战略规划、科研学术进程、科研成果储存与整合等各环节发挥数据管理、元数据识别、知识库鉴别、研究数据检索等重要作用。以中科院张晓林教授为代表的国内专家则指出,在开放科学战略背景下,研究型图书馆应发挥“嵌入式协同知识实验室”的重要功能,技术创新的科研流程、模式与协同交互机制为研究型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范式带来了创新与挑战。研究型图书馆通过创建嵌入协作的运营机制,实现“知识协同实验室”的服务功能。

基于上述国内外学者主要观点,本研究认为:研究图书馆是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科学研究机构及利益攸关方的纽带与桥梁,活跃于科学知识存储、数据管理、传播推广、科研服务等诸多方面。它已由传统的信息资源中心转变为数据中心,在开放科学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撑开放科学的整体研究进程。以下将从六个方面对研究型图书馆在开放科学中的角色进行定位。

4.1    开放环境的构建者与开放科学理念的积极推广者

研究型图书馆作为专业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服务机构,肩负宣传推广开放科学的理念、倡导科学研究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任,以此推动开放科学进程的可持续发展。从开放科学理念的兴起,它就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研究型图书馆正面临着创新性的变革。通过分析探讨开放科学在研究型图书馆发展中的历史机遇与全新挑战,期望其在研究型图书馆的科研服务中起到监督和引领作用,促进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创新。

在开放科学背景下,研究型图书馆需积极协助科研工作者更新传统理念,适应全新科研环境,推动其融入开放科学流程。学科馆员在宣传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融入一线、嵌入科研团队、推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的中流砥柱。通过开放科学科研机制的范式转变,构建双赢互利的科研合作理念,提高科研品质与服务效率。在高校层面,研究型图书馆应在科学技术研究人员与高校间搭建桥梁,依托优势资源,跟踪开放科学研究规划、政策方案及最新动态,制定嵌入科研生命周期的开放科学共享策略,积极参与构建和推进新型科研评价体系,并提高其应用实效,为开放科学背景下学校科研学术奖励、分岗定级、科研成果评估等政策制定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与智力支持;在成果再利用层面,通过开放版权、合同管理与创作合作授权等方式有效促进学术成果的再次应用。在实践中,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用户的积极性,共享学术成果,推动科研交流,促进开放科学的可持续创新与发展。充分应用社会化媒介与网络,通过科研社区、直播平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创新服务模式,推进图书馆开放科学服务与實践推广。

4.2    科研基础设施的专业化维护、建设者

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海量科研数据基地,欧洲联盟委员会在2015年实施“开放科学云”项目,使大规模科研数据得以更充分地展示自身的社会价值。2015年11月,LIBER、EUDAT(欧盟信息数据基础设施)与OpenAIRE等签署了合作声明。其目的是为欧洲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便于快捷存储、专业管理、即时处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云平台,并为这些科学数据提供便捷、安全和无缝的接口,以促进数据的充分应用。研究型图书馆应以欧盟开放科学的早期实践为指导,以开放信息资源工具和开放源代码为辅助,不断寻求突破技术瓶颈和障碍,强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及时监测科技研究数据的动态变化,为科研人员探索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状况提供帮助。在开放的科研数据和信息数据科学范式的背景下,研究型图书馆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运算与传输等功能,导致其工作量迅速增长,存储空间极度缺乏,而零散的数据因没有有效及时处理,很难得到最充分的实践应用,最终导致其应有的社会价值的丧失[9]。

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开放科学发展政策与标准的制定,包括科研数据规范标准、数据管理工具开发、研究人员身份识别与管理方法制定等,以确保数据管理查询、分析利用、存储共享等功能在云知识平台上的无缝对接和功能实现。应积极寻求与欧洲开放科学培训(FOSTER)等高品质学习平台密切合作,把图书馆的专业培训经验和高品质学习平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分享世界最佳实践经验与案例。FOSTER平台汇聚了全球开放科学领域最优秀的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希望融入开放科学的科研人员,或制定实施开放科学政策的决策者,是助力开放科学理念推广和开放科学素养提升的有效知识工具。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推进开放存取资源平台建设,有效促进数据共享与应用,为第三方提供准入接口与在线应用工具。通过开放资源知识平台建设和经费投入,资助鼓励科研工作者利用机构知识库共享最新科研成果,完善开放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开放数据中心,依托知识组织工具,实现知识数据的组织管理与保存共享。

4.3    嵌入开放科学研究流程的技术主导者

开放科学驱动下,传统的科研范式将发生巨变,作为开放科学信息获取与知识技能传播的重要枢纽,研究型图书馆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与开放科学政策相关的全方位服务。研究型图书馆通过开放知识平台提供嵌入科研工作全流程的信息支持,可提供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公共领域知识资源、资源获取能力与开放学术出版等多方面信息,并可提供相关培训,协助科研工作者尽快适应全新的开放科学研究范式。

在嵌入开放科学科研工作全程的服务过程中,研究型图书馆作为技术主导者,肩负着科学数据管理与科研人员支持的重任。从基金项目申请、信息数据著录、元数据科学应用、开放科研方式识别、研究数据工具分析、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到最终科学研究成果产出、数据引用、许可协议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数据的存储与永久保存等各环节关键问题,都离不开研究馆员的持续关注与密切合作。因此,研究型图书馆是科学研究全流程中最恰当的引导者、专业培训者和直接参与其中的服务者。为了适应开放科学的需要,要求研究型图书馆员必须同时兼顾多种技术和服务技能,这是对研究型图书馆员专业知识与技术储备的全方位的检验,以此促进其科学研究服务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开放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馆员必须具备以下七项能力:(1)及时有效地为研究人员提供科研必要专业知识的能力;(2)提供和选择开放研究所需元数据的能力;(3)科学管理和引用信息数据的能力(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发现、数据传递、信息数据保存等);(4)熟练掌握各种可能的数据处理方法,科学灵活地掌控数据工具的能力;(5)保存科研项目与科研数据的能力;(6)发掘和拓展潜在知识的能力;(7)为科学家寻找潜在资助者的社交技能。英国研究图书馆在《2014-2017年国家发展进程战略规划》中指出,应不断发挥研究图书馆在科技研究和科技人员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适应用户不断变化的知识需求。伦敦国家经济与政治学院的著名学术博客将研究图书馆员确定为信息与数据科学方面的专家以及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合作者。

4.4    寻求开放出版潜在的资助者

作为科技研究者与出版商之间的纽带,研究型图书馆需有针对性的配合开放科学相关政策进行积极宣传与引导,为研究人员提供相应支持。芬兰国家国立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服务部主任指出,研究图书馆在当前开放出版中的作用已经从早期的信息资源收集,转型升级为有效帮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在开放出版过程中的科研成果产出。以往研究论文的发表是作者本人的著作权和网络传播权的转让,同时,他还要承担一定的出版版面费。目前的开放出版已将以前作者本人独自承担的版面费更名为文章加工费APC,由作者自行支付版面费或论文评审费,交由合作出版社进行出版加工。在这种全新的出版模式下,作者本人享有研究成果的著作权,而出版商只提供论文评审与论文发表的相关服务。然而,APC是以往传统文献出版和处理成本的十多倍,这使得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在此类情况下,基金会、学协会、开放科学各相关利益方将陆续提供科研论文出版补贴。但是,这种资助的范围狭窄,其不足之处在于只有数量有限的研究人员在特定学科中才能获得资助。因此,研究型图书馆在与相关出版社探讨相关业务合作时,还应积极考虑寻求更多可能的资金来源支持,与相关政府部门和基金团体进行合作,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开放共享科学研究成果,逐步加入全面开放的行列。

4.5    知识权益的规范守护者

针对图书馆用户的各类信息服务需求,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为用户查询整理相关信息资源的权益和保护信息,为知识资源的合理应用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既做好对知识权益的保护,又满足了用户基本服务的知识需求。同时,研究图书馆也有义务协助国家标准和规范制定部门尽快制定知识权益的标准和规范文件。新型纸质图书出版模式和学术研究交流模式,使科技人员既能够获得论文著作权、论文传播权和知识产权,又可同时获取相关学术资源、开放科研数据,也可使整体科研流程得以复制,便于深入分析研究,以期实现科学研究的创新突破。

由于用户对开放共享的理解不同,在信息数据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上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违规行为。SCI-Hub是一种基于全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它能及时捕获和集成爱思唯尔信息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资源,同时允许全网所有用户免费使用。但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与爱思唯尔信息数据库的相关权益,被出版商指控侵权;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Research Gate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大量资源的开放存取方式是以违反出版商的相关规定为前提的。但Research Gate认为,侵权的根源是被侵权的资源上传者本人,因为这是上传者自己主动上传的行为结果,与平台无关。目前,NISO正在对开放资源免费阅读和许可引用两个新的相关权益领域进行细致说明,明确了开放资源完全免费开放使用的相关权限范围。

面对开放科学知识资源版权权益问题,研究型图书馆可组建区域合作联盟,通过与出版商谈判,实现科研工作者、图书馆与出版商的利益平衡,扩大开放数据源的授权范畴。研究型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各科研管理与服务部门,寻求资金与政策的多方支持,协作构建科研数据管理的良好环境,嵌入到科研人员的工作流程中,以满足用户数据管理、共享与应用的实际需求。研究型图书馆可根据用户遇到的现实问题,酌情向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合理有效地解决开放共享知识资源过程中的权益纠纷。这使研究者彻底消除他们对论文可能侵犯知識产权的担忧,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信任和支持开放科学[10]。

4.6    开放科学的评价者与可持续发展的守护者

随着开放出版与开放存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科技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已落后于开放科学的全新科研环境。研究型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开放学术测度方法的开发与实施,鼓励科研人员接受开放科学研究与开放出版范式,创新测度评估方式,聚焦于科研成果自身的内在优势与各层面综合影响力。除传统计量工具外,还应引入替代计量学、开放科学评估等新方法,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科研成果的实际影响力进行评估。2018年欧洲联盟开放科学工作组发布了关于奖励机制的评估报告,提出建立开放科学专业评估矩阵,以开发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人员绩效的综合评估方法。该方案不仅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而且拓展了开放科学研究行为与学术成果评估的测度范畴,为合理的学术影响力评估和科研奖励标准提供了科学指引。

开放科学背景下,高标准的科研诚信准则是开放科学实践的根基。研究型图书馆可通过各类知识平台调研剽窃,打击侵权出版机构,提供版权与知识产权法规解读,引导青年科研工作者遵循高标准的诚信守则。同时,公民科学对促进开放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应全面发挥图书馆信息宣传与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公民科学的发展,使更多普通民众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促进全社会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

5   结语

在当前开放科学发展进程中,研究型图书馆既是信息与数据的联通枢纽,又是开放科学生态体系的奠基人、开放服务系统的供给者。既有发展的机遇,也有难度挑战,持续创新与不断收获并存。开放科学是社会网络、开放共享技术、开放理念与相关政策支持下的产物。它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和公众性。所以,开放科学发展进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如是否应主动融入科学技术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社交网络中,以便及时了解最新、最急需、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信息需求;研究型图书馆是否能够承担新角色的专业人才培训发展规划;研究型图书馆是否具备适应新角色而必须进行的业务工作流程的重组能力[11];研究型图书馆是否可通过一些必要的服务措施协助排除开放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障碍,为开放数据的安全存储提供必要的网络平台等。我们应正视开放科学驱动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职能与角色转变,把握自身的独特优势,肩负使命,迎接挑战,将科研服务嵌入到开放科学工作的整体进程中,助推研究型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推动开放科学在我国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志松.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与职责——《LIBER开放科学路线图》解读[J].图书馆建设,2019(4):66-73.

[2]  武彤.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美国研究图书馆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服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1):135-144.

[3]  蒋冬英.开放科学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8(6):106-109.

[4]  左斯敏,朱嘉麒,梁益铭.开放科学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角色转变[J].图书馆建设,2018(11):23-27,35.

[5]  刘敬仪,江洪.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0):18-24.

[6]  郭进京,陈秀娟,任慧玲,等.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分析——以NLM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4):41-48.

[7]  党洪莉.基于三维模型的开放科学理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8(2):23-26,86.

[8]  彭媛媛,黄金霞,陈秀娟,等.开放科学中研究型图书馆的角色[J].图书馆论坛,2018,38(3):68-75,116.

[9]  洪跃,吴萌.开放科学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学科服务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3):69-75.

[10]  劉春丽,徐跃权.开放科学和开放数据环境中专业图书馆的新角色[J].图书馆建设,2014(2):83-88.

[11]  张晓林,刘细文,李麟,等.研究图书馆推进开放获取的战略与实践——以国家科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5-19,48.

作者简介:任萍萍,女,哈尔滨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电视台编辑角色定位及转变研究
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
人民法院普法定位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