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对脑梗肢体偏瘫恢复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2020-12-15 10:48姜小萌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脑梗肌力偏瘫

姜小萌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脑梗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生率较高,并逐渐呈上升趋势及年轻化趋势,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已不容小觑。患者患有脑梗的原因主要为颅内血液出现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出现软化坏死所导致的[1-2]。近些年我国医疗技术进步速度不断提高,脑梗的致死率也呈现下降趋势,但却有近60%的患者会出现活动障碍等问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据研究,加强重视脑梗肢体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肌力水平,改善活动障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本文对康复训练对脑梗肢体偏瘫恢复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60例脑梗肢体偏瘫患者,选择开始是按为2018.1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随机分组,各30例。研究组男:女为17:13;年龄在53-87岁,平均为(63.35±1.21)岁。对照组男:女为16:14;年龄在55-89岁,平均为(68.42±1.40)岁。两组基础资料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措施,辅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辅助患者进行肢体练习,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步由被动运动转化为主动运动,必要时可选择利用电动起立床,进行康复训练。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康复训练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1.理疗康复早期介入:康复理疗医师参与查房,并与主管医生共同评估患者病情,进行早期康复切入。其主要措施为:(1)针灸治疗:对患者昆仑、曲池、环跳等穴位进行针灸,1次/d,30min/次;(2)物理因子疗法:应用中频、磁疗、超声波、红光、蜡疗、生物反馈等方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肌萎缩,促神经功能恢复。(3)良肢位的摆放:保持患肢功能位,防诱发加重痉挛引起关节挛缩,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为进一步康复训练创造条件。(4)按摩疗法:协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患肢按摩训练,部位包括手指、手腕、前臂、肩关节等,坚持由外向内的向心性顺时针按摩,促进功能恢复。

2.肢体功能训练:康复医师引导患者每日进行主、被动关节活动,逐步提高患肢运动水平,指导患者逐步离床活动,避免出现肢体废用综合症。(1)1级康复治疗:康复医师协助患者,对其进行被动活动、主动参与,促进肌张力恢复及主动活动出现;指导患者做双手上举、翻身及桥式运动,尽可能达到卧-坐转换及坐位I级平衡。(2)2级康复治疗:促进躯干四肢肌的主动运动,降低过高的肌张力,促使分离运动出现;做平衡训练,使患者的坐姿得到有效改善,指导患者在座位上进行重心改变,拿取不同方向的物品。一段时间后,康复医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负重练习,并且进行左右交替练习,使患者自身的肢体控制能力增强,保持自身动态平衡,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并且进一步提升患肢以及肌肉的锻炼。另外,对于有言语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如口腔操、舌运动及发音练习。(3)3级康复治疗:抑制共同运动,促进分离运动及精细运动,增强肢体协调性,提高运动速度;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指导患者进行技能锻炼,如穿衣、洗漱及三餐,必要时辅具的使用,改善独立生活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干预后肌力水平评分,使用肌力6分法,满分5分,分数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使用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计量资料。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肌力水平具有同质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肌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为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患者常会出现呕吐、头晕以及半身不遂等问题,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4]。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快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且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其病情较为复杂,严重时甚至可能会造成患者昏迷[5]。

作为脑梗多发群体,老年患者机体功能退化严重,因此训练存在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患者依从度,使患者积极配合训练,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本研究实施康复训练,利用康复训练,有阶段性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康复训练治疗。其中1级康复治疗,主要是针对脑梗肢体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互动,依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基础性锻炼,为患者后期的康复奠定基础。2级康复训练治疗,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其具体的措施内容包含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平衡训练等。另外,康复医师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洗漱、日常交流以及如厕等训练,该阶段患者持續时间大约在20d左右。一般情况下,在经过2级康复训练之后,绝大多数的患者可以恢复自身的自理能力。3级康复训练治疗,其主要是对于患者的运动以及交流功能进行训练,该阶段对患者各项器官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据表1可看出,在经康复训练治疗后,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肌力水平有显著提高,可见康复训练的应用,对脑梗肢体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伍俊, 王小莉.康复训练联合r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贵州医药, 2018, 042(010):1235-1237.

江光耀, 陈娟.渐进性个体化康复训练对初发脑梗死单侧肢体偏瘫患者CNDS评分、临床疗效及血清Hcy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037(005):11-12.

陈旭波, 姜敏敏.综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 2019, 048(001):64-66.

谢静.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9, 022(011):121-125+128.

猜你喜欢
脑梗肌力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人不可缺少肌力训练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女性练肌力,护心、远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