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12-15 10:48高映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微血管三叉神经痛

高映熙

【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高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颌面部神经性病变,患者常于咀嚼和吞咽食物、刷牙触碰等情况出现症状,多伴随不同程度及性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剧烈疼痛[1]。面肌痉挛同样作为一类好发于各个年龄层的神经外科疾病,多因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受到血管波动性压迫所致,二者的发病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其治疗[2]。既往临床工作多采用药物或神经根离断术治疗,效果一般,复发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院对微血管减压术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种,旨在取得更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選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98例经我院神经外科检查确诊并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单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三叉神经痛组53例,面肌痉挛组45例。三叉神经痛组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为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29±8.17)岁。面肌痉挛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为37-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6.23)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神经电生理的全程监测下完成如下操作,并对周围神经反应及运动诱发电位观察:全部患者均选择乙状窦后锁孔途径入路,选择患侧耳后发际线处做一适当大小的弧形切口,采取常规的方法开颅,获得3cm的骨窗,显微镜下打开硬脑膜及桥小脑蛛网膜,以充分释放出脑脊液,使得暴露三叉神经充分暴露[3]。采取锐性分离的方式对周围蛛网膜分离,后对周围血管及神经情况进行观察,分离责任血管与受压神经,随后探查三叉神经根部位,完成对蛛网膜地分离与松解操作,确诊责任血管并将其与三叉神经分离[4]。将Teflon片放置到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中间,完成手术。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为:将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评为痊愈;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者评为缓解;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评为无效;以痊愈数及缓解数/总例数为总有效[5]。痊愈者在随访期间再次出现相关症状并伴随明显疼痛感做为复发。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检验,以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对比

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微血管减压术凭借起诸多的临床优势已经被认为是当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神经痉挛的主要手术方法,能够帮助解除血管对神经根压迫的同时,神经本身并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同时患者的面部感觉功能得以保留,但部分患者并不能明显的根治[5]。不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桥小脑角区域解剖组织结构本身存在着较高的复杂性,操作难度也较大,这就使得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以恶心呕吐为主)、面部表情麻木等并发症,不仅对预后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对术后的康复带来了威胁,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6]。加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重要症状及表现即为疼痛,对疼痛控制的需求也较高。因此,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制定可靠的治疗方法及对策,以获得最佳治疗目的。

本次结果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该结果充分证实了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⑴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寻找责任血管及解除神经压迫作为治疗的重点及核心内容,这就需要在手术治疗时需要在显微镜下对患者的神经根予以仔细地探查,还需要配合神经内镜的检查,避免出现血管神经遗漏的问题;⑵通过不断积累临床操作经验强化操作技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⑶对切口进行改进,通过采用顺耳廓形设置的弧形切口,将皮肤软组织翻向到耳廓的位置,避免对皮肤肌肉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⑷在操作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对岩静脉进行有效的保护,要求尽可能地保留一切引流静脉,避免对其盲目切开;⑸在骨窗形成的过程当中,若出现了乳突开放的情况,则需要及时的采用双氧水碘伏液进行反复的冲洗,避免颅内感染的出现;⑹确保整个治疗过程均能够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一旦治疗期间出现了报警反应,则需要注意减少手术操作幅度,避免对颅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7]。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疗效均较满意,无明显复发。

参考文献:

Panchagnula S, Sularz A K, Kahle K T.Familial Trigeminal Neuralgia Cases Implicate Genetic Factors in Disease Pathogenesis[J].JAMA Neurol, 2019, 76(1): 9-10.

Steinberg D I.Review: In trigeminal neuralgia, carbamazepine, botulinum toxin type A, or lidocaine improve response rate vs placebo[J].Ann Intern Med, 2018,169(8): C43-C49.

李延政,胡杨杨,王志春,等.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6(1):61-63.

罗波,范润金,张逵,等.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7,22(10):687-688.

吴科,鄢克坤,唐树军,等.锁孔下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技巧及疗效分析:附513例报告[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3):198-200.

Zakrzewska JM, Patsalos PN.Long-term cohort study comparing medical (oxcarbazepine) an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ctable trigeminal neuralgia[J].Pain, 2018, 95(3):259-266.

齐猛,张雷,梁建涛,等.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8,18(9):663-664.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微血管三叉神经痛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三叉神经痛,“疼”你没商量
治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心绞痛:没有冠状动脉狭窄的心绞痛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研究
糖友几个小动作可保护微血管
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