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APP的家长人群健康教育措施改进预防接种工作的效果

2020-12-15 10:48邢芳赵海燕齐有胜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人群疫苗

邢芳 赵海燕 齐有胜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疫苗的预防接种是防止各类传染病最有效以及最经济的手段,这已经是得到普遍认可的定义[1]。我国政府在近些年特别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而承担辖区内人群的疫苗接种,特别是儿童人群疫苗接种任务的,主要是分布与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防保健科[2]。疫苗接种工作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将疫苗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接种的简单操作,但是随着人群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自我维权意识的增加,基层单位所承担的疫苗接种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向辖区内人群提供系统的、安全的、连续性的卫生免疫服务,涉及到冷链运输、接种规划、法律法规、应急处置、信息化管理等多个维度的学科内容[3]。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群密度大,疫苗接种量大,而客观原因导致真正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为该项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现有体制之下,专业人员数量紧缺的现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根本的改变,而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接种疫苗种类的提升是不可回避的现实[4]。面对该种境遇,如何提升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效率,做到安全有效的接种,成为十分棘手的难题。若干研究结果认为,家长的健康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并且有助于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整体效果[5-6]。使用手机APP客户端进行大范围人群的信息传播以及互动等,目前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本研究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及家长23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手机APP的家长人群健康教育措施改进预防接种工作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6月在中心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及家长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过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儿童家长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①2月龄之内的本市户籍儿童(单胎)以及父母,干预期之内父母与儿童生活在一起;②到中心预防保健科建立档案,接受定期的疫苗预防接种;③可以按照本研究中所提供的方法进行干预,依从性良好,数据完整;④儿童父母可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并操作APP客户端。

1.3 排除标准①儿童具有严重先天性疾病或畸形等;②儿童父母具有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等无法正常沟通;③父母在辖区内预计居住时间不足6个月。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和结果 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119)和观察组(n=119)。两组儿童可比性良好(P>0.05),见表1。

1.4.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教育措施:家长首次办理完儿童的预防接种档案后,进行下次疫苗接种的时间预约,在接种证上写上下次接种疫苗名称及时间。利用门诊疫苗接种时,常规对儿童父母进行健康教育,讲解疫苗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对父母所提出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手机APP辅助完成家长的健康教育:在家长首次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手续时,当场帮助儿童父母下载手机APP软件,指导并教会其使用方法。手机APP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接种疫苗的种类、可预防疾病、接种时间、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常见护理措施等。中心工作人员利用APP的后台推送功能,定期向家长人群发送健康教育知识,并更新疫苗的信息。

两组的干预时间均从儿童建立档案当日至6个月。

1.5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儿童干预期间的疫苗接种情况,包括一类疫苗漏种率,一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二类疫苗接种率(一类疫苗的接种程序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7]确定,二类疫苗的接种程序根据中心制定的工作流程确定)。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家长人群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中心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的总分在0分~100分,分数越低表示被调查者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越差。③对比干预前后家长的疫苗接种停留时间。由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结果使用例数(n)及百分率(%)表示,两组正态分布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的正态分布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计数数据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干预期间的疫苗接种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一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二类疫苗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一类疫苗漏种率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家长人群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评分均增高,观察组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干预前后家长的疫苗接种停留时间比较结果 干预前家长的疫苗接种停留时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家长的疫苗接种停留时间均降低,观察组家长的疫苗接种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疫苗的預防接种是保护人群免遭传染病危害的最方便、最有效以及最经济的手段。随着我国卫生行业的反正,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有关卫生部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疫苗接种率在很大程度上比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率要高。但需要客观承认的是,目前的疫苗接种工作中还存在若干的问题。比如大量流动儿童的免疫空白,人群以及政府对于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专业人员缺乏等等[8]。而本研究中所重点关注的是针对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健康教育问题。有研究认为,人群的疫苗接种情况与健康教育水平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健康教育与预防接种,均是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措施[9]。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提升的情况下,充分做好儿童家长人群的健康教育,对于顺利的完成疫苗接种过程,提升接种率,避免医疗事故出现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上的健康教育,大多依赖讲课、座谈、影音、展板或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这些形式对于新生儿的家长来说,时间都难以保证,及时性也不好掌握。特别是新式的陈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本研究观察组所采用的手机APP是借助了智能手机以及网络的功能,完成虚拟空间中的人群健康教育的策略。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等第三方提供的程序。我国人群的手机使用率达93.4%[10],这也为本研究APP的普及使用提供了坚实的人群基础。本研究中使用的APP具有多项功能,不仅可以展示所接种疫苗的种类,禁忌症,接种要求以及功效等,还可以提供线上的就诊时间预约服务,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定期漏种疫苗的提醒等,几乎囊括作为儿童家长需要知道的绝大部分疫苗接种相关信息。相对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手机APP的优势十分明显,其突破了以往医务人员和患者等面对面交流时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医学知识宣教的效率,由此也可以引发一系列正向的结果。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见,观察组的一类疫苗及时接种率以及二类疫苗接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一类疫苗的漏种率方面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PP的及时提醒功能以及对于家长的知识宣教,均使家长对于按时接种疫苗的意识出现提升,该软件的使用相当于给予家长一个便携式的自动化疫苗接种时间提醒机制,因此在免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方面产生了优势。但是在漏种率方面,两组却没有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家长对于疫苗接种的概念,特别是免费疫苗接种的概念还是比较重视的,虽然家长可能会因为疾病或者暂时忘记等稍微晚一些去接种,但最终不去接种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即使在没有APP使用的情况下,依据目前北京市的工作水平以及人群的意识,发生大面积疫苗漏种的可能性也不高。二类疫苗属于自费疫苗,所谓自费疫苗是对于免费疫苗的有效补充,但是如果没有充分而客观的宣传,二类疫苗接种的情况就不会很理想,往往会陷入到家长一针都不打或者接种点疯狂接种二类疫苗而招致投诉的两个极端。APP的使用给予了家长充分认识二类疫苗以及考虑是否进行接种的时间,也避免了工作人员向家长说明二类疫苗时的倾向性,将自主决定权给予了家长,以现代化的方式完成了疫苗的介绍。客观而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增加,对人群而言是较好的结果,这对于人群免疫屏障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两组在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评分以及疫苗接种停留时间方面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在干预后出现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要大于对照组。无论何种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终归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只是对照组所采用的方式有些无法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在工作量巨大,人群密集的门诊日对家長进行疫苗知识的宣传,其真正能够掌握的比例十分有限。而借助手机的APP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学习,并且对于重点问题可以反复的研究,且APP的信息更新速度也快,这也便于家长掌握最新的知识。该APP附件了疫苗接种预约系统,可以在高峰时合理地分流,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医患双方的时间,避免了儿童家长集中取号,等待叫号现象,从而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为儿童预防接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减轻了儿童家长就医时的不安和焦虑等情绪,也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当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遗憾,由于所选择的干预对象均为本市户籍儿童的父母,所以在人群的代表性方面尚有待改善,而且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希望可以有机会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分析。

综上所述,使用手机APP完成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疫苗的接种率,改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的工作效率。但该种方法尚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改进。

参考文献

金晓奔,姜龙训,蒋辉, 等.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系统对预防保健科现场接种效率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9):19-21.

李佐,张伟.眉山市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使用及接种人员评价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97-1500.

奚颖,李剑,倪志敏, 等.江干区国际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SWOT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12):1287-1290.

石晶,纪文艳,贾滨.北京市医疗机构开设成人预防接种门诊意愿调查[J].首都公共卫生,2020,14(1):33-36.

涂帆.社区开展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80-181.

徐佳薇,匡珊珊,王青, 等.重庆市不同健康教育模式下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现状分析[J].重庆医学,2020,49(3):485-488.

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韩杉,胡倩,吴丹.贵阳市HPV疫苗接种人群接种原因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医学与社会,2020,33(1):70-73.

赵晓华,陆伟,胡娅, 等.基于健康信息传播的微信平台教育 对儿童接种二类疫苗管理成效的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3):66-70.

范丽,李伶莉,卢爱琴.基于智能手机App的"院外远程情志干预法"治疗轻度产后抑郁的观察[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2):68-70.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人群疫苗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土豆片外敷治疗预防接种疫苗后局部反应的观察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Vaccination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入园前的疫苗接种答疑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