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及体会

2020-12-15 10:48陈秋夏蔡琼珠谢丽叶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舒适度

陈秋夏 蔡琼珠 谢丽叶

【中圖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骨科手术对于治疗关节病变及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此证手术的时间较长,并且混着处于被动手术体位,因此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发生压疮等不良情况,则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术中体位护理,为此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了良好的术中体位护理干预[1]。本文将探讨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到2019年10月在我院行骨科手术患者,共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25例,男女各14例与11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51.5±4.9)岁;试验组25例,男女各15例与10例,年龄为36-68岁,平均年龄为(51.9±5.1)岁。两组患者之间的线性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骨科手术指征;②在家属完全同意下进行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①未具有清醒意识;②无法顺利配合完成护理。

1.4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及压疮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处理。

对试验组患者实施术中体位护理指导:(1)采取平卧体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护理人员摇动手术床的升降杆,以便将将患者的上身部位抬升约30o,使其保持头高臀低的体位,从而能够均匀分布患者的全身压力,降低甚至避免压疮等不良情况的发生。除此之外,也将将一软枕垫于患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头部高于肩膀约3-5cm,以便能够使患者颈部肌肉得到良好的放松。(2)采取侧卧体位。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在手术体位垫的辅助下使患者保持侧卧体位,将软枕分别放置于肩峰前侧与股骨上段位置,以使其胸腹部部位呈中空状态,进而能够使其呼吸保持顺畅。在此种体位中,需要使患者的身体略微向前倾,使用托臂架对患者的上肢进行良好的固定,以此确保下肢的舒适。

1.5 观察指标 术后的舒适度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评价舒适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提示舒适度越高。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的舒适度评分、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明显较高,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明显较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体位护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于需要进行长时间手术的我华智能结合而言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特别是骨科手术,不仅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舒适度[2]。在常规护理模式中,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则需要对其进行良好的麻醉。然而护理人员却并未能够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因而交易导致患者发生压疮等不良情况,甚至对患者的循环功能与呼吸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使其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舒适感,延长术后康复进程[3]。通过本研究获得如下体会:由于骨科因为手术时间长,加之在麻醉后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因而患者的代偿能力消弱,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则显示出重要作用,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有效的实现上述目标,护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并且需要掌握熟练的体位护理知识,以此确保手术的成功。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首选的护理模式,但仍然需要加强内容的完善,以便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护理与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姜桂红.骨科患者术中体位的护理和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3):69-70.

陈惠珍,罗琼,杜秀琴.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护理体会[J].蛇志,2014,26(04):430-431.

周丹妮.舒适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体位摆放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24):149+151.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舒适度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辅助应用多功能保暖护肩装置对老年普外科手术患者舒适度及体温保护效果的影响
间断吸唾技术对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按压识别早期压疮
手术室护理应用不同体位摆放配合肛肠手术的效果观察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分析自由体位护理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417例压疮现况调查与分析
手术体位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