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有效护理方式

2020-12-15 10:48雷莉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量表针对性艾滋病

雷莉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艾滋病的发生是由于个体经性传播、血液传播等传播途径,感染人体免疫缺陷型病毒,目前该病尚未发现根治性药效,且艾滋病患者报复社会事件逐年增多,由此可见,对于艾滋病患者在及时开展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探究艾滋病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30例未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以及30例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两种不同护理干预模式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艾滋病患者通过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行针对性心理护理(n=30):男、女分别15例、15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4岁~80岁、(75.82±1.42)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18例、12例。对照组未行针对性心理护理(n=30):男、女分别16例、14例,年龄/平均年龄为:33岁~82岁、(75.94±1.4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分别有19例、11例。本次研究对象在性别、平均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2018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相关内容,患者均确诊。(2)患者均精神正常、神志清晰且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确诊精神系统疾病或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2)排除既往有酒精依赖史、药物依赖患者。(3)排除难以正常言语交流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均遵照医嘱给药,告知患者临床用药方法、常见不良反应,并结合临床相关研究告知患者规律、足量用药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此外,为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从而使患者了解艾滋病病因、传播途径以及日常生活禁忌,并嘱患者定期入院复诊。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心理分析,并针对患者心理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心理护理,艾滋病患者普遍对自身相关疾病了解程度低,且患者心理一般经历怀疑否定期、愤怒绝望期、妥协焦虑期、抑郁绝望期以及沉默接受期等5个阶段。针对性心理疏导,即结合患者心理状态所处阶段开展心理疏导,其中对于怀疑否定期,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临床诊断结果,促使患者相信临床诊断结果。对于绝望愤怒期患者,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落实临床监护责任,待患者心情平复后积极表达对患者的关心,通过良性互动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对于妥协焦虑期患者,护理人员应依托患者心理变化,联系患者家庭背景,为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并结合积极配合临床诊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案例,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避免患者心理情绪发展至抑郁绝望阶段。待患者沉默接受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请患者观看相声、小品、幽默小说、电影,促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中积极、乐观的一面,从而安抚患者内心,激发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借此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借助SCL-90量表判断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该量表总分在1分至5分,伴随该量表评分的提升,患者负面心理情绪逐渐加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逐渐加大。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数值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表示的数值t 检验,P值低于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情绪变化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CL-90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在获知自身确诊艾滋病后,心理是不愿相信該临床诊断结果的,甚至妄想临床诊断时错误的,而后随着临床诊断结果的论证,患者可出现愤怒、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易忽视艾滋病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心理情绪变化[2]。分析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结合艾滋病患者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待患者心情平复后护理人员应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介绍艾滋病相关知识,协同患者家属,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面生活,谨防患者在负面心理情绪作用下做出反社会、反人类的行为[3,4]。本次研究显示开展心理分析、落实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实验组患者SCL-90量表得分比对照组低。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心理分析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邱兰英,杨树平.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55-256.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8,45(6):361-378.

徐蕴琦.艾滋病咨询联合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流行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2(18):83,92.

李明,孟艳亭,王远侠.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70-71.

猜你喜欢
量表针对性艾滋病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2030年有望消灭艾滋病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中考英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针对性练习
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