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2020-12-15 10:48王源赖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病服药依从性

王源 赖静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2

作为临床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精神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现阶段,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之中,有研究表示,该病可能与患者的精神压力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1]。因此,研究人员表示,在护理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从而为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与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研究针对在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探索,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28~45岁,平均(37.01±2.58)岁;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26~50岁,平均(35.88±2.64)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以P>0.05,表示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价值。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做好入院注意事项宣讲、落实药物使用说明、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巡检。

1.2.1 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开展语言沟通:在护理过程中,医疗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展开语言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患者真实心理动向并做好患者的抚慰工作。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适时对药物使用的重要性与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进行描述,以便引导患者实现服药依从性的提升;(2)落实心理疏导工作:针对存在负性心理状态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合理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疏导,帮助其实现紧张、焦虑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合理排解,以便实现积极治疗心态的建立,从而为患者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患者服药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其中,服药依从性根据患者对于药物服用工作的依从程度进行评定,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不依从等3项;患者心理状态包括患者焦虑与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评价,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其不良情绪状态越明显;生活质量包括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交际功能,每项满分20分,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人员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处理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检验,计量资料使用()表示,行t检验,针对研究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比

在服药依从性方面,研究组患者依从率高于对照组,针对研究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節奏与工作压力的不断提升,精神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出现了一定的升高趋势。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指出,积极做好该病患者护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具有积极价值[2]。总体来看,该病患者的精神状态相对较差,且部分患者伴有消极心理,从而对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对此,研究人员指出,医护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应积极做好语言沟通的开展与落实,同时有效对患者心理进行疏导,以便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治疗心态[3]。

本次研究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通过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在精神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积极做好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屠爱芳.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64+66.

杨宝凤.语言沟通、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04):54-55.

付春霞,刘琳,付春鹏.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29):167-168.

猜你喜欢
精神病服药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完形填空专练(五)
服药不能猛仰头
精神病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