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的护理体会

2020-12-15 10:48王翔燕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口腔疾病无菌

王翔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引言:口腔内部含有多种细菌,比较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拔牙钳、牙挖器等会接触患者体液、血液,进而增加交叉感染率。本次研究口腔内科预防交叉感染护理效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4例口腔患者,对照组(n=42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年龄≥23岁,≤56岁,平均年龄(36.58±1.25)歲,患者男女占比24例、18例;观察组(n=42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患者年龄≥21岁,≤57岁,平均年龄(37.98±2.01)岁,患者男女占比25例、17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口腔患者运用常规护理措施,即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观察组口腔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1)口腔疾病多伴会导致牙齿疼痛、牙龈红肿,口腔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该种状况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交叉感染发生原因、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措施等,从而舒缓患者不良情绪,将口腔交叉感染重视起来[1]。(2)对口腔疾病患者每天实施漱口护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漱口次数,即3~6次。若患者进行口腔类手术,术后需要对口腔运用碘伏进行消毒,从而减少口腔内部细菌残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口腔感染率。(3)需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无菌操作理念,要求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执行。比如,在对患者进行口腔消毒时需要配戴口罩、帽子以及手套,操作前运用七部洗手法消毒,操作中所使用的设备、器械均经消毒处理,符合无菌标准,尽量使用一次性消毒产品,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手套破损状况,需要及时进行更换,从而降低交叉感染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观察指标为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一般资料、观察指标以及计数资料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数据组成部分,为提升研究数据准确性,需要将其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数据涉及较多需要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为本次研究的例数,观察指标中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用(%)表示,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研究数据差异度高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 结果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方式发生转变,对外饮食支出不断增多,多数人在摄入饮食后,未及时对牙齿进行清洁,导致口腔类疾病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中常见口腔类疾病为牙体牙髓病、牙周炎、冠周炎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口干、口臭、牙痛以及牙龈红肿等状况,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需要及时到院就诊,避免出现口腔感染,严重可导致败血症。随着口腔疾病患者的增多,口腔科交叉感染率也随之提升,主要是因为就诊患者牙齿周围会存在较多的菌斑、牙垢以及牙结石,上面会附着大量的细菌、微生物,若未能对操作中的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在操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导致患者与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对患者治疗造成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对口腔科患者运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1.42%,组间差异显著(P<0.05)。主要因为该种护理方式将交叉感染控制工作高度重视起来了,对患者实施交叉感染知识宣教,护理人员不断提高无菌操作意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相关操作,进而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童昌群,黄可,邓灵巧,王年斌,李科.6S护理模式应用于口腔门诊医院内感染管理的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2):1902-1904.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口腔疾病无菌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折痕
100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的比较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溶菌酶对口腔环境的调节与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