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棉花产业现存问题为例分析天津农业情况及相关对策

2020-12-16 13:51郝寒雪康雨晴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菌菇原料棉花

郝寒雪,康雨晴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 300202)

1 农业背景与现阶段发展情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三农”问题便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低而增收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民的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努力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棉花作为天津主要农作物之一,棉籽壳产量一般在300~400万吨,其主要用途是作为原材料培植菌菇。经了解:天津周边棉花种植场规模较小,棉籽壳产量低,无法满足菌菇合作社对于原材料的大量需求;且农棉散户多、缺乏管理经验,无法实现棉籽壳再创收。若此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加大农户的生产压力,削减其收入,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当前棉花产业链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提高整个链条的运转效率,因此,运用供应链机制来指导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政策方面,将供应链引入棉花产业链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当前棉花种植场小规模生产、棉籽壳供应不足的问题;棉花产业方面,有利于提高天津周边棉籽壳等原料的利用率,加强棉花产业链的运转效率,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综上,在现阶段将供应链机制引入棉花产业链是十分必要的。

2 现有棉花供应链阐述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以农产品为核心,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控制,联接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加工方——销售方以及消费者的供需网络,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各节点的优化,达到为农户增收的目的。

棉花种植场作为供应链的起始节点,对棉花的主要处理方式可分为3种,其销售终端分别是纺织厂、榨油厂、菌菇合作社。下面将分别对三条链进行阐述:

2.1 棉花种植场→收购商→轧花厂→纺织厂

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不同,棉花生长周期也不一样。以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为例,棉花生长周期为5至6个月,一般在9、10月份收割。棉花种植场雇佣棉农收割棉花后,将其销售给棉花收购商。考虑到运输及采购成本,棉花收购商主要采取区域集中、批发收购的形式收购棉花,再加以适当价格销售给轧花厂,从中赚取差价获得利润。轧花厂将农民收割所得籽棉,经轧棉加工后除去棉籽、杂质等,剩余棉纤维称为“皮棉”。皮棉加工后压紧成包,运往纺织厂、服装加工厂等进行进一步处理,最终制成成衣等棉质产品销售给消费者。

2.2 棉花种植场→榨油厂

棉花种植场对收割的籽棉进行简单的轧棉加工处理,将脱掉棉纤维后的棉籽销售给榨油厂。榨油厂首先对棉籽进行去壳操作,将去壳棉籽作为重要的榨油原料,提高榨油机对油料的处理量和出油率;通过对温度等榨油环境的严格控制,采用棉籽油精炼工艺榨油。剩余棉籽壳一般是同其他榨油所得废料作焚烧、掩埋处理;一些较大型榨油厂将棉籽去壳后得到的棉籽壳较多,可将其销售给收购商,赚取部分收入。

2.3 棉花种植场→菌菇合作社

棉花种植场对上述所得棉籽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棉籽经剥壳机分离后剩下的外壳,称为“棉籽壳”。棉籽壳主要批量销售给菌菇合作社,将其辅以其他农林废料在温控条件下制成菌包,作为培植食用菌的原料。较大型的菌菇合作社劳动力充足、有食用菌种植相关知识和技术条件,可以实现“菌包生产+食用菌种植+线下销售”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更有利于对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成本和运输成本。

至此,三条链构成完整的棉花供应链。通过供应链各参与者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优化,形成从棉花生产、加工、运输、仓储,再到销售给消费者的网链结构,实现供应链的完整运作;并通过一定的利益分配机制降低成本和费用,实现规模效应,为农户增收。

3 现存天津棉花产业及农业问题

3.1 棉籽壳利用率低

受资金、环境等多方面条件制约,天津周边棉花种植场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且种植面积比较分散,单个种植场所能提供的棉籽壳等原料数量有限,往往无法满足菌菇合作社一次性大量采购的需求。据了解,近八成棉花种植场在对棉花进行简单加工后,剩余棉籽壳等原料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既用场地又造成资源的浪费,加剧了市场中棉籽壳供给的不稳定性。且资料显示,每300kg棉籽壳可生产平菇480kg,按照平菇市场平均价格计算,可知其机会成本为2880元,若将该部分原料用于培植菌菇,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为农户创收的目的。

3.2 货源单一,成本高

棉花生长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的特点,受光照、土壤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我国棉花主要分布在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流域。当前,菌菇种植对于棉籽壳等原材料的需求量很大,菌菇合作社为缩短搜寻时间、满足一次性大量采购的需求,大多会选择盛产棉花的新疆等地,货源较单一。

受运输距离较长的影响,合作社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搬运,运输费、装卸费大大提高,降低了合作社的净利润。据了解,自新疆采购1吨棉籽壳的总价(包含运费)约为2600元,费用较高;且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出现转运等情况的发生,一定程度上再次加重了运费的负担。而天津同城运输的价格在1660元/吨左右,相较于远距离运输,每吨棉籽壳最少可节约540元。

3.3 信息不对称

当前农产品市场存在资源配置不足、供应链不完善、市场不充分等问题,这直接导致棉花种植场与菌菇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棉花种植场在考虑到运输费用、棉花生长周期、原料供应量等问题后,为规避原料无法售出、大量堆积的风险,会大幅降低棉籽壳的出售价格;而另一方面,菌菇合作社迫于对棉籽壳的大量需求,会适当提高其购买价格,以便寻找能一次性供应大量原料的厂家。二者之间存在巨大利润空间,双方缺乏一个很好的信息共享平台,现有供应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综上,结合天津周边各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我们应着重考虑如何有效利用棉籽壳等原料、减少资源浪费;在现有条件下搭建菌菇合作社与棉花种植场的合作路线,降低信息搜寻、运输等相关成本,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4 优化及改进措施

4.1 搭建供应链运行机制

供应链的本质是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通过搭建自上游棉花种植场至下游菌菇合作社的供需链条,能够加强各厂商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各节点间信息交流、物流管理、资金管理等的工作效率。具体操作如下:(1)联系天津周边棉花种植场,确定合作厂家及原材料供应总数量;(2)规划合理经济的运输路线,一次性定时、定量的将原材料运输给菌菇种植基地。(3)引入“互联网+”,导入合作厂家位置、原材料供应数量等相关信息,形成信息库,方便菌菇种植基地对原料来源进行筛选,敲定合作对象。最终形成物流、信息、资金的集成化管理,减少各环节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运转效率。

4.2 创造交易机会,加快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构建

针对现有棉花供应链各节点厂家数量众多、各类信息庞杂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整合平台,对包括棉花种植场、收购商、纺织厂、榨油厂、菌菇合作社在内的各厂家进行分步管理,将信息由零化整。有计划地培养相关技术人员,运营该平台,提高供应链的整合效率。相关厂商应将企业信息和自身需求导入平台信息库中,由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各厂商可按需索取,寻找满足相关条件的上下游供需方,节省搜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规模效应。

对此,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专业化的培训及管理,鼓励各农业合作社分享相关农产品信息,加大参与力度。同时,对信息平台进行监管,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形成覆盖面更广、信息更加完整的供应链信息平台。

猜你喜欢
菌菇原料棉花
棉花是花吗?
董帅:大棚里的菌菇王
韦禾菌菇飘香 健康美味护航
多西环素涨至800元/kg,95%的原料暴涨,动保企业也快扛不住了!
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国家标准公布
谢凤英 菌菇追梦 抱团脱贫
棉花
蘑菇点点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