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高职劳动教育探究
——以工匠精神为品牌

2020-12-16 14:21张海彬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劳动

张海彬(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是物品价值内涵的特质,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品牌基于管理学范畴而取意见意,管理学的广义联系于各行各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以管理的优化来提质增效,那么,品牌管理可见诸社会各界,探讨以工匠精神为品牌加强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立意是可行性立意与可行性研究。工匠精神是高度凝练、高度透视与高度升华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品牌精神,是人与劳动、个体与职业、技能与技巧、品质与品牌的“合金”1。只有是热爱劳动的人、热爱本职岗位的人、踏实肯干并精诚奉献的人、对于职业专长精益求精并力争上游的人,才能成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挖潜最大实现的人,才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依赖最为尊重最为光荣的人。高职学校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以工匠精神为品牌,让学生感受到领悟到践行到工匠精神对劳动观念、劳动吃苦、劳动磨炼、劳动收获的目标引领和精神洗礼,由热爱劳动到务实劳动,由务实劳动到精致劳动,由精致劳动到创新创造劳动,不断实现劳动奉献过程中人才品质的进步。

■ 以工匠精神品牌锻造高职学生的劳动观

(一)劳动观培育是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人类社会发展史充分验证了这一真理,唯有热爱劳动、勤奋求索、聪慧创造、不懈耕耘才能将人类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才能实现人类生活得越来越幸福。中华民族有着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勤奋劳动的光荣传统,劳动教育是民族传统文化活的灵魂,亦彰显于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与国家大力倡导的“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彰显于国家对于青少年实行“五育”的教育方针中。但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被淡化了,同样,高职学校的劳动教育也被淡化了,引发了高职学生劳动观念的淡化,怕脏、怕累、怕吃苦、怕流汗、怕在学习的过程中打硬仗,而轻轻松松、安安逸逸又怎么能适应技能学习的需求,又怎么能适应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目标的需求呢?无疑,劳动观培育是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

(二)以工匠精神品牌为高职学生劳动观培育树起标杆

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决定了所培养出的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职业方向,这就是大国工匠的职业岗位,大国工匠的发展方向。大国工匠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学生职业素养的精神支柱,劳动乃至出色的劳动是工匠精神的底色,敬业、精益、专注、创新、领先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以工匠精神引领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贯彻落实劳动教育的特色所在,是高职教育全面育人的应有之义[1]。

我国已经迈入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市场经济制度已经臻于完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已经形成,新的时代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决定了劳动主体多元化,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奉献途径多渠道化,劳动者的概念不再囿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延展到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服务性劳动等方面,劳动范畴不再囿于物质生产,还包括了虚拟生产。面对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新需求,针对高职学生劳动教育不足的现状及其反映出的普遍问题,高职学校需要将加强学生劳动观教育重视起来,着实起来,收取高职学生对劳动教育知行合一的效果,而以工匠精神为品牌对高职学生实施劳动观教育,则能发挥理论教化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作用。

■ 以工匠精神品牌涵养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

(一)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根脉是劳动技能

学生以学业为本,同理,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亦要以学业为本。高职学生的学业即学有专工、业有专长,尽管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会有所区别,但对他们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没有区别,渗透并结合进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历练之中的根脉没有区别。因此,高职劳动教育既具有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通性,也具有高职劳动教育的个性,通性可概括为以劳健体、以劳滋品、以劳励志、以劳形能、以劳促创[2]。

个性体现为专业技能的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刻苦历练、刻苦求精。那么,固然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大有必要,但渗透并结合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历练之中是主要途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阐述,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体现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3]。

(二)以工匠精神品牌为高职学生劳动技能学习注入韧性能量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社会成员的属性赋予了个人与社会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属性,亦赋予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实现是建立在自我自立和为社会奉献基础上的。对高职学生说来,在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的联系对社会的奉献就必然会突显其劳动技能的利用和发挥上,高职学校必须保证并不断提升对高职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教学质量。无疑学艺从技的历练是十分辛苦的,缺乏了热爱劳动的品质、缺乏了坚持不懈和精益求精的韧劲和钻劲是达不到目的的,因此,高职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需要工匠精神品牌的感召和陶冶,高职学校应将劳动教育要旗帜鲜明、导向具体、教学有方的在高职学生中掀起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潮,要让工匠精神成为高职学生劳动技能学习历练的持久性能量。

■ 以工匠精神品牌营造劳动创造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发挥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作用。高职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加强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必须重视并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融入劳动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即抓住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注重以培养劳动价值观为目标的文化传播、拓展劳动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和载体、突显劳动技能培养的校园文化特色、创新多元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4]校园文化建设在高职学校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显而易见,凸显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足,这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劳动教育曾经的被淡化、被片面的关注与单纯的体力劳动、与高职劳动技能结合不足有关的,在强调要重视和加强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大方向大目标下,高职学校应矫正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将劳动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内容纳入其中,给学生创造主题鲜明、导向明晰、感染有力度的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以工匠精神品牌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奏响劳动创造光荣的主旋律

高职学校应将弘扬工匠精神确定为营造校园劳动教育文化的内聚工程。[5]一要在校园生活中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让学生将自己对劳动技能的学习、养成和追求与大国工匠的进取目标联系起来,使他们对大国工匠的典型事迹加强了解,通过工匠精神的感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社会有千行百业,行行业业都需要工匠人才和工匠精神的道理。二要通过实训课或技能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实际体验工匠精神的实在实用之处,实际体验缺乏工匠精神即缺乏职业能力、职业实力、职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力的必然结果。三是要请工匠师傅入校对践行工匠精神昨现身说法的报告或演讲,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体验领悟工匠精神的活动,实实在在的将劳动观、劳动技能、劳动奉献与劳动创造能力的养成与践行工匠精神联系在一起。

■ 结语

加强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呼唤,是新时代高职学校出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呼唤,加强高职学生的劳动教育当有章法和对策,以工匠精神为品牌就是高职学校较强学生劳动教育应该采纳的章法和对策之一。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究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我校再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