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创客空间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

2020-12-16 14:21佘有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创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29期
关键词:创客人工智能空间

佘有缘(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创业学院)

■ 引言

当前,在创新创业浪潮推动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创客空间有一定的认识,均结合自身特点对创客空间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设了不同类型、不同侧重的创客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成熟及应用推广,技能型人才要求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由此也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亟须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创客平台、面向人工智能进一步促进空间建设和发展。

(一)智能社会的职业教育挑战

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必须与经济的发展进步相对应,职业教育只有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找准自己发展的方向。在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特点是机器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生产以及规范化生产,此时中等学校职业教育兴起,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成批量的操作型人才。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兴起。工业化时代生产是规模化,产品标准化,大型工厂流水线生产,需要大量的标准化劳动者,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被机器控制的人才,所有的人都是按照机器的节奏去生产。

智能制造强调生产敏捷,产品个性化定制,智能机器替代人,管理去中心化,柔性制造。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控制机器的人才,需要他们管理工厂或者对机器进行维护保养之类。随着生产方式由大规模走向智能时代分布式、敏捷化更加灵活有弹性的方式改变,大大降低了个人创业的门槛。以前必须有大量资金、大工厂、大流水线才能生产,现在作坊就可以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应对变化。

(二)创客空间及其在高职院校的发展

“创客”(Maker),也就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欲要将多种多样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们。创客具有掌握自生产工具的能力,也能够始终坚持创新,并且不断实践,还会乐于在各种平台中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追求美好生活品质。创客空间的概念源于《创客杂志》, 常用的英文表达为Makerspace,Hakerspace 等。创客空间是一个为创客提供技术、材料和工具,使创客们聚集在一起分享并实现创意的空间。创客空间在创客的发展过程中,其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建立的个人制造实验室,即Fab Lab。而后来, Fab Lab 网络得到广泛发展,迅速带动个人设计与制造这一领域的发展,其后更是诞生了创客空间。而在我国,创客空间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尚未形成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进一步落实“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高校一般通过建设创客空间来汇聚校内的创新有生力量,通过为他们搭建空间、创造平台促进创意孵化及创业实践。

■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创客空间建设发展困境

(一)创客空间与培养目标联系不紧,缺乏体系设计

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依然对创客空间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建设创客空间多为政策指导和利益驱动。由于缺乏足够的调研论证,导致建设目标不明确,注重创客空间硬件建设而忽视创客空间服务内涵及长期运行维护。由于前期盲目建设导致未能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体系,使得其尽管有空间及硬件框架,而无法成为学校三创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有效利用起来。

注重创客空间硬件建设,忽视人才培育目标,二者目标割裂主要体现在:一是创客空间建设与管理多归属于就业指导、图书馆等部门,主要依托这些非专业教学单位协调现有师资开展三创指导服务;二是三创实践方向局限于创业大赛、商业模式大赛等形式,然而参加创业类比赛并不等同于实质性的创新促进。

(二)创客空间同质化,缺乏创客文化及创新氛围

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数十所普通高职院校的创客空间的服务内容,发现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现有建成的创客空间服务内容均参考国内外几所重点高职院校。服务内容大多就是办公场所共享、通用硬件设备租赁、政策法规咨询、财务会计服务等,服务内容呈现同质化倾向。尽管不同高职院校强调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不同行业面向,但其创客空间建设和服务内容针对学校自身特色和实践课程所做的结合较少。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现有创客空间开发设计及其服务内容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简单模仿阶段,且分布不广数量有限,未能协同形成浓厚的创客文化及创新氛围。

(三)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缺乏行业背景创客导师

目前,具备人工智能行业背景、又能参与双创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匮乏,难以辅导学生开展活动和指导项目。同时,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未有效融合,教育模式单一,实践课程少,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无法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对于教师团队来说,知识结构仅限于理论知识,同样缺乏实践经验,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创客空间建设新举措

(一)创客空间运行机制变革

高职院校创客空间要想进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设备、管理等要素支撑。硬件建设方面,除利用自有办学经费外可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请针对创新创业场地及设施设备购置的资金扶持;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家捐赠获得资金补充。科学制定创客空间管理服务办法,以项目组为单元进行管理。项目组是创客空间的基本单元,由成员自发形成、组织和发展起来,采用项目指导教师和组员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实事求是制定项目组入驻及退出实施方案:鉴于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等情况的不同,其创新能力千差万别、强弱分明,因此,师生一起设置一些难度较低的创客项目,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创新的门槛,从而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创客项目。

(二)创客空间智慧化再造

加快人工智能在创客空间的创新应用,利用智能技术支撑创客空间建设模式的创新、服务方式的改革、管理能力的提升,构建智能化、网络化、个性化的分布式创客空间体系。富有科技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空间场景,搭配创客活动的教具套件设备,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能。

通过配置深度服务器、智慧行业应用系统、智能无人车、人工智能实验箱等设备,可为相关学科的学生及一些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文科学生学习、科研和实训的场所。智慧化再造后,①创客空间能成为智能技术普及和兴趣提升基地:通过展示及讲解智能无人车、智慧行业系统、智能物流等设备应用,让学生了解未来的技术和装备,普及先进技术;②智能技术开发能力的练兵场:通过人工智能实验箱及配套实训项目,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开发的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视觉分析、语言识别等技术;③系统工程素质提升训练营:以项目教学为引导,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有一定开发能力的基础上,锤炼对于系统工程的掌控能力;④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集聚优秀人才,通过此平台可促进学生的创新热情,推动创新实践。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多元师资队伍汇聚

职业教育强调产教融合,面对人工智能的风口,高职院校需整合资源,促进集聚。从目前高职院校看,师资数量、知识结构都难以支撑双创教育不断扩大的需求。因此通过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多链条连接,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人工智能本身是交叉学科,边界并不限定,开放合作机制,有利于灵活调动校内的研究力量做研究,为校企合作做对接,也给师资队伍的成熟壮大提供了条件。专职师资队伍可通过调动校内有专业基础、兴趣浓厚并长期致力于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来组建。同时“引进来”,邀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员、创业校友来校参加沙龙、做专题讲座、项目辅导等,建立和完善校外创客导师库。通过政策鼓励与“走出去”,推动教师到知名创客空间、行业企业交流学习。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学科专业背景的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创客人工智能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2019:人工智能
“小创客”有法宝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创客
创客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