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震监测系统协同印证模式下的对比分析

2020-12-16 07:42白俊杰吕玉磊
山东煤炭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微震岩层顶板

白俊杰 吕玉磊

(中煤西北能源公司乌审旗蒙大矿业,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300)

目前正值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历史阶段,鄂尔多斯市已成为全国煤炭工业的主阵地。伴随着一批高产高效的千万吨级矿井、亿吨级矿区相继规划、建成投产,冲击地压灾害问题也日趋严重[1]。微震监测是冲击地压矿井中区域监测手段的重要一种[2],目前主要有三种微震监测系统:天地科技ARAMIS M/E、北京安科兴业KJ551 和中国矿业大学SOS,多数矿井采用ARAMIS M/E 和KJ551。鉴于矿井冲击地压监测的复杂性,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纳林河二号矿井安装两套微震监测系统,形成了相互协同、印证的监测预警模式。本文通过对比同时间、同区域回采期间,煤层及上覆岩层内产生的能量事件频次、释放总能量和上覆岩层中微震事件分布规律[3],结合顶板取芯柱状图,从多个角度对KJ551和ARAMIS 两套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分析,为矿井微震监测设备选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监测工作面概况

31103-1 工作面为首采盘区南翼的第三个工作面,工作面长241 m,走向长度1787 m,煤层厚度5.5 m,为近水平煤层。东侧为31102 工作面采空区,区段煤柱宽度25 m。31103-1、31102 和31101工作面切眼呈外错布置,分别外错355 m、345 m。31103-1 工作面两侧顺槽掘进过程中未揭露断层等地质构造。经鉴定3-1 煤顶板、煤层属于强冲击倾向性,底板为弱冲击倾向性。

2 微震监测系统布置情况

为了提高微震监测系统的监测精确性和可靠性[4],在31103 工作面安装KJ551 和ARAMIS 两套微震监测系统。两种微震监测系统在协同、印证模式下,通过对比能量事件的个数、释放总能量和分布规律,多方面对工作面冲击危险程度进行预测。

2.1 KJ551 微震监测系统

KJ551 微震监测系统为48 通道,在回采工作面两侧顺槽分别布置4 个检波器,相邻的检波器距离100 m,工作面开采至距离检波器40 m 左右及时将检波器和缆线移组。井下监测分站通过环网连接至地面监测室的监测主机。

2.2 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

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5]为24 通道,在回采工作面两侧顺槽分别布置1 个底板拾震器及1 个顶板探头。拾震器作为半永久设备一般不予移动,探头随着工作面推进移组,工作面开采至距离探头60 m 左右及时将探头和缆线移组。井下监测分站通过环网连接至地面监测室的监测主机。

2.3 微震监测设备布置情况

KJ551 微震监测系统检波器布置在工作面两顺槽超前300 m 范围内,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在31103回风顺槽布置底板拾震器一个、顶板探头一个,在31103 胶运顺槽及31104 主回撤通道内布置底板拾震器一个,另外在31103 胶运顺槽布置顶板探头一个。微震监测设备布置位置示意图如图1 所示。

3 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31103 工作面于2019 年4 月25 日开始回采,2019 年12 月1 日—2019 年12 月30 日回采区域对应距离切眼915.3~999.6 m 范围(84.3 m)。该区域主要受采空区侧向支撑压力、本工作面采动应力、双面见方、二次见方等因素影响,经冲击危险等级评价为强。该区域回采期间采场上覆岩层破断、运移较剧烈,因此选择该区域为监测区域,对KJ551和ARAMIS M/E 微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监测对比区域如图1 所示。

3.1 区域密集监测

监测范围比较:KJ551 微震监测系统检测到能量事件最高发育至煤层上方168 m 处;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检测到能量事件最高发育至煤层上方314 m 处。

(1)KJ551 微震监测结果,如图2 所示。

(2)ARAMIS 微震监测结果,如图3 所示。

图1 微震监测设备布置位置示意图

图2 工作面顶板上方岩层频次、释放总能量分布图(KJ551,2019.12.1—2019.12.30)

图3 工作面顶板上方岩层频次、释放总能量分布图(ARAMIS M/E,2019.12.1—2019.12.30)

(3)对比分析

数 量 比 较:2019.12.1—2019.12.30 期 间,ARAMIS 监测系统共接收到微震事件2361 个,释放总能量1.53×106J,单个事件平均能量648.03 J;KJ551 监测系统共接收到微震事件2335 个,释放总能量1.3×107J,单个事件平均能量5 567.45 J。

各级事件频次比例:KJ551 微震监测结果以三次方事件为主,占比达到88%,四次方事件占比9%;ARAMIS 微震监测结果以一次方和二次方事件为主,占比达到93%,四次方事件占比1%,三次方事件占比仅为6%。各级微震事件频次占比分布如图4 所示。

图4 各级微震事件频次占比分布

3.2 顶板岩层重点层位观测对照

采用对顶板岩层取芯的方式,对附近已有的NL51、MD28 钻孔柱状图进行重新修正、编录。如图4 所示为在31103 工作面主回撤通道进行的60 m高度范围内的顶板岩层柱状图。结合顶板取芯岩层柱状图对KJ511 和ARAMIS 微震监测事件数据进行分析,如图5 所示,初步结论如下所述。

图5 回采区域煤层上方60 m 取芯柱状图与微震事件频次、能量分布对比图

(1)KJ551 监测系统对煤层上方60 m 范围内的各坚硬岩层内的破断微震事件辨识度相对较为清晰。

(2)KJ551 监测系统对煤层及17 m 范围内近距离顶板岩层内微震事件的区分度较好,对煤层内的微震事件尤为明显。

(3)KJ551 监测系统对各区域的微震事件能量与频次监测结果,基本呈“能-频同步”;ARAMIS 监测系统对煤层至10 m 高度范围的顶板岩层内的微震事件能量与频次监测不协调,煤层及上方5 m 高度范围呈“低能-高频”现象,煤层上方5~10 m 范围由“低频高能”向“高频低能”转换;煤层上方10 m 以外,未见明显规律。

4 结 论

(1)KJ511 和ARAMIS 微震在协同印证模式下,有一定的互补作用。相比较之下,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侧重于高频次、低能量事件,KJ551 微震监测系统监测结果侧重于较低频次、较高能量事件。

(2)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对监测区域上方岩层的监测范围较KJ551 更广,但KJ551 对上覆岩层内坚硬岩层的破断引发的能量事件识别更具区分度。

(3)ARAMIS 微震监测系统采用底板拾震器与顶板探头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后,对煤层有一定的地音监测功能。

(4)今后现场实施过程中,应尽量做到三维立体监测,确保微震监测系统对垂直空间范围的岩层破断事件进行有效监测、反馈。

猜你喜欢
微震岩层顶板
金属矿山微震风险管理实践综述
采用Midas GTS NX软件进行中风化岩层垂直边坡开挖支护稳定性分析
基于微震与数值模拟的隐伏构造活化识别方法研究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地下金属矿山采场顶板冒落危险性研究
浅谈KJ768煤矿微震监测系统的应用
“串层锚杆”加固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特厚煤层坚硬顶板初次破断特征的力学分析
长平煤业5302 综放工作面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
采区巷道复合顶板变形破坏规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