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的研究进展△

2020-12-16 08:41宋颜君许利嘉缪剑华肖培根
中国现代中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野菊花黄酮提取物

宋颜君,许利嘉*,缪剑华,肖培根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023

野菊花是指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的干燥头状花序,别称山菊花、苦薏、路边菊、千层菊、黄菊花、野山菊、野黄菊、黄菊仔、鬼仔菊、疟疾草等[1],味苦、辛,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2]。野菊花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1],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以及欧洲东北部应用广泛[3-4]。菊花指的是菊科植物菊C.morifoliumRamat.,与野菊花同属不同种。形态上,野菊花个小类球形,色棕黄,与菊花形态差异大;功效上,野菊花味苦,性寒甚,热毒所致诸症均可用之,亦能治疗高血压导致的眩晕、头痛,菊花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擅平肝熄风,治疗肝厥头痛;质量控制方面,蒙花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野菊花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为菊花的质量控制指标成分。

基于野菊花的广泛应用,本文对野菊花的传统及现代应用、化学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萜类和挥发油

目前已从野菊花挥发油中分离出160余种化合物[5],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3],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产量为2.0%[6]。韩国产野菊花主要成分为α-蒎烯、1,8-桉油醇和菊酮,国产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樟脑、α-姜黄素和β-半水芹烯[7]。

1.2 黄酮类

目前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含量较大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木犀草素(luteolin)、刺槐素(acacetin)[8]等,见图1。近年来,刺槐素 7-O-(6″-O-α-L-鼠李糖基)-β-槐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9]、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10]、2′,4′-二羟基查耳酮、7-羟基二氢黄酮、5,6,7-三羟基-3′,4′,5′-三甲氧基黄酮[11]、5,3′,4′-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5,3′-二羟基-6,7,4′,5′-四甲氧基黄酮[12]、5,5′-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5,7,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黄酮[13]等化合物也被相继发现。

图1 野菊花的主要黄酮类成分

1.3 其他

重庆丰都产野菊花绿原酸质量分数最高,为0.232%[14];野菊花中微量元素K、Ca、Mg、Na含量最为丰富,Sr、Mn、Fe、Cu、Zn、Al次之,而有害元素As、Pb 含量很少[15]。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和免疫作用

野菊花具有抗炎、免疫调节、调节单细胞吞噬活性的作用[16]。野菊花乙醇提取物能减轻小鼠长期暴露在12-氧-十四烷酰醇-13-乙酸酯环境下引起的皮肤感染[17],并能有效减缓皮肤疾病的发展,例如动物模型中特异性皮炎和耳肿胀[17-18],机制与降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有关[18]。倍半萜类成分kikkanol A~C以及黄酮苷成分eriodictyol 7-O-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acaciin和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能有效减少二硝基氯苯处理过的HaCaT细胞、人类角质细胞中IL-4、IL-13的表达[19]。野菊花能通过在RAW 264.7细胞内阻断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和丝裂原活化的蛋白质激酶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性因子产生,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20]。

2.2 抗病原微生物、抗感染、抗疟疾作用

野菊花能有效抗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糖糖球菌等[21-22]。野菊花能改善疟疾,有效控制疟蚊的幼虫和虫卵[23],其中除虫菊酯发挥重要作用[24]。野菊花还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张振亚等[25]采用MTT比色法和空斑减数实验法证实,野菊花提取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野菊花具有直接保护心肌、抑制心肌细胞纤维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压力负荷性心室重构大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醛固酮(aldosterone,ALD)生成而抑制心肌肥大、心室重构[26]。野菊花有效组分能改善高血压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27]。野菊花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从而改善脂质过氧化[28]。

2.4 抗肿瘤作用

野菊花提取物能有效抑制由异丙肾上腺素促进的癌细胞有丝分裂,通过抑制由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R)导致的MAPK/ERK1/2 通路活化,来抑制癌细胞增殖[29]。野菊花能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MMP)的表达,同时增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的表达,抑制癌细胞进一步转移和扩散[30],还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31]、抑制JAK1/2 和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32]来阻滞癌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2.5 保肝作用

野菊花中萜类和黄酮类成分能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TNF-α水平的升高,并降低肝组织中MDA的量,明显改善肝组织病变[33]。野菊花能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毒性以及抑制体内外CYP2E1的表达[34]。

2.6 美白防晒作用

Choi等[35]采用含0.5%野菊花水提物的美容霜,结果表明受试者使用6周后脸部黑色素的含量显著降低,其具有很好的开发为美白剂的潜力。Satou等[36]发现,野菊花和灯盏花的提取物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2,ANGPTL2)的表达及络氨酸的诱导、抑制角质细胞中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及黑素细胞刺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表达来预防黑色素的累积。含野菊花提取物的乳霜可以改善红斑和严重酒糟鼻,但伴有轻微的不良反应[37]。除此之外,野菊花提取物能通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的水平以及抑制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磷酸化来保护皮肤免于户外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导致的急性皮肤损伤和光老化,故其可用来做防晒剂[38]。

2.7 其他

野菊花还具有抗氧化[4,39],镇痛[40],降血糖调血脂[41-42],治疗或预防肥胖症[43]、紫外线诱导的皮肤疾病[44]、骨病[45]、阿尔茨海默病[46]、抑郁症[47]、衰老[48]、高尿酸血症[49]等潜在活性。

3 安全性

Eun-Sun 等[50]通过急性口服毒性实验、骨髓微核实验和细胞突变实验表明,野菊花不产生急性口服毒性、骨髓微核和细菌逆转突变。野菊花软膏剂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经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证实,对实验大鼠没有毒性作用[51]。

4 野菊花的应用

4.1 野菊花的本草记载及传统应用

野菊花最早被准确记载于《本草经集注》,称为“苦薏”,唐代正式出现野菊花名见表1。野菊花的使用历史已有三千余年,可治疗头风头眩、目赤肿痛、妇人腹内宿血、跌打扭伤筋肿痛,预防及治疗疟疾、鼻炎等,同时野菊花性质偏寒,久服伤胃气,故不能长期服用[52]。

表1 野菊花的本草记载

4.2 野菊花的现代应用

目前野菊花被《中国药典》收录,且被卫生部列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临床上,野菊花颗粒、野菊花栓、野菊花胶囊、野菊花注射液等被广泛应用,多发挥其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疮痈肿痛、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外用可治疗慢性盆腔炎及前列腺炎等。通过中成药处方数据库(https://db.yaozh.com/chufang)检索到108种含野菊花的处方制剂,如乙肝清热解毒片、伤风净喷雾剂、冠心安口服液、双虎清肝颗粒、口鼻清喷雾剂等;通过保健食品处方数据库(https://db.yaozh.com/bjsp)检索到21种含野菊花的国产保健食品,如高歌牌清咽含片、润馨堂牌盛元口服液、张仁济牌仁济饮品、康乃馨牌丹菊片、中研通牌双花麦菊含片等。在保健食品处方数据库中检索野菊花的保健功能关键词:“清咽”9种,“增强免疫力”5种,“调节血压”4种,“美容(祛痤疮、祛黄褐斑)”3种,“调节血脂”2种(各保健品的功能有交叉)。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网(http://www.pss-system.gov.cn/)为检索源,以“野菊花”为检索关键词,共检索到有效的发明专利1351项,有效的实用新型专利24项,有效的外观设计专利11项。统计有效专利的主要技术领域,发现野菊花的专利多集中在医药保健及日化产品等领域,包括多种含有野菊花的颗粒剂、外用膏剂、中药组合物等以及含有野菊花的美白防晒霜、牙膏、洗发水等,也涉及单味野菊花及其复方茶,见表2。由统计结果可以得出,野菊花含有诸多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尤其在药物及日化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广泛的开发,但在野菊花茶、保健食品等方面需要加大研发力度,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表2 野菊花专利的主要技术领域统计

在化妆品开发方面,以美丽修行(https://www.bevol.cn/)为检索源,以“野菊花”“野菊花提取物”为检索关键词,得到6213款产品含有野菊花提取物,如后拱辰享气韵生滋养液、睿嫣润膏凝活滋养洗发水、后拱辰享气韵生滋养乳、后拱辰享雪玉凝颜膏等。以“后拱辰享”系列产品为例,其中野菊花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目前野菊花提取物美白防晒的作用机制也有相关研究。

在茶饮开发方面,野菊花外形独特、色泽金黄、滋味甘醇微苦、口感清爽,四季皆宜,尤其是夏季防暑降温、清热解毒的理想茶饮。野菊花可单独泡饮,或与其他茶叶或者中药配伍使用,或制成保健饮料,如老君牌舒压茶。目前对野菊花茶的研究文献较少,市面上多见的为将鲜野菊花经晾晒、蒸花、干燥、精制后得到商品野菊花茶,极少野菊花的衍生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可考虑加工成外观良好风味更佳的饮品。

5 结语

野菊花为大宗药材,用量大,野菊花资源在传统产区正逐步减少,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对野生、野生抚育、大田栽培的野菊花产量进行比较,发现野生抚育得到的样方平均干质量最高,为(138.433±30.246) g,蒙花苷质量分数为(2.390±0.031) mg·g-1,高于《中国药典》规定的0.80%[53],故人工补种以及适当人工管理的野生抚育是一种获得高品质、高产量野菊花药材的生产方式。

野菊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可用于保健品的原料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广泛深入的应用,其主要成分是萜类及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抗氧化、保肝、抗肿瘤等活性,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野菊花对肝癌的作用尤为显著,机制研究愈发深入,这充分表明其是潜在的治疗肝癌的药物。

野菊花在东亚国家的应用历史已达三千余年,目前野菊花已被开发为多种中成药、保健品,多发挥其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在化妆品市场,野菊花提取物作为抗炎剂已有广泛应用,机制研究主要聚焦在其预防皮肤黑色素累积、保护皮肤免于UVB导致的急性皮肤损伤和光老化等功能上,提示野菊花提取物在美白剂、防晒剂等开发市场大有所为。在饮料开发方面,野菊花仍停留在原料初加工的程度,少见代茶饮品及制品等形式在市场上流通,产品附加值较低,需进一步开发以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且野菊花茶的相关研究文献很少,限制了其作为保健食品这一身份的推广及应用,提示野菊花相关代茶饮品、饮料等的开发可填补市场空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野菊花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商品性的提高、产业链的完善,野菊花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茶饮等领域将创造出更大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野菊花黄酮提取物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中药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疗肥胖
虫草素提取物在抗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希望
枇杷糖中总黄酮检测前处理条件的研究
植物提取物:你意想不到的辣椒
不同桑品种黄酮含量测定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藤三七茎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野菊花
野菊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