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内侧传球”动作的有效应用

2020-12-16 03:03张锐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接球传球队友

张锐

本期话题研讨采用2个案例对比的方式对“操作性动作如何应用”进行探讨,在案例研讨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一致认为案例2设计了更为复杂的运动场域,将传球和射门组合起来,让学生在运动场域中实践脚内侧传球,更加符合足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孙喜和指出2个案例都注重了操作方法,没有深入到运动学习的精髓,即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综合、分析和决定的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节课的目的设计出哪种情况用脚内侧传球,何时用、用完后怎么办等运动环境,并根据不同的学情设计不同的运动条件强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技能、形成有效的价值体系。本文以脚内侧传球为例,尝试对操作性动作应用教学进行探讨,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思路或方法。

一、教“传球动作”还是教“传球动作的认识”问题

孙喜和首先抛出了:“案例1教的是动作还是对动作的认识?”对“动作的认识”既包括身体如何做动作、怎样做动作最基本动作结构的认识,又包括在运动环境中分析、判断何时做、如何做(怎样的速度、节奏等)等运动意识的认识。如,一名3岁左右的小朋友,他最初接触足球的方式往往是能用脚成功触球后把球踢出,然后则是教给他采用正确的足弓触球的动作后,让其将球踢至指定的地点或人。这种针对幼儿的启蒙方法与案例1的教学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似的。仅教授给学生对动作结构的认识,身体会建立对这一动作结构的感知,并没有涉及对“踢球动作”的理解和认识,仅仅是告诉他“你要这样踢”,忽略了该什么时候踢、如何踢等。动作(action)是指由身体和/或肢体运动产生的指向目标的运动[1],因此,孙喜和认为这2节课实则都属于动作认识问题,不属于技能掌握(但有动作感觉存在),属于运动认知目标范畴的案例。

其实操作性动作技能中的“踢球、运球”等分类,仅是动作本身。对于有了物或球操作下的“踢球”动作而言,如果仅仅是学会了能将球踢到或准确运至指定目标区,对于3岁小朋友来说这可以是个目标,但对于更高水平阶段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教学目的,而是在与队友和对手的运动环境中“会用”。同场对抗类项目对场上队员的要求是多样的,通过“技能轮”第4层的内容,应该思考的是:踢球的力量如何,速度如何,人与人之间应如何配合,人与球之间如何达成“人球”合一……这些才是对踢球动作的认识,也是“教什么”问题的部分回答[2]。在教学中应该针对某一问题设置相应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运动环境中分析、判断和体验运动技术。

二、脚内侧传球动作的运动环境分析

对于一个动作本身的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运动学习时,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关联性[3]。也就是说动作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在比赛或运动场域中才能体现出动作功能。脚内侧传球如果不放在足球项目比赛中,它仅是踢物体的一个动作,不论踢得多准,都没有意义。而若将该动作用于足球比赛局部,采用短、快、准的配合给队友提供最有利的进攻或者避开防守者防守的机会,进而为射门提供可能,就会体现它在比赛中快、准的价值功能。在比赛中脚内侧传球的目的是进攻队员要摆脱对手进行移动,同时观察分析队友和对手的位置(选择进攻空间);然后接队友传球同时根据防守人的位置、防守能力以及队友的位置进行预判(分析场上运动环境),选择最佳转移球的方式(决定做出动作)。这就涉及运动意识、动作组合、对抗体能等,只有在转移球的方式中才有可能用到脚内侧传球,前提是进攻队员要选择有利的进攻位置(移动),队友才可能将球传给自己,然后自己根据场上情况选择用脚内侧传球动作将球传给位置较近无人防守的队友还是用其他方式长传给队友。

脚内侧传球动作的应用也分多种运动环境,如对手来不及防守的2人或多人的快速脚内侧传球配合(撞墙式配合),这与平时教学中连续撞墙式“二过一”并不一样。在真正的比赛中“二过一”可能只能成功完成1次,再遇到其他队员会进行补防、队友能不能再跑到位等情况。这时就需要传给其他队友,如,回传、横穿等。持球队员必须根据场上不断变化的运动环境进行快速综合判断,在对手防守未形成之前做出果断决定。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学会快速分析、判断然后做出合理的决定,将运动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比赛中。

三、脚内侧传球的教学设计探讨

(一)学习主题:基于空间配合意识的脚内侧传球应用

黛布勒认为:“一个球类的传球动作(开放式运动)的正确动作就是:传球人和接球人2人在意识上的高度统一、在行动上对对手威胁最大,而队友又能及时完成的动作,才是正确的技术动作。”即接球队员和传球队员根据场上环境同时认识到某一个空间对于对手存在着巨大的威胁;接球队员能跑到位置,同时传球队员在接球队员跑到位置的瞬间及时、准确将球传到位,接球队员再根据场上运动环境进行射门或者做出其他选择。包括:2人空间意识的选择、接球运动员做出合理的移动方式、传球运动员判断后恰到好处地传球。这实质是运动员在场上根据运动环境下意识选择的结果。在运动比赛中,场上的情况随时都在变,进攻运动员要根据场上的情境进行预判和调整,这涉及运动意识和运动技术之间的平衡。如,在前场运球进攻的球员,要根据队员和防守队员的不同位置、情境选择不同的方式,是直接射门还是运球摆脱防守或者传球等。

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针对比赛中某一针对性的问题进行教材加工,如:传球时机、传球路线、传球速度、不同的防守如何传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体会认识不同的运动环境如何傳球、无球人员如何跑动接球,才会在比赛或类似运动环境中知道如何处理球。

(二)运动条件设置

将“技能轮”平面化并结合足球项目的运动特性,可以得到足球运动概念构成(表1)。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运动项目的特性,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运动条件构成相应的运动环境,从而让学生不断体会运动技术。如,脚内侧传球在一定防守压力下传球。根据项目的特征,可以选择有几个防守人、防守人在哪儿、持球运动员应该怎样跑动、传球给谁、何时传球、怎样传球等。在这个运动环境中发展运动意识、体会运动技术从而提升运动技能。

(三)基于空间配合意识的脚内侧传球应用案例

1.站位及场地

三角形或菱形(图1)站位是足球比赛局部人员常用的站位之一,人与人之间间隔5~10m,特点在于便于防守时相互呼应。在场上了解自己的位置和任务非常重要,这样也有利于球队组织。

2.练习方法

练习1:A点、B点、C点、D点各有至少2名學生,A点、D点同时传球给对面C点、E点学生。A点学生传球通过B点给C点学生,并跑至D点站队尾;C点学生接球后通过B点传回给A点学生,并跑至E点站队尾;D点学生传球通过B点给E点学生,并跑至C点站队尾;E点学生接球后通过B点回传给D点学生,并跑至A点。

学习经验: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如何移动和如何创造空间至关重要,需要自己观察场地中队友和对手位置,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为“创造射门得分”做准备。因此,通过不同的传接球跑位练习,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移动路线中对于空间的感知,从而真正地学会、运用“传球”技术。

练习2:如图1所示,在A点、D点、E点位分别为3名进攻队员,另有2名防守队员防守D点和E点。D点学生和E点学生可以在D点、C点、E点形成的区域内移动摆脱防守,A点学生根据D点和E点的摆脱情况进行传球,D点学生或E点学生接到传球后,2名防守队员继续对另外2名进攻队员进行防守,继续下一轮传球。

学习经验:在不断地移动和换位中保持空间位置,传球队员根据2名接球队员的摆脱情况选择及时、准确地传球,接球队员根据防守和队友的情况,跑动选择不同的位置接球。每名学生根据自己和队友的情况选择判断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传球的一个最小化应用。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围绕为了达到“传球”“运球”一维的目标而进行教学,学生仅仅形成对这个动作的感知,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学这个动作、怎样运用这个动作技能而提高运动技能的方法没有渗透,则仅是完成了“会”而没有达到“学”和“用”。因此,在教授动作和技能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针对性运动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中综合分析、判断和决定何时用、怎样用运动技术。深入剖析动作技能之间的动作变化和组合形式,为达到灵活运用真正寻找精准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赛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运动意识准确判断,从而选择做出合理的动作和准确的配合。

参考文献:

[1][美]Richard A.Magill.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第七版)[M]陈忠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孙喜和.运动技能构成要素及教学运用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9(1):22-25.

[3]孙喜和.如何理解转身动作与转身技能[J].中国学校体育,2017(8):65-66.

猜你喜欢
接球传球队友
大树的日常
传球游戏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教学微型专题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
一道“传球”问题的解法引起的思考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