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高原机场气象设备运行概况的分析报告

2020-12-16 03:00高彦雄李芸茜
写真地理 2020年38期

高彦雄 李芸茜

摘 要: 果洛机场气象设备简介:青海果洛玛沁机场在2016年开航之初,空管的气象设备有引自芬兰VAISALA公司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单跑道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AWOS)、气象数据库系统、风云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刚开航每天航班量较少,对航空气象的需求不是那么明显,航空气象的服务模式和效率都相对落后。经过3年民航的快速发展,果洛机场目前在用气象设备系统已增加葵花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后期还要增加C波段多普勒气象雷达系统。新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在预报准确率、预警服务、用户体验以及方便、时效性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在我们不断提高航空气象服务的同时,也给气象设备维护人员带来了压力,并且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机场气象设备;设备维护与管理;设备维护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8.212

1 机场气象设备设施建设内容

1.1 为满足探测云、垂直能见度、跑道视程、气象光学视程、地面风、气压、气温、湿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等气象要素的需要,机场气象台应当配置以下基本气象探测设备:每条跑道配置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温度、湿度、气压传感器、降水传感器、风向风速仪、云高仪、前向散射仪或大气透射仪、背景光亮度仪、数据处理、系统监控及显示系统;

移动式综合气象观测设备,至少含有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传感器。

在配置基本气象探测设备的基础上,机场气象台应当综合地形地貌、气候特点、重要天气预报预警的需要、飞行量以及运行的可行性等因素选择配置或组合配置机场天气雷达、测风雷达、低空风切变探测系统等探测气象要素的设备。

1.2 机场气象台应当配备机场气象资料收集处理系统,包括气象资料接收处理系统、静止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

1.3 机场气象台应当配备气象产品制作系统,包括机场天气报告编制发布系统、预报编制发布系统、天气图自动填绘与分析系统。

2 设备维护和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设备能否正常运行,跟设备本身质量、所处环境、厂家售后、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以及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关,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对目前现状一些问题的看法。

2.1 厂家方面

系统和设备越来越多,接触到的厂家也是越来越多,每个厂家的服务和售后政策也都不一致,造成后期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技术资料方面,有的设备是引自国外,技术说明书全是英文说明,对在岗维护人员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有的厂家生产的小系统就没有相关的技术资料,这些都给后期维护的气象机务员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2 人员管理

空管气象设备维护人员在空管中流动较大,早期很多非专业人员调动到此岗位,而且部分单位对该岗位的人才招聘存在多年的真空期,导致人才管理断层现象较为严重,维护管理人员维修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2.3 备件管理

现在气象设备的备件普遍价格较高,仅以VAISALA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为例,一个普通的板子就需要几万块,而一整套系统需要几十个板子,如果整套备下来得上百万甚至更多,很少有单位愿意花这么大代价来购买这些。因此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当时需要面临无备件可用的风险,而需要临时从厂家或者其他单位调货,而这不仅耽搁时间,更影响了航空气象服务的效率。

3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

3.1 提高思想认识

机场空管气象管理人员应当从大局出发,重视气象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及时的更新对气象设备、仪器管理的理念,深入认识良好的气象设备对安全飞行的重要意义。

3.2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机场气象工作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人才使用和培养的创新:敢于使用,善于培养。同时在培训方面下足功夫,不仅限于自观、数据库以及雷达等当前岗位知识的培训,更要着眼于在编程以及软件甚至网络安全等知识方面的深入培训。

3.3 构建气象设备管理体系

在机场气象设备的管理中,需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进一步促进气象设备使用寿命的延长。加强对气象检测系统的管理,进而使其对工作环境、设备运行情况以及产品数据进行科学的评估,在应急保障中能够有效的对设备运行状态以及数据进行细化分析。

3.4 基础技术支撑

构建自上而下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故障信息、应急方案以及执行信息可以被及时的发布和反馈。同时,构建完善的远程视频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体系,并以此作为系统运行的基础,将气象设备信息、运行信息、备件信息等作为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机场空管气象设备的运行提供必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3.5 加强与生产厂家的沟通联系

当前机场的气象设备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与厂家的联系指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相关设备的培训时间有限,气象机务员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有效的掌握相关的维修知识,可以与生产厂家协商,使其配合录制供内部使用的维修知识详细讲解视频以及手册,尽量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降低理解和接受难度,进而提高培训的是实效性。

4 结束语

民航空管系统的飞速发展对于航空气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空管系统气象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逐渐完善,设备组成越来越复杂,对使用环境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我们只有不断增强空管人的安全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搞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从而为空管飞行安全提供可靠、准确实时的气象服务,进而保障民航空管飞行安全。

5 建议

5.1 加强高高原机场加强高原机场航空气象设施,设备配置的评估工作。高高原机场地形地貌复杂设备安装选址难,各种探测设备(例如雷达,风廓线仪等)也各有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在加速高新技术设备引进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设备在当地的适应性和兼容性以及各种设备的互补性和配套性,避免资源浪费。

5.2 加强高高原机场基础气象设施建设。由于受地埋位置所限,许多机场很难选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常规观测场址,应配置自动观测系统以满足获取近进区域航空气象要素数据的需要;高高原机场乱流多,风向,风速变化大,应加大测风设备的投入,在跑道安装多套测风设备或建立低空风切变的预警系统。

5.3 目前多數高原机场气象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偏低.应通过多方努力加大高原机场人力资源气象科技和专业培训方面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稳定航空气象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陆铁.民航气象设备的运行管理[J].中国新通信,2018(18):215.

[2] 杨飞.民航气象设备监控系统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