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校长如何提升非权力影响力

2020-12-17 06:37王永保
中小学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任教职工影响力

□王永保

一、非权力影响力及特征

校长影响力分为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权力影响力是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借助于组织和学校管理机构赋予个人的职务、责任、地位等形成的影响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是由校长心理因素与自身的品德、学识、人格、才能、情感等综合因素形成的影响力,是一种由自身因素决定的自然影响力。“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是指校长凭借自己的渊博的学识,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领导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良好的个人修养等,使教师和学生甚至其他人心悦诚服地服从的影响力。”[1]在一定范围内,校长权力影响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或发挥到何种程度,完全取决于非权力性影响力。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有弹性的活的影响力量,在学校管理中,它发挥得越好,校长权力影响力就会越大。因此,校长用非权力影响力去影响人,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人,可以增强其权力影响力的发挥。

然而,有的新任校长认识不到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性,盲目依赖权力影响力,如对权力过分尊崇,一味地行使权力影响力,颐指气使地让下属贯彻其意志,单纯依靠命令让下属执行,并强制性贯彻到底。这只能是一厢情愿,其实并不能让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从而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下属没有和新任校长达成共识而使工作大打折扣。因此,新任校长单一地运用权力影响力,既损害了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又限制了权力影响力的发挥,弱化了学校管理的有效性,最终削弱了新任校长的整体影响力。所以,非权力影响力是促使新任校长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校长非权力影响力有三个特征:一是自然性。新任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是自然而然的,对下属来说,没有勉强、被迫的感觉。教职工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二是持久性。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作用是持久的。不论新任校长是否在管理现场,非权力影响力都能长时间地发挥作用,教职工的主动积极性不会产生变化,不会出现校长在时一个样,不在时又是一个样的现象。三是导向性和激励性。新任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具有导向、鼓舞学校教职工士气和斗志的作用。新任校长的非权力影响力能保证组织和指挥的高效性,使其按要求自觉、坚持、乐意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二、构成新任校长非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一)品德高尚,人格独立

高尚的品德是新任校长非权力影响力形成、维持、巩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作风正派、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办事公道、为政清廉的新任校长自然会赢得教职工的尊重。校长的独立人格主要表现为:勇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身的尊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做到自律律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任校长也懂得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独立。

(二)协调合作,凝聚合力

一所优质学校不是哪一位校长单枪匹马就可以办成的,而是校长和广大师生齐心协力、协调合作共同创造的。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师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新任校长具备了恪守信用、协调合作的能力,就能使这种能量凝聚、喷发出来,形成一股势不可挡、无坚不摧的办学合力。

(三)真诚待人,以心换心

人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尊重,更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护、关心。新任校长应该重视教职工的这一心理,加强“情感交流”,倾听教职工的要求、意见和呼声,包括他们的抱怨和牢骚。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新任校长尊重教职工思想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家庭;“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教职工就会加倍尊重、拥护和爱戴新任校长,达到一心追随的境界。

(四)专业精湛,乐于奉献

新任校长要有奉献精神,把自己全部的智慧无私地奉献给自己所服务的学校,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同时,知识全面、专业很强的新任校长,全校教职工会产生强烈的敬佩和信赖感,心甘情愿地接受其影响。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和个人的知识水平成正比,因此新任校长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

三、新任校长提升非权力影响力的策略

(一)修德——做品德型校长

品德型校长:一是指校长应当具备高尚的个人道德品行;二是校长不能把教师和学生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

首先,当前公众所认可的校长应该具有这样的价值观: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力争一碗水端平,不看风使舵,不因人而异,不徇私情,不拿原则做交易;对下不过于苛求,对上不逢迎巴结,淡泊名利。新任校长要注意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真正做到真诚待人,以情暖人,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使自己和教师之间实现零距离的思想交流,能产生良好的心理共鸣。新任校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党和国家倡导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新任校长不能像西方一些理论家提出的那样,把教职工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学校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校长个人意愿的反映,而且是学校全体教职工和校长共同远景的达成;不仅仅是校长决定、教职工执行这样一种简单模式,还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以及主人翁意愿的表达。

因此,新任校长要让更多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更多体现他们的愿望和价值观,而不是根据个人自身的好恶经营学校。同时,新任校长要激励教师依据学校目标,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坚持以德治校,尊重教师劳动,尊重教师人格。在与教师交流时,多用和风细雨、交流式的谈话,心中装着教师,富有人情味。当教师情绪低落时,要主动帮助其分析原因,清除心理障碍,解开思想疙瘩;当教师遇到挫折时,要主动与其谈心,分析原因,使之振作;在生活方面当教师有困难时,要多关心,尽可能给予解决。总之,新任校长要善于创造一个和谐、激励、充满人情味的学校环境,使“德满校园”。

(二)强基——做学习型校长

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过人的智慧,是校长赢得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这一切都需要新任校长不断地学习、积累。意味着不仅从书本学习,还要善于从各种事件的反馈中学习;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哪些教训需要汲取;向自己学习,进行言行反思;向他人学习,向学校教职工学习,向社会上其他人学习。遇到问题,新任校长要冷静分析,沉着思考,学会面对,学会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迅速看出本质。新任校长还要经常自我“解剖”和进行深刻“反思”,注意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自我提高。

“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新任校长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新任校长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学习,还要指导和鼓励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学习,为他们提供和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鼓励不同学科间教师的合作,畅通教师之间信息流动的渠道,使教师能全面、系统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形成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从而构建学习型学校。

(三)养本——做教育家型校长

校长既是管理者,又是教育者,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又是教育家。新任校长要努力成为出色的教育者甚至教育家,引领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研究和教学改革,激励和指导学生的发展。

1.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是新任校长最重要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想成为一位好校长,先得成为一位好教师,一位好的教学专家。”新任校长要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在本专业的教学上要有所建树,是教学上的能手,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方面,不上课的校长是没有话语权的,也是没有权威的。只有通过上课,新任校长才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帮助任课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学带来的成功和荣誉,能使教师由衷地对他产生敬佩感。这种敬佩感就会逐渐形成一个心理磁场,吸引教师接受其影响,自觉地按照他的指挥去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2.新任校长要逐步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引领者

新任校长不仅要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而且要善于引导教师去做。为了保证正确方向,新任校长自己要逐步成为这方面的行家、专家,从而不断提升个人学术魅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新任校长要彰显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展示教育行家独特的魅力。

3.新任校长要善于指导学生的发展

新任校长要懂得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培训好各种管理人员,组织、设计、指导好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使教学富有成效,使学生发展符合时代要求。

(四)成长——做合作型校长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 理论和Y 理论,指出对被领导者的态度基于两种不同的人性观。X 理论认为,领导者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章制度、创建工作框架、实施奖励和惩罚上,关注任务而较少考虑员工。Y 理论认为,领导者采用合作型领导方式,强调领导和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制定组织发展目标,为下属实现目标提供、创造条件;人是渴望被点燃的,人也是可以被点燃的,组织该给人更大的发展空间,给人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重,使之为实现组织目标前景而努力奋斗。[2]

根据X 理论和Y 理论的启示,新任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当成是学校发展的主体,看成是合作者,学校发展要依靠教师和学生。反过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学校发展的升华。如果离开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而空谈学校发展,则毫无意义。新任校长要创造合作型管理氛围,将主动权交给教师本人,增加管理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使教师与学校形成一个整体,让教师们主动认识到“校兴我兴,校衰我耻”,使每位教师意识到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新任校长还要密切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教师敢于尝试,积极、大胆创新,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对失败和错误有适当包容心,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新任教职工影响力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省审计厅举行新任处长任职宪法宣誓仪式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浅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