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

2020-12-17 13:10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创设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 张 磊

我们所说的有效问题情境,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能够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相关经验出发,结合相应的数学教学目标,借助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具体的数学情境,并让学生参与到这个具体的数学情境当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随处可见,因此,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获取数学教学资源,结合现实生活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解答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即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也应该要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的相互结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结合实际,降低问题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中,老师就可以创设相关生活情境:“小明的生日到了,他的好朋友小红和小花来到他家给他庆祝生日,小明自己有五颗糖果,给了小红和小花一人两颗,之后小明的妈妈又给了小明两颗糖果,那么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果呢?”在这一情境中,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与朋友分享糖果与简单的加减法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列出“5-2-2+2=3”的算式,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及其中的运算规律。

二、结合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形成认知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实践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往往忽视了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数学中有很多教学课题,如果只是通过口头讲述,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十分费力,因此老师在问题情境设立时可以结合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以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中的“轴对称”为例,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轴对称,老师可以在课前剪出一些各种形状的图形,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折叠,通过亲手对折图形,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之后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刚刚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叫作轴对称,那么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见到哪些轴对称的图形或者事物呢?”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进行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发育普遍还没有成熟,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数学教学进展缓慢。老师在进行问题情境设立时融入游戏,便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一课中,老师就可以设立一个游戏问题情境:准备好画着不同图形的卡片,每个同学只拿一张图形卡片,然后老师在讲台上随机报出一个图形名称,如果报出的图形名称正好是学生手里卡片上的图形,那么这个同学就举手示意,每一轮之后,学生互换手中卡片,如此反复,期间,出现错误的同学自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在紧张的图形识别游戏中,学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不同的图形也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四、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大都喜欢听故事,因此,通过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开展相关知识的教学,往往能更加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借助故事情节,探究并解决其中包含的问题。

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创设故事情境:村长给羊村里的所有羊分配了任务,让小羊们给青青草原的小草施肥,时间为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村长会来验收劳动成果,谁的施肥面积大,谁就能得到村长奖励的美味青草冰激凌。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师将小羊已经施肥的草图画在了黑板上,那么请同学们来算一下,是哪只小羊能够得到羊村长的冰激凌呢?通过故事情境的设定,学生都提起了兴趣,迫切想要知道“哪只小羊能吃到冰激凌”,更加积极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出良好愉快的学习情境,实现趣味教学,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主动性,在情境教学中,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创设
《轴对称》巩固练习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