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而有活力的数学课堂上张扬学生个性

2020-12-17 13:10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施海燕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条件题目解题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实验小学 施海燕

数学课堂理应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开放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新时代视野下的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使命,那么该如何创设开放性问题,创设哪些开放性问题去张扬学生个性呢?

一、不断学习,开放自我

1.敢于摆脱旧思想的束缚,合理地整合教材

一般的老师都认为,搞改革、搞创新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一些老师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拿着新教材、新课标,按老办法上课,老师首先得解放自己,有敢于摆脱旧思想束缚的精神,敢于接受新的挑战,能够打破严格地按教材上课的常规。教材上有一些内容的编排,对某一区域、某些学生来说并不一定都合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整合教材,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容易。

比如,在教学第四册“连减应用题”时,我就大胆地做出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材是把同一题目用不同方法来解答,用两课时来完成学习任务。我认为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学习,学生容易遗忘上节课所学内容,而且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认为只能是先用连减,后减去两数的和的方法来解决。把两节课的内容放在一节课来完成,学生可以放开思路,先想出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再想出另外一种方法,并把两种方法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从而找到解答这一类题目的途径。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学生学得非常轻松,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次大胆的尝试,让笔者颇受启发。

2.善于开放,勇于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以探索和创新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它更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具有开放的思想。而目前教材只有少量的开放题,大多数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牢记数学知识而设计的,这样就大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根据题目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题。

比如,教学五年级“带分数比较大小”以后,书中有一个例题:王辉5 小时做了23 个零件,李进3 小时做了17 个零件,谁的工效高?题后附加了一个条件: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后再比较。笔者在教学时把题后的条件去掉,让学生思考寻找解题办法。于是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单位时间内,谁做得多,谁的工效就高;做同样多的零件,谁的时间短,谁的工效高。学生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比例方面的知识来解答,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这充分地说明了学生的思维完全放开了,敢于运用新知识。笔者只是去掉了一个附加条件,竟收到了如此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开放后的结果。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创造让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开放题的类型应是多样的

1.条件开放

主要包括多余条件、隐藏条件、缺少条件。现行教材中只有少量类型的开放题,为了能有效开放学生的思维,教师还要适时、适量地设置一些开放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开放题有初步的认识,会做相关的题目,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表内乘法”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工厂里有2排机器,一排5台,一排6台,共多少台?学生列式为“2×5+6”或“2×(5+6)”。很显然,学生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把题目所有的条件都用上了,结果都错了。这时,笔者给予学生正确的讲解:有些题目并不是所有的条件都要用上,比如说题里的“2 排”这个条件就是多余的,在计算时用不上。作业时,我们一定要认真读题、审题,弄清题意后再列式进行计算。笔者边讲解,边画出了图,学生就一目了然了。当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就错得很少了。又如隐藏条件这类题,学生在做时往往选错条件,笔者让学生认真地读题,仔细地体会题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从中找出隐藏的条件,再进行练习。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的思维就放开了,作业也能轻松地做出来了。

2.问题的开放

主要包括一题多问、缺少问题等,这类题目在新教材中也有体现。学生往往对补充条件不是很熟练,其原因是不理解题意,因而出现不同的错误。每每如此,笔者总是细心让学生读题,看题目里是一些什么样的条件,该配置什么样的问题,再来进行补充。

3.解题策略和结论的开放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发散。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答案、一种解题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以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对于不同解题方法和不同结论,在符合题意的条件下,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盲目地进行批评。

4.习题内容的开放

小学生思维是非常活跃的、积极的。而书中题目具有一定代表性,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实际,可能对学生的正确理解和解答有一定的阻碍。笔者在教学时经常把书中一些题目变成故事、寓言等,数学知识蕴含其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极高,学得很轻松。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新的、与众不同的方法和答案,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这样的题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总之,新时代视野下的数学课堂上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开放、个性得以张扬,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条件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