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数学思维方式,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

2020-12-17 13:10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5期
关键词:建模分数解题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中心小学 凌 丽

高效数学课程的设计,一定是从老师对于数学教材的熟练掌握与合理运用开始的,换句话说,教材是课堂的基础。因此,老师在设计教案与上课蓝本时一定要以数学教材为依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的内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一、苏教版六年级教材对实践探究的影响

教材是老师设计课堂实践的基础和依据。以《树叶中的比》一章为例,我们将探讨苏教版六年级教材对于实践探究的影响。在这一章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是计算树叶长与宽的比例并且总结规律,这一知识点的要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意图较为凸显,老师可以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团队协作探讨的方式,对这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学习。比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树叶的收集、观测与测量,再对收集起来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最后的结论,老师再通过大家的总结进行引导与反思教学,这样就充分利用了教材的内容特点,创造了更加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领悟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还可以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情景创设式的实践教学设计,这一教学设计具体分为情景创设、情景讨论、情景反思三方面来展开。

教学片段:

老师:大家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上有哪些内容吗?

学生:有澳门特色的大桥,有海水的纹理,还有五星以及莲花。

老师:说得没错,但是大家知道为什么虽然旗帜有大有小,但是我们还是会认出它就是澳门的区旗呢?

学生:因为上面的图案都是一样的!

老师:没错,而图案的一样并不是说大小一致,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形状、颜色与相对位置,并且它们缩小或者放大的比例也是一样的。

这样,老师就通过“澳门区旗”这一话题的讨论,顺利引出了比例的概念,也让学生投入学习的情景之中。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地讨论。最后的老师补充与学生反思环节,老师就学生还没有涉及的内容盲点进行补充,并且引导学生对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做更加深刻的反思。

二、在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挖掘错误资源的宝贵价值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将学生眼中的难点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以《分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学习为例,老师首先出示一组分数,并且让学生把数值相等的分数进行分组。但是在总结分数大小的比较规律时,学生又犯了难,学生往往会认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在变化之中,那么有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来应对分数大小的比较呢?有些学生会带着加减法的思维去进行比较,也有学生带着乘除法的思维进行比较,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具体分析两种观点哪种是正确的,从而让错误的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与反思的过程,发掘出学生的错处并且及时纠正。

通过老师科学有效地引导,将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声等好习惯,将书中遇到的不懂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解决,从而做到“知之为知之”,当然,老师在面对学生犯错时也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处理。

三、挖掘教材对于数学模型思维形成的价值

数学模型虽然听起来较为抽象,难度也较大,但是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挖掘学生的初步建模意识是可取的,这对学生长远的数学能力培养将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易懂的概念了解模型的定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建模,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进行知识的自主发掘。例如题目:“在家中有爸爸和六个小朋友,需要将一瓶1000 ml的饮料分给大家,爸爸需要分到其他小朋友的两倍多,那么你会如何分呢?”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并且从探索中发现出这个问题中隐藏着两个未知数,因此应该围绕这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进行思考与解决,这也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建模的发展过程中进行语言的发挥和使用,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思维流程清楚明白地讲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认知。在面对一道问题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一些促进问题解决的解题思路:“这道问题应该采用哪种策略?”“采用这种解题策略的原因是什么?”“这种解题策略还适合哪种问题的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有效对眼前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还可以预见之后的问题,并且对学生解题思维的提升也是十分显著的。

教材并非一个老师重复讲解、学生机械使用的材料。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直带着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从教材这座丰富的藏宝地发掘新的数学思维方式,促进课堂学习效果的提升,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建立起自己对于数学的认知体系与知识架构,从而更加熟练地掌握教材,发挥教材中蕴含的更大价值。

猜你喜欢
建模分数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用“同样多”解题
分数的由来
《符号建模论》评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巧用比妙解题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