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淮南湿地建设

2020-12-17 21:36
广东蚕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淮南保护区生态

葛 进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淮南湿地建设

葛进

(中共淮滨县委党校河南信阳464400)

从生态文明视域的角度出发,加大淮滨淮南湿地保护力度,增加湿地面积,将湿地功能加以提升,对于淮滨乃至信阳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淮滨淮南湿地省级保护区特色湿地生态公园旅游规划进行分析,对助力淮滨经济腾飞提出了建议。

湿地保护;生态建设;旅游规划

1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河南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白露河、闾河、洪河交汇于此。2001年12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环境。

淮滨淮南湿地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于多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华中、华北、华东三方植物交汇、兼容并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典型性和多样性。古老科属、单型属多,特有种类丰富。鸟类资源丰富,有各种鸟类15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2种,东方白鹳、金雕、大鸨等6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冠长尾雉、蓝翅八色鸫、白琵鹭、草号鸟等36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鸟类种类多且珍稀种类多,蓄存量大。兽类有9种,两栖爬行类28种,如水獭、大灵猫等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昆虫类已经标本鉴定的有700多种,尚有许多未知种类,保护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昆虫资源。是重点的植物种质基因库和植物资源宝库,已知有高等植物428种,植被类型复杂。

淮滨淮南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良好,有较大面积的水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栖息繁衍地,南北鸟类均有分布,蓄存总量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南淮滨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生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效益的理想基地。

2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2.1 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湿地保护恢复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林业管理部门也加大了此方面的工作力度。如习近平总书记就湿地保护做出了很多相关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也提出湿地保护和恢复相关指导思想,这为未来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准确把握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新要求

为实现未来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专门部署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提出要“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这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湿地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不过相关的要求也明显提高,表现如下。

二要根据目前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湿地保护与利用计划,同时调查研究确定出相关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明确国际履约与国内保护各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理湿地工作相关的区域不平衡、优质湿地产品短缺保护不足问题。

三要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查了解边远地区小微湿地现状,努力打造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

四要从总体出发做好相关统筹规划工作,在湿地保护计划中有效地统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湿地公园建设举措,为实现精确脱贫目标提供支持。引导贫困户有序参与到湿地保护中,在保护过程中增加收入。

3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1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紧迫性

淮滨淮南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保护区存在大量的人为活动,同时地处京九铁路旁,生态环境容易受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区内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有限,这些都使得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迫切性提高,因而很有必要强化相关保护工作。

3.2 淮滨淮南湿地保护的必要性

3.2.1 此保护区是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基地

根据相关保护要求建立起合理的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出科学有序的保护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协调管理,确保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全面系统性地规划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发展相关工作,明确珍稀物种的培育规划。建立起优美的环境而满足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各方面要求。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保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各方面保持一定的平衡。生物种群也因为湿地保护而更加丰富,为野生生物物种的保存提供可靠的支持。

3.2.2 保护区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监测的基地

第一,省草原站牵头开展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的试验、示范,为海西州草原鼠害的长期持续控制,探索有效方法和新措施。第二,在防治工作中,省、市、州业务部门要抽调业务骨干深入鼠防一线,开展防前技术指导、防中督促落实、防后检查总结,积极参与和掌握鼠害发生全过程。第三,继续加大草原鼠害生态综合治理力度。在小面积天然草场中,大力推广鼬灭鼠技术[1]。第四,继续坚持鼠害防治与草场翻耕补播等生态恢复措施相结合,有效提高鼠害灭治效果。

保护区地处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天然过渡带,被列入具有全球和国家重要意义的优先保护地域。地质历史古老,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古老科属及特有种多,生态环境质量高,湿地生态系统复杂而典型,珍稀物种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2.3 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和经营利用的示范基地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保护区都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可很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因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协调社区发展和保护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尽可能地发挥出生态资源的社会与环境价值。重点进行生物资源的繁衍研究,在社区经济发展和规划中积极地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大力发展社区种植业、养殖业,为环境保护和提升经济收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2.4 保护区是对外交流的窗口

保护区可以成为开展科普宣传的基地,保护区通过知识讲座、标本展览、图片及媒体宣传,增强周边群众的自然保护意识,加大保护宣传力度;保护区的综合实力将大大增强,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对外联系将上档次、上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国内国际合作和交流,使保护区的科研和保护管理工作与国内国际接轨。

4 淮滨淮南湿地省级保护区特色湿地生态公园旅游规划

4.1 规划的指导思想

抓好特色湿地生态旅游建设,以国家推进湿地类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指定各方面工作。在合理地保护湿地生态公益基础上,使其资源价值发挥出来。湿地公园建设应该确保高效务实,避免单方面空洞盲目地追求“高、大、上”;尽快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和晋升工作,突出美丽乡村的湿地特色。

4.2 生态旅游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区的开发建设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要求,以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主,合理开发,适度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2)合理规划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合理规划,选设适宜的景点和旅游线路、循形就势,控制范围和规模,严防自然植被和环境遭受破坏。

(3)景点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原则。景点设计以自然为主,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的雄浑、粗犷、瑰丽、秀美、和谐的景色。生态旅游区内不搞大宾馆、大饭店、娱乐场所等永久性大型建筑,不影响或干扰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试验活动。

(4)设置防火、卫生等设施,供电、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工程设施,应同时配套建设。

(5)坚持安全旅游的原则。保护区河流众多,水深危险,应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保护游客安全。

4.3 旅游资源评价

(1)旅游优势。自然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独特性,位于淮河中上游,植被类型多样,华北、华中、华东植物三方区系交错、渗透,地貌历史悠久,山清水秀,茂林修竹,鸟语花香,环境幽雅,水乡相连,沿淮文化历史悠久,人文景观较多,是旅游的良好场所。

(2)自然和人文景观。该区自然风景引人入胜,有“豫南水乡”之美誉,区域内有大量的自然人文遗迹,如明太祖朱元璋驰骋疆场途径的饮马港,有流传乌龙治水、王母梳妆等美丽动人传说的乌龙港,天镜湖等自然景观。晴日泛舟湖区,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云蒸霞蔚,迷人风光尽收眼底;阴天凭栏看去,横雾拦江,烟雨朦胧。清晨,在金色彩霞中逸然垂钓,观看云卷云舒,傍晚,听渔歌互答,对酒当歌放松身心。

由于淮河流域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区域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有高台庙遗址、立城遗城、刘寨遗址等历史遗迹;与此同时还有固城古城,安宁胡城相关的建筑景点;这里由孙叔敖杀蛇而得名的“敦蛇丘”,有张果老成仙的仙庄庙。已经发掘出的期思战国墓地、固城战国墓地等,出土的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兵器化石、玉器等其他文物数百种,这些已成为人们凭吊怀古和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3)旅游前景预测。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淮滨县委、县政府已经把开发湿地旅游资源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东西湖风景区、兔子湖风景区、淮南湿地鸟类生态休闲景区、方家湖风景区以及七星湖开发区、百果园度假区等景点节假日游人如织;计划开发建设的天镜湖水上公园、乌龙港水上垂钓中心及淮滨文化村也正在建设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淮南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湿地旅游业将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环境容量分析。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根本目的在于确定生态旅游区的合理游憩承载能力。这样可有效地保护景观资源,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满足游客旅游观光的相关要求,使得自然资源的价值得以有效发挥。这就要求确定最佳环境容量过程中应该对比分析相关生态、景观、社会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而合理地确定。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进行预测,此区域未来几年的旅游人数每年可超过1.2万人次,不超过合理年容量的1.8万人次。由此可判断出此种旅游规模条件下,对环境状况不构成威胁,是合理可行的。

(5)环境质量控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但生态旅游会对自然环境和生物资源产生不利的影响,为平衡和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必须对生态旅游进行科学管理和监测,控制环境质量。在开展生态旅游时,要对游人进行保护环境的公众宣传教育,普及科普旅游知识,设立旅游标牌,在划定的线路开展旅游活动,倡导文明卫生、秩序良好的旅游风气,防止旅游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对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要及时清理,创造优雅洁净的旅游环境。

(6)绿化美化规划。①在景区附近选择5hm2作为观赏苗木花卉的培育基地,减少运输环节,增强其适应性。②在游客中心及一些重要景区(点)绿化美化中,做好植物种类的合理配置,科学设计绿化植物与建筑物、道路及景点性质的和谐统一,同时服从整个生态旅游区的完整性要求。

(7)三废处理。适度的生态旅游,在保护区旅游区内基本不存在废水、废渣、废气,但对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要采取措施。在生态旅游服务区铺设排污管道8 000 m,建立污水处理池一个。在旅游区内修建厕所5处,固定垃圾箱50个;各景区(点)制定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推行责任制和承包制,并派专人负责清理旅游垃圾,配置卫生专用车2辆,及时将旅游污染物和生活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3]王开银.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市场研究,2017(7):38-39.

葛进(1987- ),女,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及应用。

X2

A

2095-1205(2020)04-34-02

10.3969/j.issn.2095-1205.2020.04.17

猜你喜欢
淮南保护区生态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湄公河淡水鱼类保护区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生态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
高钙植物肉
淮南王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