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

2020-12-17 21:19关丽云杜适普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菌袋木屑黑木耳

郭 杰,王 炯,关丽云,张 君,杜适普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河南省是全国黑木耳主要产区之一,并有卢氏黑木耳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越来越重视。黑木耳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烹饪简单和具有药用价值等特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河南省黑木耳代料栽培是指根据中原地区气候特点,以阔叶树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以及大豆秸为主料,春季栽培9-10月制菌种,11月至翌年1月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出耳;秋季栽培5-6月制菌种,7-8月制菌袋,9月至11月出耳,以培育黑木耳的生产方式。近年来,笔者围绕黑木耳代料栽培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调查研究,形成了一套黑木耳代料栽培新的河南省地方标准,为推进河南省香菇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现将有关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1 场地环境

按NY 5358-2007《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执行。

2 栽培季节

2.1 春季栽培

9-10月制菌种,11月至翌年1月制菌袋,3月中旬至5月出耳。

2.2 秋季栽培

5-6月制菌种,7-8月制菌袋,9月至11月出耳。

3 菌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69-2003《黑木耳菌种》的要求,并按NY/T 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生产。

4 菌袋制作

4.1 培养料选择

按NY 5099-2002《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要求选择原材料。阔叶树木屑、玉米芯、棉籽壳以及大豆秸可作为主料。麦麸、豆粉、糖、石膏及石灰可作为辅料。

4.2 配方选择

配方1:阔叶树木屑80%、麦麸17%、糖1%、石膏1%,石灰1%。配方2:玉米芯30%,木屑56%,麦麸10%,豆粉2%,石膏1%,石灰1%。配方3:大豆秸20%,木屑66%,麸皮10%,豆粉2%,石膏1%,石灰1%。配方4:苹果树木屑40%、杂木屑28%、玉米芯15%、麦麸15%、石膏1%、石灰1%。配方5:棉籽壳40%、木屑38%、麦麸20%、石膏1%、石灰1%。以上配方,培养料含水量60%~65%,pH值6.5~7.0。

4.3 拌料

按配方要求比例,准确称取各种物料加水搅拌,使原料吸水充分、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

4.4 装袋

按GB 9687-1988要求选择适宜常压灭菌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短袋 17 cm×36 cm×0.004 cm(长×宽×厚),每袋装湿料1.1~1.3 kg,料袋中放置直径2 cm,长度12 cm的塑料棒打孔,袋口套上专用颈圈,用无棉盖体封口。长袋 18 cm×60 cm×0.005 cm(长×宽×厚),每袋湿料3.0 kg,专用扎口机封口。外袋 20 cm×65 cm×0.002 cm(长×宽×厚)。

4.5 灭菌

常压灭菌,每锅灭菌湿料10 000 kg,底层料袋距地面不少于20 cm。开始大火猛烧,4~6 h底层(由下往上数第二层)料袋中心温度达100℃时,保持18~20 h,停火焖5 h以上。灭菌湿料每增加1 000 kg,灭菌时间延长1 h,每锅灭菌湿料不得超过20 000 kg。

4.6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出锅后,直接送入消毒过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冷却降温,当料袋中心温度降至30~32℃时即可接种。

4.7 接种

料袋、菌种和接种工具放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后,按5 g·m-3的用量点燃气雾消毒剂对空间进行密闭熏蒸消毒。接种室熏蒸5 h,接种箱熏蒸30 min后开始接种。按无菌操作技术规程要求。短袋,拔出预置的塑料棒,将菌种塞满孔穴,再用无棉盖体封口;长袋,用打孔器沿料袋的一个平面纵向单行打四个接种穴,穴深3~4 cm,直径2.5 cm,将菌种塞满孔穴,并突出料袋表面1~2 mm,再套上外袋,并扎紧袋口。

5 发菌管理

5.1 摆放

培养室在使用前进行消毒。短袋顺码2~3层,或袋口朝上竖直排放在培养架上;长袋顺码排放4~6层,或“井”字形堆放在地面上,堆高4~6层,每层3~4袋。

5.2 温度

室温控制在22~24℃,严防烧菌,避光培养。

5.3 湿度

控制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4 检查

培养13 d后,检查菌袋菌丝生长情况,及时处理菌种未成活、污染的菌袋。长袋松开外袋口,15~20 d后脱去外袋。一般30~50 d菌丝长满菌袋。

5.5 菌丝后熟

培养时,控制培养室温度在24~28℃,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增加光照和通风,继续养菌7~10 d。

6 出耳管理

6.1 出耳场地

选用露天出耳时,起20 cm的高畦,畦床宽100 cm,床间留50~70 cm宽步道。将畦床喷水湿透,摆袋前喷3%~5%生石灰水消毒备用。

选用出耳棚出耳时,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好、环境卫生、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的地方搭建宽800 cm,脊高280~300 cm,边高180~200 cm的出耳棚。棚上覆盖遮阳网和薄膜。

6.2 菌袋划口

春季日平均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18℃以下时,将达到生理成熟的菌袋运到出耳场地,去掉颈圈和无棉塞,用绳扎紧袋口。在晴天的早上或下午用5%的石灰水或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后进行划口。用划口机给菌袋划口,或用消过毒的刀片从距袋口2 cm处沿着袋身向袋底方向划“1”或“)”型口,长度1 cm,深度0.3~0.5 cm。短袋每袋划口60个,长袋每袋划口100个。

6.3 出耳方式

选用地畦式出耳时,短菌袋,袋口朝下竖直摆放在畦床上,间距10 cm。长菌袋,在每个床面纵向拉5根铁丝,间距25 cm,铁丝距床面高25~30 cm,铁丝两端用地锚固定,中间每隔300 cm设一顶柱。将划好口的菌袋交叉斜靠于铁丝上,与地面的夹角不小于60°,菌袋间距10 cm。摆放后,畦床上覆盖草帘,草帘要用5%石灰水浸泡30 min,捞出沥水,不滴水时覆盖。

选用层架式出耳时,大棚内设90 cm宽的棚架6层,层间距30 cm,底层距地面20 cm。短菌袋,层架上铺设较为平整的板材,菌袋竖直排放于层架上,袋与袋间距7~10 cm。长菌袋,层架上架设两根直径2~3 cm的钢管或竹竿,菌袋横卧摆放于架杆上,间距10 cm,尽量使出耳口避开架杆,以免影响正常出耳。

选用吊袋式出耳时,在棚内承重横杆上每隔20~25 cm按品字形系紧一组共三根塑料绳用于吊挂菌袋,离地面30~50 cm,相邻横杆的间距为60~70 cm。每200 cm长为1档。把划好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三根塑料绳中间将菌袋串联,垂直悬吊在大棚内的承重横杆上。袋与袋上下间距20 cm,串与串之间距离不少于30 cm,底层菌袋距离地面30 cm。每组用绳吊挂长袋4~5袋,短袋7~8袋。最后,将每组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防止菌袋相互碰撞。

6.4 原基形成期

露天管理,催耳期温度保持在10~15℃,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早上6~7时将覆盖物揭开15 cm宽的一条缝,通风换气透光。经过7~10 d,在划口处形成黑色耳基。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保持床面湿润。如床面干燥、耳芽表面不湿润,可在早晚向栽培袋及床面各喷一次雾状水,5~7 d后耳基逐渐膨大伸展,形成参差不齐的耳芽。

棚内管理,菌袋划口上架至耳基形成大约需要7~10 d的时间。上架后2~3 d内以保温、保湿为主,适量通风。出耳口伤愈后,喷雾状水将菌袋、地面淋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控制棚内温度在18~22℃之间,每天早晚结合喷水通风30 min,适当增加光照。5~7 d可见出耳口处开始变黑,显现耳基;提高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增加通风,2~3 d后即可见到划口处形成耳芽。

6.5 耳片生长期

露天管理,耳芽形成后,结合喷水加大通风量,每天3~4次,每次1 h,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空气清新。若遇10℃以下阴冷天气时,要盖膜保温保湿。若遇日均温超过21℃时,要加强通风,仅于早晚气温低时少量喷水或不喷水。当耳芽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降低出耳温度至18℃左右,减缓其生长发育速度。加强通风的同时增加喷水量,每天喷水2~3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5%,人为拉大干湿差。当耳片发育至5成熟时,间隔喷水和停水,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75%~95%。

棚内管理,从颗粒状的耳芽分化形成耳片大约需要5~8 d。此期间仍以保湿为主,适量通风和散射光。控制环境温度20℃左右,每天喷水1~2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促使耳芽迅速长大并逐步分化形成耳片。耳片长大成熟约需8~15 d。此期间适当加大喷水量,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95%,干湿交替,保障耳片健壮生长。

7 采收

7.1 要求

当耳片肥厚、舒展、变软,颜色为黑褐色,耳根收缩变细, 8分熟时便可采收。采收应晴天进行。采收前1 d停止喷水。

7.2 方法

采大留小,用刀片齐耳基处割下,避免带出培养料,注意保护原基和幼耳。

8 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按DB41/T 1244-2016《食用菌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执行。

9 干制

9.1 晒干

采摘后应选择天气晴朗、通风良好的场地及时晾晒,至含水量13%以下。

9.2 烘干

用烘干机烘干,至含水量13%以下。

9.3 分级

黑木耳分级按NY/T 1838-2010《黑木耳等级规格》执行。

9.4 贮藏

装入无毒的双层塑料袋内,放于干燥、凉爽、洁净处保存。

猜你喜欢
菌袋木屑黑木耳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会“变身”的黑木耳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春栽香菇菌袋安全越夏需把“五关”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固定菌袋插杆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微观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