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若干探索

2020-12-17 03:29徐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社区

徐杨

摘 要 如果说城市文明是一棵大树,那社区就是它的“树根”,需要通过不断汲取“养分”才能更好地让城市文明枝繁叶茂。社区的“养分”从何而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是国家社会志愿者队伍中活跃度、参与度最高的重要群体。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构建,对促进社会治理和文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社区 社会治理 大学生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1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原本盛行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已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难以匹配,因此,90年代开始出现的“小政府大社会”就成为了国家社会治理方面的一大重要改革。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志愿服务开始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起相当重要的角色。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开始兴起。全国第一个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与1989年在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建立。到了1996年,国家下发的《关于在城镇街道开展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意见》标志着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活动正式登上社会治理的舞台。2006年底,由团中央组织牵头,开展了主题为“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高校志愿者是国家青年志愿者的主要供血者和生力军,他们也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高校志愿者的加入,给国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创新路径,这也是我国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

2高校大学生志愿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途径和价值

我国的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以来,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前,随着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内涵的迭代与延伸,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始涉及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领域。从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上看,大致分为以下五大类:

一是扶贫助困帮扶工作,例如针对某贫困地区开展的大学生帮扶贫困人员的暑期实践,或是进入社区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二是重大活动基础服务,例如参与当地城市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会议等,如杭州G20,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大学生志愿者以学校为单位集体参与其中某一具体志愿工作;三是社区公益服务,例如针对不同社区的不同人群,目标明确地提供大学生志愿者所擅长的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四是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例如到访当地残疾人服务中心等特殊机构,针对问题少年或是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志愿帮教活动;五是政策宣传推广服务,比如在特殊的重大节日如世界环境日对社区民众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等。

这一系列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为当代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渠道。既有助于提升高校校园道德水准,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开拓大学生视野,又促使大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推动大学生将专业技能反哺社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大学生志愿服务可以成为社会治理强有力的补充,协助政府和市场更好地调节平衡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

3浙外艺术学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探析

长期以来,浙外艺术学院一直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为行动口号,至今已组织过多次志愿服务活动,选拔优秀的志愿者服务杭州G20、杭州国际动漫节、世游赛、阿里巴巴UCAN设计大会、杭州马拉松比赛、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特长水平A级测试等大型活动,并积极投身于西湖区医院、敬老院、社区、中小学的志愿服务中,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自2018年5月浙外艺术学院与西湖区翰墨香林社区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以来,打造了“以艺助益,情暖社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双方联合开展如“我们一起来集盒”垃圾分类活动、“翰林读书郎”夏令营社会实践活动、“艺起老”敬老爱老公益志愿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学院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为高校大学生参与当地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通过结合艺术学院的专业特色,为翰墨香林社区的居民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文化课程,满足了社区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

3.1聚焦社会问题,结合自身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目前,政府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特别是对街道社区的支持还较为有限,不少街道和社区缺乏专门指导文化建设的专员,社区无法有力地持续为当地居民提供有营养的、内容丰富的精神食粮。居民在社区层面的文化收获感、幸福感非常有限。基层社區环境中文化人才的匮乏,是基层文化建设困境的一大缩影。特别是像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体制内无法提供源源不断的宣传文化从业人员,尤其对基层社区来说,日常的社区建设与管理已经耗费了不少人力,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人员配套长期处在捉襟见肘的状态中,这样的局面与繁重的文化建设任务是不相适应的。

作为浙江外国语学院八大二级学院之一,艺术学院精准地把握这一社会治理难点,打造了“以艺助益,情暖社区”这一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充分结合学院音乐、美术、设计三大专业特色和优势,通过我院学生志愿者到翰墨香林社区为社区居民进行文艺文化教学活动或进行艺术展演的形式,充分挖掘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所提供的文化志愿服务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潜能,与当地社区共同营造幸福的文化学习氛围。

3.2关注重点人群,创新活动载体

在前期走访社区调研的过程中,学院团委了解到翰墨香林社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常住人口约有4000余人,其中青少年、儿童和老人群体数量大约有1500余人,超过社区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老人没有子女照顾、或处在单居或夫妻双居的状态,他们中间有的是双无孤寡老人(无子女、无老伴),也有的老人因为儿女远在外地生活,而不得已独守空房。对于社区的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来说,主要的需求集中在生活照料需求、精神慰藉需求、社会支持需求。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同时,被边缘化了的老年群体与周边人群的交往能力大体呈急剧下降趋势,进而对于他人协助来维持日常生活有着很强的需求。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主要是在学校课堂之外需要有更多途径去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在寒暑假期间也需要有一个与同龄人相伴交流的平台。

艺术学院的“以艺助益,情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针对以上社区重点人群,创新服务载体,将志愿服务内容分成三大模块:“艺起老”、“艺起玩”、“艺起秀”。

(1)“艺起老”志愿服务主要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型服务的公益志愿活动,以“服务社区老人,打造安享晚年”为宗旨,以关爱空巢老人、孤寡、退休老人为重点,促进基层文化,通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尊老、助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以剪纸、书法等艺术课堂的活动形式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营造出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社区氛围。

(2)“艺起学”志愿服务服務的目标群体是社区中的儿童。主要通过“翰林读书郎”暑期夏令营活动,我院学生志愿书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让参与该夏令营的社区小朋友们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学到更多艺术方面的新知识。

(3)“艺起秀”志愿服务主要是通过与翰墨香林社区联合举办晚会、展演活动,将“艺起老”、“艺起学”的成果进行线下展示,2019年举办了“传五四精神,忆青春年华”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文艺晚会,“相亲相爱一家人”文艺汇演等,位社区居民和大学生志愿搭建了共同的才艺展示平台,秀出真我,传播艺术的魅力。

3.3注重校地共建,参与社会共治

艺术学院早在2018年就和翰墨香林社区签订了志愿者实践基地协议,目前已和翰墨香林社区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我院团委实施志愿活动时会统筹考虑文化志愿者的课业时间安排、个人兴趣爱好、专业熟悉程度等具体情况,精准提升文化志愿服务和实施人员的供需匹配度,为志愿项目开展做好保障。

该项目已在学校和街道社区间搭起志愿服务活动的桥梁,通过学生志愿者参与,激发出更多向善的力量,在参与社会共治、服务社区方面展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使社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剪纸、书法、民乐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提高青少年儿童心理素质、开发潜能、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青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以及全面健康成长的目标。

(2)通过文化传播与爱心奉献,激发出更多向善的力量,在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和当地社区居民一起,互学共进,共同建立起热烈的学习氛围,传递着浓郁的奉献精神,大学生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当地居民在汲取志愿文化服务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收获着志愿者们带来的正能量,共同传播着社会文明的新力量。

目前,艺术学院已经与翰墨香林社区进行了三年的志愿服务合作,累积参与志愿服务人数200余人次。经过长时间的合作,已经很好地贯彻高校院系与高校、社区党建共建的协调,充分发挥艺术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了为人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在每次志愿活动中以“我志愿,我劳动,我快乐”的精神面貌去完成活动。通过“艺起老”“艺起学”“艺起秀”三大主题志愿服务,不仅为社区的居民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也使艺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学会用爱心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社区和居民,通过各类不同主题的学习、培训、互动,用热情去传播理念,用行动肩负起责任;通过敬老爱老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和暑期儿童夏令营活动,让社区的老人儿童感受到艺术学院志愿者带给他们的陪伴,也同样地增强了艺术学子的社会责任意识,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治理贡献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子的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 贺红霞.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J].继续教育研究,2010:67-69.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12):4-25.

[3] 葛恒蔚.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的若干探索[J].价值工程,2014,33(35):250-251.

[4] 刘海春,姚岱虹.社会治理视域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4(06):87-90.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