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人文策略

2020-12-17 03:29王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浙中融合发展人文

王科

摘 要 人文构成一个城市的精神标识,蕴藏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潜力,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持久爆发的精神动能。因而,金义相向而行、聚合发展除了要创造必要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条件外,还要有人文的纽带和精神的支撑。八婺人文“一体多元”的特色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精神空间,但其分散造成的非序列化也會影响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效能。因而,在发扬八婺人文优势,弥补其劣势在基础上打造城市文化汇聚轴和共同精神标识就成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组团式城市群 融合发展 浙中 人文

中图分类号:F290文献标识码:A

人文孕育精神,精神汇聚力量,力量促成发展。质言之,人文构成一个城市的精神标识,蕴藏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潜力,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持久爆发的精神动能。因而,金义相向而行、聚合发展除了要创造必要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条件外,还要有人文的纽带和精神的支撑。省市相关文件也多次强调金义主轴既是科技创新轴、经济聚集轴,同时也是文化汇聚轴。各界对于金义融合发展策略有多个角度的研究,而从精神、文化等人文视角的关注则相对不足,因而加强对相关问题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金义主轴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人文要素。本文意在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系统梳理,分析它们对支撑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一体融合的优势与不足。探究源头,理析原委,提出方案,以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一体融合发展提供文化方面的对策。

1人文因素在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往往会遇到诸如发展不平衡、空间分割、心理隔阂、共同价值认同缺乏等各种各样的难题。化解这些难题,促进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除了要用经济、政治、法律的手段外,还要发挥人文在价值资源供给、情感联结纽带以及精神标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人文因素可为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提供价值资源。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是资源要素优化组合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有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资源的优化组合外,还要有人文因素等价值资源的优化组合。由各种人文要素构成的价值资源在优化城市群资源配置过程中往往发挥媒介作用。而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其它资源往往要通过这一媒介才能更好地确定其最优配置。如商业文化浓厚的组团比较适合配置更多的商贸资源;工匠精神蔚然成风的组团则适合配置更多的工业资源;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组团则适合更多地配置一些旅游资源等等。

其次,人文因素可为组团式城市群的融合发展提供精神上的联结纽带。由于长期分割管理和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组团式城市群大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隔阂现象。因而,组团式城市群的融合发展除了要重视治理一体化和经济、人员、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之外,也要重视人文因素在消弭隔阂、拉近相互间心理距离的精神纽带作用。

其三,人文因素可为组团式城市群的融合发展提供精神标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逐步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轨道,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迅速崛起,中小城市、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就在一些城市化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城市群的城市化现象。这一阶段的城市群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和基础设施上的城市化。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千篇一律的景象。人文不足所导致的城市精神标识缺失成为新时代城市群融合发展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2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人文优势与不足

金华地区分布着浙江第三大城市群,被称为浙中城市群。浙中城市群包含金华、义乌、浦江、东阳、永康、武义、兰溪等城市。这些城市以组团方式融入金义都市区聚合发展的宏大蓝图之中。实现这一蓝图既要有政治的保障、经济的纽带、社会的互动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积淀。人文构成一个城市的精神标识,蕴藏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潜力,也是一个城市竞争力持久爆发的深层动能。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以散点的方式分布在浙中大地上,彼此之间除了有空间距离、经济差距等影响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因素外,不同组团文化上的差异和心理上的疏离感等人文因素也是影响相互融合的重要变量。因而,金义组团式城市群相向而行、聚合发展除了要创造必要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条件外,还要有人文的纽带和精神的支撑。

金义都市区各城市组团既有促进其融合发展的人文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就其优势而言主要有下面几点体现:

2.1浙中地区自古文风鼎盛,有着厚实的人文积淀

1800多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个个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地区山川秀绝、人杰地灵,儒释道文化盛行,如金华北山有道家典型的洞天文化与洞天奇观,并坐落着为港澳台同胞所熟知的黄大仙祖宫。奇秀山水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名篇佳作,形成了浙中诗路独特的景观。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易安居士、袁吉、陈子昂、孟浩然、苏轼、王安石等都在浙中大地的山水之间留下了大量的传世诗篇。自南宋以来逐渐兴起的婺学成为浙江大地的一颗文化明珠,造就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如吕祖谦、陈亮、北山四先生、宋濂等。在这片文化沃土上还存有大量的佛寺文化、书院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民间风俗、戏曲书画等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形成了某种形式的政治文化传承。

2.2浙中地区的人文资源有着相对均衡的分布

在浙中地区各县市都有一定的人文积淀,甚至某些人文资源均衡地分布在浙中大地上。如这一地区的佛教、道教场所历史悠久,且数量众多,广布于金华大地。笔者选取了浙中地区的241座佛教寺庙(或佛教活动场所)以及27座道教场活动所,发现他们近乎均衡地分布在八婺大地之上。

表1是对金华241座佛教寺庙所做的抽样统计。统计共抽样231座寺庙,结果显示:东阳有佛教寺庙41座,占比17.75%,排名第一;其次是义乌和兰溪,分别有35座寺庙,占比分别为15.15%,排名并列第二;永康有寺庙27座,占比11.69%,排名第三。其它县市区也都有寺庙分布,其中最少的浦江也有12座,占比5.19%。第一名的东阳和最后一名的浦江寺庙数量相差29座,比例差距不到13个百分点。由此可知,金华所有的县市区都有佛教寺庙的分布,且相互之间的数量差距并不大。这反映了佛教这一人文资源在金华地区分布的普遍性和相对均衡性。

表2是对金华道观各县市区分布的抽样统计。对27个样本的统计分析显示:婺城区、兰溪、东阳道观数量分别为5,占比分别为18.52%,排名第一;金东区和义乌分别有道观3座,占比分别为11.11%;武义、永康分别有道观2座,占比分别为7.41%;磐安、浦江分别有道观1座,占比分别为3.7%。可见,金华各县市区的道观数量虽有多有少,但却有着普遍的分布。由此可知,道教这一人文资源在浙中地区也有着普遍的分布。

2.3浙中地区的人文资源有着相对统一的特色和价值诉求

整体考察浙中人文,你会发现她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是活着的生命体,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浙中人文的主脉以“双子星”的形态展现其风貌。

首先,山水的筋骨与柔情为其打造了自然的骨架。浙中地区“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山水地貌经数千年潜移默化,早已将其柔情、刚毅、和美、灵动、变通的特质融入到了浙中人民的历史文化血脉之中,成为其人文历史底蕴中最为深沉的自然基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中人文底蕴的发展。

其次,农商并举的业态为浙中人文奠定了经济基础。浙中地区处于金衢盆地,有一定的农业资源,造就了其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与此同时,这里还有千年的商业实踐。这种实践在现代汇聚成为真正磅礴的气势,如义乌的小商品城、永康的五金城、东阳的木雕城、世界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镇等等。商业和农耕文化神奇交织于浙中大地,并由此造就了浙中人文的独特性。

其三,婺学与佛道为其铸就灵魂。中华文化及其重要分支——吴越文化涂绘了浙中人文最为厚重的底色。以此底色为背景演化出浙中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即以婺学、佛道为体,以信仰文化、信义文化、齐家文化、拼搏文化为用的文化体系。

最后,浙中独特的人文体系铸就了她诚信与忠义并重的传统,从而为这里的人民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行为准则。如信义金华已经成为浙中地区最具特色的人文金名片。

总而言之,山水的筋骨与柔情、工商并举的经济特色、婺学与佛道并重的文化信仰体系、诚信与忠义并行的处事准则构成了浙中人文的主脉。这一主脉在古今历史的碰撞中延续、在域内外的融合中发展,造就其“传承清晰、影响深远;包容和美、层次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金义组团式城市群在人文方面的融合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人文资源散落各处以及精神割据等问题。

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关键就是破散为聚,实施1+1大于2的核聚变工程。浙中人文资源分布呈散点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精神割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核聚变的效能。

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中的各个县市都有着很强烈的本位主义倾向,当地的人们对本县市的认同要强于对地区的认同。以本地商业文化为例,来自东阳、义乌、永康等发达县市的商人对外多以本县的名号为称谓,即他们大都称呼自己为东阳商人、义乌商人或永康商人,而基本不会称自己为婺商或金华商人。这就导致一个文化符号的割据现象,即单独将东阳、义乌、永康拿出来都是响亮的招牌,但如果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缺乏一个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3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人文对策

以人文为纽带促进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需要清晰的思路,即要认清人文因素对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找到实施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借助纹理、庖丁解牛、借力打力;将人文因素汇聚于城市精神标识,即要以金华精神引领金义城市群的融合发展。

3.1认清人文因素对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特殊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因而,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为了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而要让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在金义城市群融合发展过程中就必须考虑人文因素,重视人文对策。

金义组团式城市群(金义都市区)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样态,缺乏历史和文化积淀,更缺乏各组团居民与城市群或都市区之间在心灵上的息息相通。这就造成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过程中向心力不足,各组团参与融合发展的动力不够等问题。各界在推进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这一人文向心力不足以及人文动力不够的问题,形成人文强市的普遍共识。

3.2打造有益于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文化汇聚轴

文化汇聚轴是以人文促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主要依托。金义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不同于传统城市,点线结合是其主要特征。因而,文化汇聚轴的打造就要符合金义组团式城市群的这一纹理特点,形成文化汇聚轴与城市规划、布局图相互协调、配合局面。具体分析,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文化汇聚轴要与三个规划图相合。

其一,以金义都市区“一轴两带三组团”的规划要求整体打造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文化汇聚轴。所谓“一轴两带三组团”就是浙中组团式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结构。“一轴”就是金华-义乌城市主轴;“两带”就是金永武兰与义浦东磐两个发展带;“三组团”就是义乌东阳组团、金华兰溪组团、永康武义组团等。金义城市群融合发展人文汇聚轴的打造就要以“一轴两带三组团”的规划布局为基本形态,即城市群规划图中的点线分布带就应当是城市群人文要素汇聚的主轴线:努力将更多的人文要素汇聚在金义主轴线上的同时,在“两带三组团”的层面上也要打造一系列的人文节点。

其二,以“浙中诗路”的整体规划撬动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人文带的构建工程。所谓“浙中诗路”就是以浙中地区的诗歌为象征而形成的一条人文带。2019年浙江省为推动“文化浙江”和“大花园”建设推出了“浙东诗路”建设工程,并将金华定位为“钱塘江唐诗之路”的支线。金华以打造“浙中诗路”的高站位提出了《金华市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这一规划与金义组团式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带基本相吻合。这就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人文带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三,在接驳“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提升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国际视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概念以来,各地都在积极参与。金华地区根据自身制造+市场以及地处浙中的优势,提出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的规划战略。借助这一历史机遇,打造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品牌可以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人文战略增加国际视野。

3.3以金华精神为引领打造金义城市群共同精神标识

精神标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是城市居民共同团结奋进的方向指引,是聚合城市力量、增强城市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在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过程中,城市精神标识的形成、发展及其深入市民的程度是检验各组团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准。

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需要以金华精神为引领打造共同精神标识。面对“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这一时代命题,金华经过长期酝酿于2018年7月27日正式提出了“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金华精神。金华精神是对浙中地区人文特质的一种典型反馈和集中表达。因而,它既可以作为浙中地区的地区精神,也可以作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共同的城市精神标识。

“金华精神”作为金义组团式城市群共同的精神标识需要做出四个方面的努力:

一要当时、顺势。精神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她形成于一定历史底蕴的基础之上。因而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历史的深沉。但精神又是现实的,她最终指向现时代问题的解决。因而精神唯有与时相应、与势相合才能体现时代的气度,真正发挥其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塑造人的作用。让精神保持历史的深沉,同时又使其体现时代的鲜活,这就要对精神的底蕴做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考量。而这种考量首在当时、顺势。当时、顺势就是要以时势的需要决定对历史的取舍。同样一个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在彼时可为精神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动源,而在此时则不能。反之亦然。例如传统家风家训在革命时期往往作为封建礼教加以批判。在这种矫枉过正的大背景下提倡传统家训必然是不合时宜的行为。而在今天中国日益强大,文化日益昌隆的新时代,八婺传统家训就要被刻意凸显出来,以之为食粮充实当代金华精神就是当时、顺势的行为了。

二要努力保持金华精神鲜明的地方人文取向。所谓鲜明的地方人文取向就是要用各组团自己的历史人文来诠释金华精神。这样才能增强城市群各组团的对金华精神的认同。这就要保持地方人文、历史的深沉与延续性。保持历史的深沉与延续性就是不能用“时势”强行剪裁历史。其基本要求是要保持历史的原始风貌和地方特色。可以挖掘历史事件、文化典故中被忽略的内涵从而使之与“时势”相合,但绝不可为了“时势”的需要而将历史中不具有的精神因素牵强附会上去。因而,以历史底蕴充实“新时代金华精神”先要保证事件、典故的真实、可靠。另外,这些事件、典故应与金华精神浑然天成,以此为前提保持历史的深沉与延续性,避免刻意地雕琢,甚至扭曲。

三要保持金华精神的普遍叙事。所谓普遍叙事就是阐释金华精神的典故、事例、人物等人文因素要涵盖整个浙中地区,尽量避免厚此薄彼的现象。其基本要求是在纵向贯通古今、横向融汇域内外的气度中抓取历史素材,充实“新时代金华精神”,体现其延绵不息、海纳百川的磅礴。金华人文精神的历史底蕴有前后两千多年的积淀。以之为资粮充实“新时代金华精神”的内涵就要贯通这两千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要在古今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两千年历史的延续伴随着域内外文化、文明的横向融汇。在这一过程中金华人文精神历史底蕴的内涵日益充盈,并显露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将历史底蕴中这种横向融汇贯通的逻辑提炼出来,融入“新时代金华精神”的内涵,才能彰显其厚重、宏伟与大气。

四要保持金华精神的开放性品格。金义组团式城市群应利用其工业制造+商贸优势,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和“一带一路”桥头堡的角色,并从这一角色定位出发选取相应的地方人文资源作为金华精神的注脚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金華市社科联2020年一般课题(YB2020125)《金义组团式城市群融合发展的人文策略》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 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007(10).

[2] 章胜峰.促进浙中城市群组团式发展研究[J].江南论坛,2019(06).

[3] 廖启云,廉永杰.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精神[N].通辽日报,2017-06-09.

[4] 吴远龙.紧扣廊道主轴,建构浙中诗路[N].金华日报,2019-02-18.

猜你喜欢
浙中融合发展人文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为——浙中新报着力做好“商”报道的探索与实践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地方媒体如何讲好本地故事——以《浙中新报》“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
人文绍兴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人文社科
浙中1000kV变电站工程强夯地基原体试验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