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2020-12-17 10:57牛淑红
考试周刊 2020年97期
关键词:点滴数学教学

摘 要: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贯穿于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长,分量大。从每次各年级的数学考题来看,光专门的计算题就占了40分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题型中隐含的计算成分,其分值就在60分到70分之间,所以,培养小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更是学生学好数学乃至其他理科的前提。

关键词:数学;教学;点滴

一、 抓好计算基本功

(一)抓好基础计算

基础计算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表内乘法”“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些计算教学构成了小学一二级计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刚入学的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将抽象的数学算式变为直观的操作来理解算理。在計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或课件演示来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例如计算8+6时,可以将6根小棒分成2根和4根,先将2根与8根加在一起捆成一捆,即一个10,再将10根与4根合起来就是14根,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抽象成数学算式就是8+6=14,与此同时学生明白了“凑十法”;在计算16-9时,组织学生将16根小棒分成10根和6根,先用10-9=1,再把1根与6根合起来得7根,随之也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就是16-9=7,破十法在理解了算理之后很自然就掌握了。计算表内乘、除法也是在学生动手操作或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变直观为抽象而让学生掌握的;如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84÷4时,让学生先将8捆(10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2捆(20根),再将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1根,再将2捆即20根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就是每份的21根小棒,最后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竖式写出来,这样的基础计算学生亲身经历了操作和抽象成美观而简洁的竖式的过程,算理明确,思路清楚,再进行适量的练习,就会达到既快又准的计算效果。

(二)抓好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口算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全做到又快又准,它是需要天天练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学生理解口算算理的基础上,确保多做多练,熟能生巧,不在每天练的多,而在天天都坚持,内容可以是最近几天的学习内容,对于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穿插最基本的计算,对于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加一些巧算,做到循序渐进。一二年级可以每天完成5道口算,三四年级可以完成10道,五六年级可以完成15道。根据实际完成的难易程度,速度慢的可以多练几遍,并且记录每一次所用的时间和错题,做完后马上反思自己的计算得失,分析错误原因,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对既准又快的学生进行奖励,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口算切记死记硬背,在不违背算理的基础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个算式往往有不同的算法,例如在计算23×3时学生既可以先算20×3=60,再算3×3=9,最后算60+9=69,也可以先算3×3=9,再算20×3=60,最后算60+9=69,只要算理正确无论先算什么都可以。

二、 注重计算教学时的独立思考

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不会思考的数学学习是机械无用的。计算教学也同样要放手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

教师要选好思考的载体,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切记灌输机械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死搬硬套,那样的计算是无意义的。如在教学有关时间的计算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和小学生息息相关的练习题:“小明每天早上 6:30 起床,他晚上 10:30 睡觉,问小明每天的睡眠时间多长?”,学生拿到题目就会利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计算如下:早上 6:30 就是24时计时法的6:30,晚上10:30就是24时计时法22:30,所以利用22:30-6:30=16(时),如果不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就感觉自己很好地完成了题目,见状我对他们的结果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疑问,并故意追问:“你每天早上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睡眠几个小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喊起来,有的说自己睡眠9个小时,有的是8个多小时,还有的10个多小时,有个别同学睡6个多小时,此时我继续追问:“和你们比起来,小明可以评上‘睡觉大王了”。“小明也太能睡了吧!”,有的感叹,有的大笑。突然有一名同学举起了小手,我马上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不对吧,小明竟然睡了16个小时,而且他白天也在睡觉,他每天只有8个小时没有睡觉。”同学们也都安静下来,趁机让他们独立思考:小明真的睡了16个小时吗?于是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恍然大悟,原来这个16小时是小明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任何活动时间,他的睡觉时间应该分两天来计算,利用第一天的结束时间24时减去开始时间22时30分得1时30分,再加上第二天的6时30分得8小时,也可以利用一天24时减去小明活动的16小时得8小时。通过这样启发、质疑等活动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独立思考,结合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计算结果错误,不但记忆深刻,还避免了类似计算的再次出错。

独立思考的内容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例如,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法则时,可引导学生根据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如:2/7×3的意义是什么?2/7×3转化成2/7+2/7+2/7后怎样计算?根据是什么?当得到2/7×3=(2×3)/7后,将等式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结果比较,想一想,分数乘整数应怎样计算?这样通过一个个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掌握计算法则,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书写习惯培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也许有的数学老师认为书写习惯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数学教学关系不大,其实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良好的书写习惯也是影响计算准确与否的因素之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举例谈谈。

1. 数字和运算符号的规范书写

生刚入学,就要求把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写地规范、清清爽爽,既美观愉悦,也可以避免因书写不认真而造成的计算错误。数字和运算符号的教学我认为和语文教学中的生字教学一样,教给学生数字在“田字格本”中的布局及笔顺、起笔、落笔等细节。如我在教每一届一年级学生写0、1、2、3、4、5、6、7、8、9这10个阿拉伯数字时使用的一套“描点教学法”,在数学田字格中让学生先描若干个点,再用流畅的线条连写成数字,隔一段时间再抛弃描点直接在数学“田字格本”中写数字,最后过渡到离开田字格书写。

只要将这些阿拉伯数字写好了,以后的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书写也就随之规范了。運算符号“+、-、×、÷、>、<、=”的书写也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顺,练习一段时间,学生巩固了其骨架就可以不描点,再过渡到丢开数学田字格随意书写。另外,在教学数学符号时,还可以将其表示的意义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直观形状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可以理解为把两个数(一横一竖各代表一个加数)合并成一个数,书写时要将一横一竖相交于书写田字格的正中间;“-”表示在“和”的基础上把一个加数(用一竖表示)去掉了,只剩下另一个加数(用一横表示),书写时写在数学田字格的横中线上,“×”可以描述为把“+”的一横一竖改变了角度,所以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书写时也写在正中间,不过是将横竖倾斜罢了;“÷”的中间“-”表示把两点平均分在它的上下两边,书写时要将一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写在和一横距离相等的上下两侧;“>”与“<”开口永远朝大开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规范书写,又让学生理解这几种基本数学符号所暗含的数学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既直观,又有趣。

2. 算式的规范书写

首先,无论是竖式还是横式的书写,都要求学生将每一个数字写规范,再注意横竖式各自的书写特征,如横式中多位数的书写需要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写紧凑一些,以免误认为几个‘一位数,而竖式中的数字需要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离得开一些,以便做到相同的数位对齐,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其次,“脱式计算”要求等号对齐,每一步脱掉了哪种运算。

3. 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要求学生字迹工整,作业本整洁,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示范和表率的作用。所以教师每一节课的板书都要设计美观,书写工整。同时还要坚持对学生书写格式加强训练,指导学生养成正确、工整、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即使在草稿纸上也要书写清楚,以便检查。如此一来,既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增强学习信心,更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耐心细致、有恒心、有毅力的品格。

(二)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认真审题是准确计算的前提,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显性的,学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一拿到计算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会用一些思维定势盲目计算,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的减法与除法混合运算900-600÷3这个算式,学生为了快速完成任务,就先算900-600=300,再算300÷3=100了,出错原因是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没有弄清运算顺序就进行计算了。因此,计算题的教学也要像应用题教学一样,要让学生认真审题,看清是什么运算或哪几种运算的混合,是否有括号,能不能运用相关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只有在提前做到胸有成竹,才可以化繁为简,使计算变得既快速又准确,以求提升计算效率之功效。

四、 必要的计算结果要熟记

小学数学计算中有些结果需要熟练记忆,如各种运算律,各种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等,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必要,尤其是计算圆面积时经常用到3.14乘半径的平方,所以提倡学生依次记忆常用的3.14×12=3.14,3.14×22=12.56,3.14×32=28.26,3.14×42=50.24,3.14×52=78.50,3.14×62=113.04,3.14×72=153.86,3.14×82=200.96,3.14×92=254.34,3.14×102=314等计算结果,既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抓好基础是根本,方法灵活是关键,良好的习惯是保障,适当的记忆是润色,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持之以恒,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设计有趣的计算情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计算,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日常学习中真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牛淑红,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点滴数学教学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砚边点滴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