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及延安精神

2020-12-18 11:11王东方
中国科技纵横 2020年14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陕北延安

◆文/王东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懈奋斗,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靠的正是延安精神中蕴藏着的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永恒动力。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是指中央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黄昏到达陕北重镇吴起,至1948年3月23日从榆林市吴堡县川口镇东渡黄河离开陕北,大约有14个年头,具体来说是12年5个月零4天时间,几乎占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的一半。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信仰、坚韧的毅力、艰苦卓绝的斗争,苦心经营了十三年。延安十三年是中国革命由走出困境到走向胜利的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由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转折时期。

一个政党成熟与否,至少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有没有一套科学的、先进的、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来指导革命。第二,组织体系架构是否科学有序,有没有强大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执行力。第三,必须要得到广大民众的接受和普遍认同。

落脚陕北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10年的自身建设、革命性的自我改造。到1945年中共七大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走向了全面成熟。第一,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我们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这是政党成熟的核心标志。第二,组织体系健康有序地架构起来,中国共产党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牺牲、经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在大浪淘沙中产生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和领袖。第三,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被广大民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系统地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全方位摸索,寻找革命路径,积累执政经验。

可以说,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史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丰富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大有作为的“黄金时期”,其理论和实践的原创性和启示性都很强,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治党治国治军的“资治通鉴”,对于全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间,作出了一系列决定中国革命命运、决定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的重大决策,延安具有不可比拟的政治地位,作为中国革命圣地是当之无愧的,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和延安相提并论。

中共中央延安十三年的三大阶段

通过梳理,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落脚陕北(1935.10-1937.1)。这是中国共产党稳定情绪、审时度势、研判形势的过渡期和转折期。

落脚陕北时我们党面临着什么样的局面?第一,国际矛盾不断激化。第二,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七大倡议建立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来源。第三,国共两党方面,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共产党员一如既往地承担起救亡责任。第四,落脚陕北时面临红军遭遇重挫、陕北条件艰苦异常、军事危机重重、政治危机导致灾难性后果等情况。而北上抗日的大形势、争取苏联援助的可能性、政治上的边缘区、军事上的低压力等基本格局,决定了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必然在北方。

1935年11月初,毛泽东等率中央红军同红十五军团在甘泉县象鼻子湾等地会师,中国革命又是一个几乎从零开始的局面。毛泽东坚定地说,我们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但留下来的是革命的精华。我们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和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团结一致,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红军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后,于11月21日发起直罗镇战役,四天时间歼灭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打退了国民党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为中共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大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瓦窑堡会议召开,在遵义会议解决军事路线之后,着手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三大决策是历史逆转的关键:一是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推动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二是领导分工。三是用“一文一武”两个手段解决根据地安全问题。

接下来就是扩大抗日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东征和西征。1936年2月20日―5月5日,在75天的时间里,歼敌1.3万人,扩红8000余人,筹款40万元,组织地下游击队30多支,并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传播了革命火种。1936年5月20日开始,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开辟了纵横400多华里的新根据地,将陕甘根据地扩大到陕甘宁的广大地区,面积东西1200余里,南北600余里。为迎接二四方面军,8月开始,继续向西发展。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22日和23日,又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在甘肃的会宁、静宁实现了红军的胜利会师。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党中央在保安县城(即现志丹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与国共两党的抗日合作。西安事变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生轨迹的重大事件,时间越久,西安事变的价值就越重要。正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推动了历史发生重大转变,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从保安迁到延安。五六月间,在延安先后召开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政治上作了进一步准备。党中央到达陕北不到两年时间的奋力开拓,打开了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阶段:延安岁月(1937.1-1947.3)。这一阶段,从政治路线的调整开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略之下,从军事政策、政治路线、政权组织、经济土地政策、社会文化体系、制度体系等方面全面推进变革。即以政策和策略的重大转变为根本,在变化中,共产党人逐渐掌握了事态演进的主动权和站在了历史演进的制高点。“转变”是延安时期的最明晰的特点。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完成了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是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领导地位确立的开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在这一阶段,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最终形成。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辟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中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奠基人。

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总结了三组九句话特别重要,即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引领思想科学性的三大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作风的三大品格——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在革命时期总结的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宝,在今天持续发力依然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成功实施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一是夯实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二是从思想建党入手,打造成熟的组织体系和健康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三是创造了整风的建党方法。四是坚持从严治党,打造健康的政治生态。

为什么要整风?一是党内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必须从思想上加以清理。二是队伍不纯问题和宗派现象始终存在,必须从组织上加以整顿。三是对党历史上的路线是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必须从思想上统一认识。

延安整风在党的建设方面成效十分显著:一是全党实现思想大解放;二是分清了路线是非,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三是创造了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方法;四是形成了党的三大作风;五是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1947年9月14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暨党团联席会议上说,现在共产党力量增强,“大半是由于他这个整风运动而发生的”。整风运动使中共养成了“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办事方法”,并“运用于组织、宣传、训练与作战”,“逐渐打破其过去空疏迂阔的形式主义,使一般干部养成了注重客观,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可以说是共产党训练“最大的成功”。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全面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实现由抗日民族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转变。

在这一阶段,我们党培育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共产党的党精神,是延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在共同担当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的集体人格。(1)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一脉相承;(2)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3)延安精神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整体精神风貌;(4)延安精神内在的是一种道德情操、一种人格修为,外在的是一种风气、一种行为模式。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提到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他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历史证明,延安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反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第三阶段:转战陕北(1947.3-1948.3)。

在这一阶段,转战延安有三次重要会议。

一是枣林沟会议。1947年3月28日,在清涧县枣林沟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决定中央分为前委、工委和后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主持中央工作,继续留在陕北,领导和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的后委,转移到晋绥解放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后方保障工作。

二是小河村会议。1947年7月21日至23日,靖边县小河村召开的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讨论战争形势,作出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形成“中央突破、两翼牵制,三军挺进,互为犄角”的战略进攻态势。

三是杨家沟会议。1947年12月7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举行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毛泽东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提出了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派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从这里出发建国。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撤离杨家沟。23日到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离开陕北进入华北。

延安精神的传承及重要意义

历史证明,延安精神是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是共产党的党精神,是延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在共同担当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展现出来的集体人格。(1)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一脉相承;(2)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3)延安精神反映了共产党人的整体精神风貌;(4)延安精神内在的是一种道德情操、一种人格修为,外在的是一种风气、一种行为模式。

延安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延安是共产党人升华思想、锤炼党性、增强素质、提升能力的精神家园;延安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反映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然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延安有革命传统,是保持执政党革命本色的永久财富;延安有民族智慧,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丰富宝藏;延安有科学精神,是推动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020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提到延安精神和西迁精神,他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实践证明,延安精神是法宝。用之于个人,则健康成长、事业有成;用之于团体、企业,则团体兴旺、企业发达;用之于党与国家,则精神振奋、青春永葆。延安精神是试金石,检验着人们的格局、眼光、境界、品格、走向。只要我们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并且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来。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陕北延安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我的大陕北
党建地图·陕北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