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外贸类大学生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调查与对策

2020-12-18 07:39梁倩蓉叶开梁瑞琼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区态度价值观

梁倩蓉 叶开 梁瑞琼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指出,要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首先要深入实践、结合实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掌握学生动态思想,把握学生成才成长规律,创新改革学生工作方法,必须及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此,本研究组面向该校本科生开展了2019 年学生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调查。本调查运用调查、归因、预警和干预等四个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研判系统[3]进行调研,基于系统思维视域下提出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 调研概况

此次调研对象为该校在校本科生,调研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采用自编问卷,调研主题为本科学生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调研内容包括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的价值观等方面。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以外语类、外贸类两校区19 个学院作为抽样范围,回收有效问卷2022 份。数据采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分析。

总样本中,男生占28.54%(N=577),女生占71.46% (N=1445),男女比例约为3∶7。外语类校区学生占31.50%(N=637),外贸类校区学生占68.50%(N=1385)。

二、 数据分析

问卷数据表明,当前该校大学生观念积极向上,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价值取向基本健康向上,务实进取。但仍存在少部分学生觉悟有待提高、没用发展观念看问题、价值观不够正确、校风学风不够端正等情况。

(一) 基本概况

1. 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态度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未来在政治、经济、法治、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发展都持乐观态度。

98.42%的学生认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超过96%的学生对“党执政水平的进步”“经济发展态势和供给性改革情况”“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利共赢”持乐观态度。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展示的经济、法律制度、综合国力等方面的进步都十分乐观。但对于农村人口脱贫方面,有部分学生(11.13%) 抱消极或说不清楚的态度。

2. 个人价值观

调查显示,在个人价值观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提倡道德,崇尚劳动,坚定理想,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学生普遍赞同“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98.72%) 和“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98.32%)。对于核心价值观,绝大多数(98.22%)的学生赞同“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的提议,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践行意愿。在四个正确认识和爱国情、报国志方面,超过98%学生表示赞同,说明学生能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96.00%的学生坚信“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发展”,但仍有3.7%的学生不赞同或说不清楚。对于“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讲法,有5.8%的学生不同意或说不清楚。这表明少部分学生个人主义较强,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选择上利己主义,以自我发展为中心,其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仍有待提高,提示学校需要进一步弘扬奉献精神,强调集体观念。

(二) 不同类别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差异

将“很不赞同”“不太赞同”“说不清楚”“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分别赋以0~4 分,分别以校区、年级、政治面貌、户籍、困难认定申请情况作为自变量,以“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为因变量分别做K-W 因素分析。

1. 外语类校区与外贸类校区学生的差异

不同校区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06、8.18,P 分别为0.003、0.004),外语类校区比外贸类校区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更积极,个人价值观更正面,提示要引导外贸类校区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增强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培育正确个人价值观。详见表1。

表1 不同校区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的K-W 因素分析

2. 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

不同年级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未见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5.44、8.56,P 分别为0.246、0.073)。

3. 不同政治面貌学生的差异

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18.04、17.58,P 分别为<0.001、0.001)。共产党员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更积极,个人价值观更正面。这表明要增强其他政治面貌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信心,培育正确的个人价值观。详见表2。

表2 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的K-W 因素分析

4. 不同户籍学生的差异

不同户籍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未见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4.49、2.74,P 分别为0.074、0.098)。

5. 不同困难认定申请情况的学生的差异

申请过困难认定与未申请过困难认定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态度、个人价值观未见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8.57、5.90,P 分别为0.203、0.075)。

三、 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问卷和各学院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未来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有正确的价值观。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个人价值观不够正面;外贸类校区、非党员学生觉悟仍不够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外贸类校区学生以经济政治专业为主,接触社会思潮和错误舆论的机会更多;非党员学生较党员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少;而户籍、困难认定申请情况不同的学生在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综合上述结果,对比起家庭经济条件,学校和社会对学生观念方面的影响力可能更大。

系统思维是系统科学彰显的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4]系统思维的第一要义是整体观念。[5]思政教育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价值观,学校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的积极作用。而思政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系统思维下,要将党的领导、立德树人、网络思政和学生管理各环节有机协调、有效组织、相互联动,将思政教育和学生工作融为一体。基于系统思维,结合调查结果,本研究组就提高学生工作成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发展观和价值观提出以下建议:

(一) 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开展思政教育

党的领导是思政教育系统的核心。思政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以“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通过多种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思政大讲堂、表彰大会、主题班会、年级大会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建优秀思政学工团、大学生骨干宣讲团进行“校园巡讲、网络巡礼”,[6]常态化开展“双团双巡”理论教育活动,全面、广泛、接地气地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

(二) 注重以德为先,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育学生的发展观和价值观,要注重以德为先,充分发挥系统思维,确立系统目标,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为工作目标,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例如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活动,以赛促教,组织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作,用青年人的视角,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树立价值观。

(三) 抢占网络阵地, 传播弘扬先进文化

系统思维要求加强联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因此,树立大学生正确发展观和价值观,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媒介,将思政教育与信息网络深入结合,相互联动,密切关注新时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身份,[7]构建网络思政系统,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抢占网络思政新阵地,通过学生常用、爱用、惯用的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强化正面宣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网络思政要加大平台建设,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9 年工作要点》[8]中“推动高校思政网、易班网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深度共建”的要求,以易班作为网络思政的主要阵地,构建实效性强、黏合度高、参与面广、共建分享、便捷实效、交流学习的大学生网络互动平台。同时,结合官方微信、官方网站、新媒体中心等多种网络思政平台,多渠道构建网络思政新阵地,以理服人、以文化人、[9]以情感人,做到哪里有学生用户,哪里就有网络思政。

(四)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思政教育是一个大系统,教育、管理、服务各环节必须有机协调,有效组织,因此,要大力推进学生工作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现代化,深化服务管理改革创新。构建大数据平台,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搭建线上服务平台,让学生“只进一扇门、最多走一趟”;加强家校联合教育,[10]通过学校学院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在全体家长的大力配合和学校的不断努力探索下,共同架设起学校与家庭联动的桥梁,合力共建家校平台;开展“易班”建设,广泛、快速地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综合性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平台,[11]打造网络思政品牌,实现线上线下服务管理相融合。

猜你喜欢
校区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StudyofGenre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