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高中衔接,促进学生适应数学课程

2020-12-18 14:43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吴旭锁
数学大世界 2020年28期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课程公式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吴旭锁

高中数学知识系统复杂,涉及范围很广,再加上学生刚从初中过渡到高中这一阶段,很多学生压力极大,在学习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学生出现了抵触甚至是放弃的学习心理,既影响到进一步的学习,又制约了学生其他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明确初高中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注学生数学课程适应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切实研究有助于初高中衔接的具体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策略,帮助学生度过数学学习困难期和过渡期。

一、抓好数学概念教学,优化初高中衔接

概念学习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与重点,不管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阶段,都是将数学概念教学放在基础地位,通过帮助学生解决概念学习中的问题,确保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做好深度学习铺垫。教师需要从基础概念教学着手,让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方面累积成功经验。初中时期的数学概念是相对形象化的,但是在步入高中阶段之后,哪怕是类似概念也有着抽象化的特征。就以二次函数这一数学概念为例,不少初中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感官认知上,比如有的学生认为二次函数就是一个自变量经过二次表达式运算得到函数值。为了解决学生在概念理解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从本质角度出发优化数学概念设计,帮助高中生适应新时期的数学学习。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几个具体的函数,比如y=x,y=x2,要求学生结合函数模型回忆函数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用电教媒体呈现视频,营造直观情境,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从感官层面上了解函数本质,并鼓励学生借助这种形象化比喻把握变量思想。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认识到二次函数是特殊函数模型,有着较强的生产生活应用价值。做好了概念理解与应用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题,在初高中衔接方面更加顺利。

二、补充必备基本公式,保证初高中衔接

数学课程的学习以及数学问题的解答,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公式,尤其是基本公式,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学好数学学科,突破数学学习当中的诸多难题,就要从基本公式的补充和积累着手。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基本内容的组成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发现其中删减了不少基本知识与必备公式,导致不少学生在高中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困惑与困难,比如几乎没有掌握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因式分解方法,对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非常生疏。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必须将补充必备基本公式作为重中之重,让学生改变思想认识,提高学生主动积累能力,辅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例如,证明三次函数单调性时,就有不少学生不能够完成三次因式分解,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立方差公式认识不清。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补充基本公式,做好公式教学衔接,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当中查漏补缺。

三、指导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数学课程适应

对于课程教学来说,教师直接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在高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初高中顺利衔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适应能力,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当中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断调整与优化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着很大的跨度,在学习当中遇到挫折和问题之后很容易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况。教师面对这一情况需要给予高度关注,重点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和调整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初中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同特征,鼓励学生在思维、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对当前阶段的数学学习进行了解,提高思考和探究能力,尤其是要训练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鼓励学生充分考量自身当前已有水平,加强查漏补缺,独立学习与思考,关注学习经验与方法的归纳总结,累积必要的解题技巧与方法,从而多层面提高解题能力,建立学习信心。

高中数学是学生深入把握数学学科,提高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好数学,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中阶段的数学相对于初中阶段来说,在逻辑推理、抽象度、学习难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导致不少高一学生倍感苦恼,出现了学习效率和质量低下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指导,在初高中有效衔接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动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初高中数学课程公式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