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德育丰568 及栽培技术

2020-12-18 22:37史海萍冯瑞云
中国种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浅紫色春播父本

程 宏 史海萍 冯瑞云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忻州 034000;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太原 030031)

玉米是山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玉米单产增长的诸因素中,遗传改良的作用大约占35%~40%[1-3]。因此提高粮食总产的主要措施,在于持续提高单产水平,而提高单产水平必须依靠研发与推广优良新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一般情况下,新品种对产量的贡献率≥30%,居各种增产因素的首位。因此,选育并开发推广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玉米品种,对稳定玉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7]。

1 亲本系谱来源及品种选育过程

1.1母本来源及选育材料来源 H101 是用外引系PH6WC与自选系B99杂交,F1再与PH6WC回交,经过5 代自交选育而成。B99 为7922 的变异株选系。

世代系谱 PH6WC×B99(2007 年夏)→F1×PH6WC(2007 年冬)→三交种F1(2008 年夏)→S1 自交(2008 年冬)→S2 自交(2009 年夏)→S3自交(2009 年冬)→S3 自交(2010 年夏)→S5(2010年冬)→S5(性状稳定)。

特征特性 幼苗第1 叶叶鞘呈紫色,尖端为尖到圆,叶缘浅紫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株高210cm,穗位高85cm,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 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白轴。

1.2父本来源及选育材料来源 H65-2 是用外引系PH4CV 与自选系EL53 杂交,经过6 代自交选育而成。EL53 为丹340/78599 选系。

世代系谱 PH4CV×EL53(2007 年夏)→F1自交(2007年冬)→S1自交(2008年夏)→S2自交(2008年 冬)→S3 自 交(2009 年 夏)→S4 自 交(2009 年冬)→S5 自交(2010 年夏)→S6 自交(2010 年冬)→S6(性状稳定)。

特征特性 幼苗第1 叶叶鞘呈浅紫色,尖端为圆到匙形,叶缘浅紫色,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株高175cm,穗位高55cm,果穗筒型,穗行数14~16 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穗轴红色。

1.3德育丰568 的来源及选育过程德育丰568玉米新品种于2010 年在海南用自选自交系H101作母本、自选自交系H65-2 作父本杂交,经过2011年田间鉴定试验,2012 年山西省多点品比试验,2013 年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预备试验,2014-2015年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区域试验,2016 年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生产试验,并经指定单位进行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选育而成。

2 品种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山西春播生育期127d,与对照先玉335 相当,生育期需≥10 ℃活动积温约2700~2750℃。幼苗第1 叶叶鞘浅紫色,叶尖端尖到圆形,叶缘浅紫色。株型紧凑,总叶片数20 片,株高311cm,穗位高114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小,侧枝姿态直,一级分枝3~5 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12~15cm,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8.9cm,穗粗5.0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8 粒,百粒重36.7g,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出籽率87.6%。

2.2抗病性2014-2015 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指定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接种鉴定,感矮花叶病,高感茎腐病,抗丝黑穗病、粗缩病,中抗大斑病、穗腐病。

2.3品质分析2016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10.27%、粗脂肪4.57%、粗淀粉72.44%,容重782g/L。

2.4种植区域德育丰568 农艺性状优良,稳产性好、增产潜力较大、适应性较广,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东华北同一生态区推广。

3 产量表现

2014-2015 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区耐密组区域试验,其中,2014 年每hm2平均产量14761.5kg,比对照先玉335 增产9.1%,7 点试验7 点增产,增产点率100%;2015 年平均产量14145kg,比对照先玉335 增产8.3%,8 点试验7 点增产,增产点率87.5%。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4453.25kg/hm2,比对照增产8.7%,增产点率93.3%。

2016 年参加山西省玉米春播中晚熟区耐密组生产试验,德育丰568 平均产量13470kg/hm2,比对照先玉335 增产8.5%,7 点试验7 点增产,增产点率100%。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当10cm 土层内温度稳定在10℃左右即可抢墒播种,时间一般在4 月中下旬至5 月初,播种深度4~5cm。经试验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67500~75000 株/hm2,根据地力条件自主调节,采用40cm∶60cm 宽窄行比等行距种植通风透光效果好,增强边行效应,增产抗倒。

4.2田间管理在播种后出苗前,用38%莠去津悬浮剂或50%乙草胺乳油地表均匀喷雾封闭除草。在5~6 片叶时定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每hm2底肥施优质农家肥30000kg、磷酸二铵750kg,大喇叭口期(12 片叶左右)追施尿素350kg。

用35%克多福或7.3%克戊唑种衣剂包衣,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该品种在茎腐病高发区慎用。

4.3适时收获通过目测,90%以上的果穗苞叶变黄、松散,籽粒底部黑色层出现时可以进行收获。在外界温度适宜,品种不倒伏的情况下,适当推迟收获,可以增加产量和提高玉米商品品质[8-9]。

5 制种技术要点

选择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灌溉有保证的地块。空间隔离要求300m 以上,以免其他玉米品种花粉飞入造成混杂。制种密度以67500~75000 株/hm2较为适宜。父母本同期播种,为延长父本的散粉期,以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母本播种当天先播1/2 父本的量,另外1/2 量的父本3d 后播种,父母本行比1∶6。

在各生育期进行严格的去杂去劣。去雄采取摸苞带叶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母本的自交率,提高种子纯度,授粉7d 后割除父本,可有效提高制种产量。

适时收获,及时翻晒果穗降低水分,剔除杂穗,果穗水分≤18%进行脱粒[10-11]。

猜你喜欢
浅紫色春播父本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驭紫术
抢种暮春
花与花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