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小农经济贸易的驱动作用

2020-12-18 04:56王思媛
中国饲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消费

王思媛

(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近年来,中国肉类、牛奶和蛋类的消费、生产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总体水平,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快。齐新永等(2016)认为,畜牧业革命不会平等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拥有信贷和知识的大农场主可能会受益,但对小农场主可能会更困难。随着中国收入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类似的趋势,即对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本文首先描述中国城市和农村的食品消费模式的变化情况,然后介绍了国过去几十年的农业食品贸易情况。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过去几年进口的快速增长,但进口需求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动物产品消费的增加推动的?此外,本文也讨论了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政策改革和对畜牧业生产者的激励措施的改善、生产率的提高和向专业化生产方向的结构性变化的影响。最后,讨论中国未来可能扮演的国际畜产品和饲料贸易商的角色问题。

1 食品消费模式的变化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城市和农村收入均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但自1995年以来,城市收入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而农村居民的年均增长率为4.5%。在城市家庭中,鱼、家禽、牛肉和牛奶在家庭动物产品支出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而猪肉、鸡蛋和羊肉的支出却在下降。城乡居民不仅在平均可支配收入上存在差异,在食品市场环境类型上也存在差异。在农村家庭中,大量食物消费来自自己的生产,尽管肉类、鱼类和牛奶的消费有相对较大的增长,但人均谷物消费的下降幅度远远小于城市家庭。农村家庭的人均谷物绝对消费水平远高于城市,但对肉类、鱼类和牛奶,城市家庭的人均消费水平则高得多。对食品多样性、便利性、安全性、健康性及半成品和即食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城市消费者中。中国的总体食品消费趋势也反映了消费者从农村向城市地区的快速转移。1990~2005年,中国总人口年均增长0.9%,而城市人口年均增长3.5%。众所周知,人口城市化是购买力模式变化的有力解释。因此,随着新城市化的进程,其消费水平提高,并改变了他们对城市邻居的消费模式,持续的移民预计将进一步增加动物产品的消费。

2 中国农业和畜牧业政策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政府已认识到增加农业和农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必要性。从2004年开始的粮食市场改革,包括最低价格(大米和小麦),根据粮食播种面积直接支付及对高质量种子和一些农机设备的补贴,解决了增加农业收入和加强粮食安全的问题(程国强和朱满德,2013)。中国农业税已经存在2000多年,除了其他原因外,它还导致农民起义和王朝衰落,这些税收相当于2003年农业产值的8%,并在2004~2006年期间逐步取消。

在改革初期,强制低价购买谷物和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回报远远低于世界水平。在此期间,由于中国对粮食的重视及国内外对这些产品贸易的限制,对生猪和家禽生产实行了沉重的隐性征税。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些畜产品的国内外价格差距已显著缩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牛奶的积极保护作用依然存在,但与10年前或更早前相比,其水平已大幅下降。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大豆生产商每年都得到积极的保护,但随着贸易保护的放开和中国融入全球大豆市场,这种保护大幅下降。因此,至少在过去十年中,家禽和生猪养殖者面临着双重抑制因素,即对产出的消极保护和对主要饲料投入的积极保护(黄季焜等,2005)。在今天相对开放的农业经济中,中国生产者能更好地应对国际价格的波动,这一点从粮食到畜牧和园艺生产的快速结构性变化中就可以看出,其中蕴含着比较优势。

3 中国畜牧业的发展

国内畜牧业生产总体上满足了国内需求。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产出迅速增长,反映出生产率的增长和投入的动员。在1996~2006年期间,牛肉和羊肉产量增加160%和111%,禽肉产量增加81%,猪肉产量增加65%,鸡蛋产量增加68%,牛奶产量增加650%(徐雪高等,2011)。自1990年以来,农业实际总产值每年增长6.2%,但畜牧业的产出增长更快,每年增长8.9%。虽然畜禽数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这种产出增长,但中国畜牧业的生产率增长很惊人。Rae等(2006)使用中国省级企业畜禽数据估计了90年代期间猪和鸡蛋的生产率,其年增长率为3%~5%,牛肉为4%。

我国畜牧业仍是以家畜生产为主,中小规模畜牧业约占所有畜牧业的99%,生产了73%的猪、82%的牛、60%以上的家禽、73%的羊和65%的奶牛。对于大多数小农来说,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畜牧养殖。但近年来结构变化导致农村家庭比例下降,出现了专业的家庭生产者及商业、大型企业,特别是在大城市的郊区。专业的家庭农场比小规模养殖更大,而且更以市场为导向。但中小规模养殖无论是否专业,在中国畜牧业生产中仍然占主导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发展集约化饲料厂,以确保优质产品的稳定供应。集约化饲料厂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往往位于可进入市场和港口的沿海地区,或位于饲料原料供应充足的省份。大中型养殖场较小型养殖场更能控制饲料或家畜生长质量,实现规模经济,但其经济表现可能非常容易受到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影响,如饲料成本上升及管理、育种、疾病控制、技术和培训服务不足和风险分担方面的问题(Wang,2007)。过去20年里,生猪养殖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较贫困内陆地区的生猪生产出现增长,而较富裕内陆地区和沿海省份的生猪生产出现萎缩。作者认为这与内陆地区谷物和饲料市场的出现促进了生猪生产及沿海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改善增加了农业生产中剩余劳动力的成本有关。

中国畜牧业的发展伴随着现代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受益的是更富有、规模更大的农场,而不是更贫穷、规模更小的农民。Bi(2007)调查北京和河北省畜牧业生产情况发现,除了家禽生产之外,这些生产者几乎没有渗透到现代供应链。虽然调查中养猪的产量在较富裕家庭和较贫穷家庭之间平均分配,但绝大多数家禽生产都发生在较富裕家庭。考虑到供应链在家禽营销中的作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经营者的进入导致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对贫困家庭的排斥。相比之下,当畜禽主要通过传统的供应链(如猪肉)销售时,小规模养殖被视为受益并增加了市场份额。

4 畜牧业发展趋势

4.1 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长 中国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资和出口盈余推动的,消费增长的推动力较小。自2000年以来,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一直在稳步下降,而GDP占投资的比例及商品和服务净出口的比例一直在上升。因此,从1995年以来,人均实际GDP以每年7.9%的速度增加,而人均家庭消费增长速度较慢的年增长率为5.7%(姚亮等,2017)。尽管政府的既定目标是加强国内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城乡、沿海地区和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展望未来,消费在GDP中所占份额的增长,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将如何影响中国食品消费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如果消费作为中国未来增长的驱动力变得更加重要,那么GDP增长的放缓不一定会导致家庭消费增长的放缓。

通过比较农村消费相对于城市消费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继续增长,畜产品消费将有进一步增长的可能。在牛奶和禽肉方面,农村和城市地区对这些产品的消费与实际收入呈线性增长。但城市消费者的猪肉消费已经趋于平稳,而农村家庭的猪肉消费到2005年已达到2000年城市消费者的水平(翟天昶和胡冰川,2017)。因此,城市或农村消费者进一步增加猪肉消费的空间可能有限。作者认为,中国未来的畜产品需求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收入的增长速度,但城市收入的增长可能仍然是一些牲畜产品的重要驱动力,也将影响未来的食品消费增长。未来政策的发展影响迁移、农村工业化、农村教育和培训、投资新农村区,这些还将有助于确定随着农村收入接近城市水平,农村粮食消费模式是否将向城市地区集中。

4.2 畜产品需求的满足 一些国家(如东北亚国家)已经从家畜库存和不断增加的饲料谷物进口中满足了对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直到达到国内供应限制,之后畜产品进口才开始增长。而我国则主要依靠家畜和粮食资源来满足其畜产品需求。目前根本不清楚,中国是否会成为一个持续进口饲料原料的国家,如果会,那么什么时候会成为这样的国家,或者在未来中国最终是否会进口更多用于牲畜产品的粮食。Hertel等(2007)预测,1997~2025年间,中国非反刍动物肉类贸易平衡将会增加,但反刍动物肉类、土地密集型作物和农业的贸易平衡会下降。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可能会继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生产畜禽产品,因为生产系统的劳动密集型和农村劳动力的成本较低。中国肉类产品的屠宰和加工环节也是如此,导致这些活动在最终产品中的劳动份额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尽管面临不断上涨的饲料成本、动物疾病和环境问题以及相关法规的持续风险,但进一步扩大本地生产似乎有能力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5 展望

中国已成功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或多或少与消费增长保持一致,为数百万小农户提供了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机会。但这些发展并非十分稳定,也会导致许多生产商退出该行业。畜产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会低于过去。随着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对高质量和安全的畜牧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畜牧业将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做出反应,包括在投资和技术开发方面继续开展国际合作。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消费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蒙古国消费者购买畜产品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传播在畜牧业领域的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