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团文化引领分校教师成长

2020-12-19 03:24唐文国
江苏教育 2020年86期
关键词:总校分校建构

唐文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我国“学有所教”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但“学有优教”还有待完善。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下优质教育资源紧缺这一矛盾,仍然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是当前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任务。近年来,为了实现教育公平,让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地方都推行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分校教师的成长成了集团化办学的新课题。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隶属于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育集团,是一所只有12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非常重视教师成长,探索出一系列促进教师成长的路径和方法,以集团文化引领教师成长是其中之一。

一、以集团精神文化引领教师价值观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所特有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师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行为准则、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价值认同。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是个怪物,没有腿,却能到处行走,无处不至;没有翅膀,却能任意翱翔,无孔不入。”(成尚荣)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下称“北小”)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教育集团(下称“北小集团”)母体学校,有着70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北小培育出了良好的校风,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素以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教学实、校风好、质量高享誉于世。北小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力争一流的开拓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每一位北小教师对学校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这些构成了北小独特的精神文化,是集团内各子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所新建学校需要有文化引领、灵魂支撑,否则就如无根浮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下称“阳光分校”)创办于2008年,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总校这一宝贵的精神文化,与总校实行一体化管理,汲取总校的文化因子,传承并发扬总校的精神文化。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受到总校精神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一是浸润式,阳光分校教师到总校跟岗学习,让他们浸润在总校的文化氛围当中,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我们阳光分校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总校跟岗学习过。二是植入式,总校教师来分校工作,他们把身上的文化、精神、气息也带来了,而这种精神散布开来,蔓延到整个校园,影响到整个团队。杨科林主任在总校工作了几十年,现在是阳光分校的总务主任,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影响着一位又一位年轻教师。三是播种式,我们每年都邀请总校的领导及优秀教师来分校开设讲座,孙双金校长、唐隽菁书记、优秀骨干教师吴静、唐晓欣、高原带来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智慧的教育方法、奋进的成长故事,同时也播下了总校精神文化的种子。

二、以集团课程文化提升教师课程力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北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课程文化,其中“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课程在全国影响深远,这是为6—12岁小学阶段儿童精神成长奠基的语文,立足于儿童视角和学科本质,帮助儿童建构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强调经典性、根基性、发展性和儿童立场。

总校的课程文化对分校教师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首先,阳光分校教师参与课程建构,提升了课程建构能力。阳光分校的教师参与“12岁以前的语文”这一校本课程的建构,经历了3版课程的编写与修订,由最初的“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3大板块到现在的“古代经典课程群、现代诗文课程群、儿童文学课程群、生活表达课程群”4大群组的升级完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理解了课程建构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了课程建构的路径和方法,较好地提升了课程建构力。正是有了这样的课程建构力的支撑,我们阳光分校建构了5大课程群:阳光德育课程群、阳光体育课程群、阳光艺术课程群、阳光创想课程群及阳光阅读课程群。其次,阳光分校教师参与课程实施,提升了课程实施力。从“12岁以前的语文”第1版到现在的第3版,我们阳光分校一直在实施使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能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实施要求,确定评价方式。在整个过程中,阳光分校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以集团课堂文化转变教师教学观

课堂文化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智慧,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构成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课堂生态。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从人的角度出发建立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开放、放松的氛围中成长。北小的“情智课堂”文化富有独特的内涵,她的外在特征是“四小课堂”,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内在特征是“登山式课堂”,从“情知”到“情能”再到“情智”,三大目标前后承接、螺旋向上、层层递进。

阳光分校建校时间短,年轻教师多,课堂实践少。近年来,我们通过到总校走进“情智”课堂、请来总校“情智”教师上示范课、参与“情智”课堂研讨等方式,使阳光分校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很大转变。首先,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之前,我们会看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情绪激昂,而学生却一脸茫然。那时的教师是灌输者、表演者,而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成了组织者、引领者、点拨者。其次,课堂上教师学会欣赏学生。教师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其他学生,营造出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从而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第三,课堂能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从“教师设计”走向了“学生设计”。第四,课堂上的对话开始走向多维。课堂对话由原先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对话形式转变为学生在小组内、学生在小组间、教师与小组间、教师与学生个体间、学生与学生个体间的多维对话形式,使课堂生态变得民主、开放、自由、和谐。

四、以集团研究文化生长教师研究力

多年来,北小非常重视教育科研,树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思想。“研文化”氛围在北小校内非常浓郁,如何让阳光分校也能营造出这样的“研文化”,让教师的研究力得到生长?我们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参与北小的课题研究。多年来,我们一直参与北小的“情智教学的实践与研究”“‘12岁以前的语文’的实践与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均获得国家教育成果奖。教师在研究中吸收了“研精神”,浸染了“研文化”,生长了研究力。二是邀请北小“研究型”教师来学校指导。一次次指导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使其获得了教科研方法。三是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我们邀请北小教科研骨干担任分校教师的教科研师傅,进行一对一帮扶。这一方法效果明显,我们很多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教科研水平突飞猛进,并收获了较好的成绩。分校的杨明慧老师在北小的朱萍师傅的帮扶指导下,发表多篇文章,还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得特等奖;芮春花老师在北小的唐晓欣、吴京均师傅的指导下,有多篇文章获奖,并成功申报市级个人课题。

在北小“研文化”的引领和影响之下,我们阳光分校的“研文化”也蔚然成风。全校42位在职教师主持或参与了省市区级学校课题或个人课题的研究,有近20人成功申报市区级个人课题,在南京市第十一期“个人课题”评审中,我校有11位教师的个人课题成功立项。2018年与2019年,我校分别有6位和11位教师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仅在2019年,我校教师有13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在省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

总之,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以集团文化滋养分校文化,以集团文化引领分校教师成长,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总校分校建构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总校制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征稿 启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