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收偶遇的分蜂团

2020-12-19 13:37张河勇
蜜蜂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蜂王偶遇蜂群

张河勇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下金村,浙江 义乌322008)

春末夏初,繁花似锦,天气温和,是分蜂的旺季。蜂友们在外出时,有时会在离家很远的路旁、树干、岩石或房前屋后等场所,偶遇结团很低的分蜂团。这类分蜂团,虽然结团并不高,无须架梯或攀爬,即可收蜂。但终因是偶遇,没有随身携带任何收蜂工具,又离家较远,甚至远至跨乡镇、县市,不便再回家去拿,或者不划算去拿收蜂工具,只能将原本唾手可得的蜂团,忍痛割爱,实在可惜。有时虽然不忍放弃,等回家取来收蜂工具,返回欲收捕蜂团时,由于路途遥远,耽误时间过长,又加之气温高,蜂团早已一去不复返,或已开始散团,再度远走高飞了。

蜂团飞走,属于迁飞至新的营巢场所,可以繁衍生息,不必心疼;若被他人收捕了,也是收去饲养的,大可不必揪心。而真正令人痛惜的是:这些分蜂团经常会被附近的人误认为是极易伤人的危险源(事实上,分蜂季节,蜜源肯定富足,气候也好,蜂性较温和。分蜂群在出巢时,若吸饱了蜜汁,就更为温顺,不会无缘无故攻击人畜,尤其是已结团的蜂群,安静温和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人就会用火烧灭,或用除虫剂、农药喷雾将全群毒死。尤其是结团于庭园、近郊或城区的蜂团,因目标明显、人口密集,通常在结团前就被很多人发现,结团不久,就会被毒杀、烧灭。

因此,蜂友们一旦偶遇这些分蜂群,应及时又巧妙地将其收捕之,同时千万别忘记,要向围观的群众不厌其烦地解释分蜂群的温顺性。只要不去伤害骚扰蜂群,工蜂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畜的。即使偶尔挨蜇,也比被胡蜂咬蜇的痛感和肿胀程度要轻微得多。极个别过敏体质者,必须提醒其就近及时就医,还应帮助群众准确辨别蜜蜂与胡蜂等。以免蜜蜂被人误杀处死。现按不同的结团情况,笔者介绍几点巧妙的收捕方法,供蜂友们参考。

(1)罩袋法:对于急收偶遇的蜂团而言,最便于收捕的是:悬挂式结团于平面下的,四周又不靠边的,即半球形的悬挂蜂团。只要能找1只无污染和无异味的编织袋即可,最好是向附近农户要1只装食品的编织袋。先将编织袋扎若干个工蜂钻不出的小孔后(洞孔的多少,视当时的气温和蜂团的大小以及口袋容积之大小而定,原则上为了散热更安全可靠,小洞孔数量宜多不宜少),再张开袋口罩住蜂团,压紧四周,然后快速拖拉式地将口袋移位约30 cm,整个蜂团即稳稳地落入了袋内,可谓一网打尽,一只不漏,再迅速扎紧袋口即可。注意动作的快速连贯性,否则工蜂会很快爬飞至袋口处,收袋口时会压死很多蜜蜂或部分散逃。这样收捕于袋内的蜂团,只要是避光放置于阴凉通风之处,即使在夏季也能放置1~2 d,再带回家过箱养殖,安然无恙。

(2)囚王法:由于有的蜂团附着面不平整,高低起伏大,或同时结团于相毗邻的多个树丫分枝上,显得很散,难以实施上述的“罩团”方法——无法罩住整个蜂群。若多次驱逐强行罩蜂,会使蜂群散团乱飞,甚至因多次受到惊吓和骚扰,全群蜜蜂可能远走高飞而前功尽弃。那么为了更可靠收蜂,就应另采取“囚王法”,更为便捷可行。

首先备好1个囚王器具,找1个香烟盒或火柴盒,扎几个蜂王钻不出的小孔。如果没有上述现成的盒子,那就应当就地取材地制作1个“囚王器”。可用纸张或用箬叶等,包折成1个密封的盒形。注意内部放置几根折弯的杂枝条,以架撑“盒子”内部空间,便于蜂王爬行,以免囚王以后,挤压蜂王。同时也应扎几个小的通气孔,既便于蜂王通风透气,又利于蜂团能感受到蜂王散发出来的信息素,而不致蜂团因接触不到蜂王而恐慌散飞。通常情况下,蜂王会不间断地在蜂团的每个部位穿梭爬行,如果春季气温过低,蜂团结团过紧,过于安静,一时就难以见到巡爬的蜂王,那么可以点燃1根香烟或1根枯枝后,再灭焰留烟,对着蜂团轻吹数口烟雾,或用柔软的杂草轻拂蜂团下部,即可使安静的蜂团,马上微弱地运动起来。这样蜂王也很快会巡爬到蜂团的表面,见之就快速轻稳地捉拿,立刻装入预先备好的“囚王器”内,再将囚王器具,悬挂于蜂团边上,即可从容不迫地回家去取收蜂工具,再慢慢地收之。

因为已“囚王”的蜂团,就不会再度飞走。当然有规矩的过路人,见挂有“囚王器”的蜂团,已知是个“有主群”。既不会来收捕,更不会来毒杀蜂团。如果还不放心,可再折几根新鲜树枝,摆放蜂团下面予以“警示”,更能显示“此蜂有主”。或者采取迷彩“障眼法”:抓几把枯草挡罩住蜂团,不让别的路人发现。当然如果能巧逢附近有干农活的人,不妨美言几句,托其代为看管一下,就更加可靠了。

猜你喜欢
蜂王偶遇蜂群
偶遇外星人
权力至上的蜂王
蜂王入群
偶遇骆驼
幸福的偶遇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
蛰伏为王
公交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