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下的精准扶贫*
——以贵州省麻江县蓝莓产品共融发展为例

2020-12-19 15:44闵丹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品牌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蓝莓生态旅游贫困人口

文/闵丹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2020年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中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收官之年,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这一扶贫模式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展开。旅游精准扶贫是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颇有成效的道路,以扶贫带旅游、以旅游助脱贫的模式成为许多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武器”。利用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方旅游产业与精准扶贫科学共融,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地方农户脱贫致富,让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精准扶贫上投入的力度自不必多说,麻江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曾经贫困、现已脱贫摘帽的县,其将麻江蓝莓共融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摸索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脱贫之路,成功带领当地脱贫摘帽。

麻江县的脱贫经验值得学习,但在其发展中也无可避免地存在些许亟待解决的问题,要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不仅要助脱贫,亦要防返贫。本文将立足于此,浅析麻江县蓝莓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当地全面向好发展,以防脱贫再返贫,亦为相关地区脱贫发展提供参考经验。

一、麻江县精准扶贫发展现状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麻江县虽有状元故里之美名闻名全省,但因受限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地环境,以及土地资源紧缺、交通设施等落后,长久以来未摆脱贫困。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后,麻江县迎来了脱贫契机。在麻江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以及麻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共同破解贫困难题。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从2014年到2018年间取得了不错的成效:36个贫困村出列,14077户56443人脱贫。2019年完成1346户3172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年末贫困发生率为零。强化脱贫边缘户和非贫边缘户突出问题分析研判,总投入资金4763万元以补齐各类短板,减少了边缘风险,筑牢了漏评和返贫防线。2019年4月24日,麻江县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退出贫困县序列。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引导与麻江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麻江县实现了决战决胜贫困的山乡巨变。

二、麻江蓝莓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成效

“旅游精准扶贫”这一概念于2014年8月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首次提出。麻江县将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作用机理很好地融入了自身的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直接增加人口收入,降低贫困率;促进地区社会发展、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辐射带动周围地区发展。

麻江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保持绿色共享的同时,推动农民实现共富,为助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重要力量。2015年依靠蓝莓附属产业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全县蓝莓旅游收入2亿元,人均收入达到7800元,3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8年综合产值达2.5亿元,带动了1.1万人参与蓝莓产业发展,其中贫困群众3000余名。到2019年推动了671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质增效。

(一)蓝莓“旅游+”,为群众致富助力

(1)“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化发展,把农业园区做成农业景区,把农副产品做成旅游商品。建成乌卡坪蓝莓生态循环产业园区、贤昌花果园生态等农业园区,实施休闲农庄、“农家乐”接待基地建设,开发农旅融合模式,辐射带动乌羊麻“嘎尤苗寨”以及卡乌“药谷江村”大健康文化区旅游发展。

(2)“旅游+工业”。扩大民族文化产品发展,促进具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发展。开发、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商品化,发展山地旅游特色产品制造业。以生态蓝莓深加工的蓝莓红酒等产品为优势,提升高山冷凉蔬菜、苗族刺绣以及瑶族枫香染等民族手工艺品生产加工为载体,引进公司对蓝莓等产品产业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旅游特色产品名片。

(3)“旅游+服务业”。强化硬件建设和软件提升,促进服务标准化,推进“吃、住、娱、购”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借助2016年麻江县第一届乡村旅游节暨蓝莓文化节为契机,大力扶持民族民间节庆活动,加强与周边县域民族文化衔接融合,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麻江特色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新型服务业,促进旅游业与服务业健康发展。

(4)“旅游+大数据”。加强智慧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智能化水平,全县旅游景区实现移动通信全覆盖、互联网全覆盖,推进景区“吃、住、玩”实现网上预约一体化、一站式发展。投资建设县大健康电子商务服务运营中心,成立电商企业,延伸旅游产业链,为“黔货”出山牵线搭桥。

(二)蓝莓“景区+”,为政府扶贫提质

2018年,麻江通过旅游景区带动2200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6.67亿元,共接待游客约258.48万人次。2019年第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2.99亿元,共接待游客约39.81万人次。

以大旅游促大扶贫。近年来,麻江县利用“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大特色,以产业扶贫推进旅游与扶贫双轨运行,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形成蓝莓产业与旅游产业、加工业相互带动的局面。以“大旅游”促进“大扶贫”的策略初见成效。

点线面逐步覆盖。在发展自身的同时,麻江蓝莓利用自身的景区资源,逐步辐射到周边地区,与周边地区联合,集聚州内外优强企业,以点串线,以线覆面实现全覆盖辐射带动发展,盘活土地的同时,推动了旅游与农业、文化的融合发展。通过利益联结,带动了6710余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61万元,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农文旅共融发展。麻江立足于产城景、农工旅一体化发展思路,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结合地域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具有辨识度的特色旅游产品,将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有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兴文—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麻江蓝莓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困境

(一)部分农户观念滞后,不利于集约化管理

部分农户还存在传统的农耕观念,农耕思想固化,现代市场经济观念仍需加强。贵州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可利用的连片规模化用地较少,而土地承包到户的现况因部分农户固化的思想观念而得不到规划利用,农户对大面积推广种植蓝莓的市场前景缺乏信心,拒绝直接参与蓝莓种植。既不愿种植蓝莓,也不愿将土地流转,给蓝莓种植基地的集约化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贫困人口对旅游扶贫持观望态度,参与度低

在麻江蓝莓生态旅游扶贫实践中,部分贫困户对于通过发展蓝莓生态旅游进而脱贫的成果持观望态度。对于相应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与解读,从而对其成效持怀疑态度,极度的不信任感使得这部分贫困户拒绝参与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当中,旅游精准扶贫所采取的措施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另一方面由于贫困户较低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导致旅游产品吸引力不足。

(三)过分追求短期效益,以致脱贫再返贫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各参与主体间利益协调不一致,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政府注重扶贫带来的经济效益,农户眼光局限于短期获益,往往存在急功近利,进而造成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过分开发旅游资源,而未考虑长久的经营,导致短期脱贫效果凸显,然而后期由于经营方式单调陈旧,种类单一,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得到合理利用,与地域文化、民风民俗结合不足,最终导致“返贫”烂尾。

四、麻江蓝莓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建议

(一)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培训力度

一方面加强对当地农户现代市场经济观念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户思想观念更新转变,主动融入市场发展大流,走上脱贫致富的新道路。二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已脱贫的农户,切实宣传致富新道路,培养农户信任感。

(二)扶贫扶志亦扶智,提高贫困人口积极性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旅游扶贫要作为一种造血式扶贫,方能保证扶贫的后续向好发展。贫困人口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其思想传统固化,难以打破既有的思维局限,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新需求中,对新的发展理念意识淡薄。而对于这部分农户的引导,既要政策上的引导,亦要观念上的引导。扶贫需扶志,扶志要扶智,应从贫困人口本身出发,建立培训机制,加强文化知识、综合信息以及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建立帮扶对象的自立自主自强意识,从而带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参与度。

(三)健全旅游扶贫机制,明确各参与主体职能

首先,政府在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要承担起宏观调控、协调、引导的责任,建立健全旅游扶贫机制,协调各部门与各参与主体间的平衡,使发展旅游精准扶贫这一扶贫手段的续航能力得以保障,形成长期的、良性的发展。

其次,作为旅游市场主体的企业,在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在围绕生存、盈利目标的同时,需考虑到可持续发展问题,在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兼顾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而贫困人口作为旅游扶贫的核心主体,是决定旅游精准扶贫最终成效的关键环节,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脱贫能力是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呈现,可通过引导农户参股入股,获取利益分成,或以劳动投入的方式获取报酬、增加收入,也增加农户归属感,让农户融入到整个旅游扶贫大环境中,提升贫困人口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结语

旅游精准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旅游扶贫,有利于唤醒沉睡的旅游资源,借势改善贫困地区的区域经济,催生产业新业态,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贫困人口收入,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

相关链接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更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即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达到永久的和谐,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生态旅游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准确点说就是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

生态旅游是绿色旅游,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强调以一颗平常心尊崇自然的异质性,把自然作为有个性的独立生命来看待。参加生态旅游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美色的同时,要注意不以个人一己意志强加于自然和其他生命,如见到野兽不要去打扰,学会静观默察、敬天惜物,认真听取周围的天籁之声,并通过摄影、写生、观鸟、自然探究等活动,充分感悟和审美自然。

猜你喜欢
蓝莓生态旅游贫困人口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苏格兰:种植者呼吁推广本地蓝莓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甜甜的蓝莓果
蓝莓的光泽
蓝莓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