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弱化效应与强化途径
——基于习近平理想信念视角

2020-12-19 16:30刘雅彤汪先平
关键词:理想信念思政特色

刘雅彤,汪先平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明确指出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关键节点背景下,在纷繁复杂的思想舆论环境包围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按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六个要求”为标准提升素养,意义重大。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内涵界定

准确界定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内涵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树立和强化理想信念的前提与基础。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讲话中,多样化、多角度的提及理想信念及其相关概念,如信仰、信念、理想、理想信念、政治信念等措辞,但“信仰”、“理想信念”是重点概念,且这两个概念大体是相同含义。习近平总书记并未对“信仰”和“理想信念”下过明确定义,但在不同谈话、讲话、批示中,对涉及的具体内容都有针对性提出相关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论述大体涵盖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二是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相信和追求;三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奉和追求;四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五是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信仰和奉行;六是高尚的道德信念和精神境界。”[2]

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的科学内涵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内涵为前提。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是指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六个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理想信念内涵为标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中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内化、渗透为个人信仰,力求在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中强化理想信念。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还是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的客体,特殊定位决定了其特殊地位。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吸收、掌握、消化习近平理想信念观的核心内涵。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弱化具体表现

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状况会潜移默化影响其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内容传递给大学生。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必须与习近平总书记的理想信念高度契合。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在不断淡漠和弱化,具体有以下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和未来方向,提供了最科学、严谨、完整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称之为“时代的精华”、“人类精神的精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多元化,加上部分思政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学习的不够深入,学习松弛懈怠,致使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淡化,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等问题,如理想信念缺失,对“两个必然”心存疑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信条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思政课教师之中,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理想信念在逐渐淡漠和迷失。

(二)主流价值观偏离 职业情感淡化

高校思政课拥有政治性、学理性的特殊性质,核心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优秀接班人。高校思政课教师处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不仅是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设计者,还是教育过程的实施者。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要求其必须拥有正确主流价值观,在教书育人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实现教育理想和自我价值认同。但部分年轻思政课教师在选择职业时以安稳、收入和地位作为首要衡量标准,部分工龄久的教师,产生教学疲倦,缺乏科研创新动力,学术弄虚作假,甚至受市场经济拜金主义影响,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第二职业,出现“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3]的现状。思政课教师在无形中淡化了理想层面的道德追求,偏离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基本职责,导致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出现功利化、世俗化,混乱的理想信念和错乱的价值认同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陷入理想信念危机。

(三)职业道德修养匮乏 部分教师言行失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四有”好老师,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勇于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的责任。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传递正确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关键角色,拥有正确理想信念和崇高职业道德修养十分重要。但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或课外发表不当言论,将课堂作为发泄不满和愤世嫉俗的宣泄通道,向学生发表偏激和不当言论,刻意夸大社会“阴暗面”,在课堂中宣扬与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理想信念相背离的错误言论和观点,把大学生当作传播自我价值观和价值主张的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作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地引导、栽培,部分思政课教师以课堂为载体宣泄情绪传递错误信息的不当行为,使得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理想信念观渐行渐远。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弱化成因

在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和思政课教师内在动因的双重作用下,部分思政课教师对习近平总书记理想信念观产生动摇,其自身理想信念也在逐渐淡漠与弱化。具体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社会现实原因

第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理想信念的负面影响。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上的理想信念必然受到社会架构和经济制度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西方意识形态流入中国,并迅速找到了繁殖传播的温床,精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思潮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受西方错误价值观诱导,部分思政课教师价值观出现偏差,导致理想信念发生动摇。第二,网络媒体思想多元化带来巨大冲击。信息化时代给思政课教师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便利,但网络传递的社会负面报道,如某高校领导贪污受贿、作风腐败、官僚作风等消极信息破坏高校风气,无形中给思政课教师价值取向带来错误引导。第三,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道德规范体系尚不成熟。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但作为市场经济下约束规范的道德体系尚不成熟,导致在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二)高校客观原因

第一,忽视对思政课教师教授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但很多高校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轻视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思政课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对思政课教师评估和考核体系不健全。高校多以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成果为标准来评判思政课教师,但对其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等意识形态方面缺少规范和准则。不合理的考核机制和评估体系,助长了形式主义,学术腐败和浮躁等现象。第三,高校对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过于留于表面,甚至出现缺位现象,如举行讲座、进行考试等形式化的死板方法,易让教师产生盲从甚至抗拒心理,教师也会产生理论化的思维定势,导致理论与社会脱节,职业规划与职业理想脱节。

(三)思政课教师主观原因

第一,对理想信念教育需求不够迫切。目前大多数思政课教师面临繁重科研压力和教学任务,对于年轻思政课教师来说,博士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必然面对着买房、结婚和赡养父母等现实问题,面对经济和教学双重压力,思政课教师必然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外,无暇顾及对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第二,思政课教师自我教育观念缺失,缺乏主动性。思政课教师多数面对的是受教育者的学生,导致其很难转变角色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容易忽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缺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理想信念不明确,缺少发展动力。部分思政课教师参加工作后会产生职业疲倦,工作热情减退,未来发展方向模糊,导致部分思政课教师得过且过,出现教书只是为了生活的心态。

四、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强化途径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践行者和主导者,始终坚守和奋斗在教学一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和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由此,坚定和强化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尤为关键和紧迫。

(一)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最大政治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4]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思政课教师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无数有理想、有信念的共产党人带领下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仅70余年,中国实现“三次伟大飞跃”,创造了世界发展奇迹,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世界大国。正是在无数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的共产党人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会到达一个又一个新境界。第三,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感染力、凝聚力。思政课教师是教学教育活动的主力军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确保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尤为关键。

(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第一,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最终推动实践。时代是思想之母,我们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时代巨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5]思政课教师在西方思潮侵入、价值观偏离,多种利益诱惑的复杂环境下,拥有纯洁理想信念必须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学习,进行自我教育,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第二,宣传方式多样化,以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传播与全面覆盖。充分运用“两微一端”、新型多媒体等传播途径,抓好互联网这个主渠道,在网络空间营造主流思想舆论的环境氛围。高校将宣传报道、主题演讲、辩论赛、影片学习、实践调查等活动与媒体融合,推出思政课教师喜闻乐见的媒体产品,通过网言网语生动准确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政课教师的日常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第三,宣传渠道与方式多样化,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文化战线要始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融合,把党的理论思想嵌入文艺创作生产中。高校运用介入式的宣传方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嵌入学校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中,如以校庆、晚会、大型学术会议、专家讲座等为活动场所,将活动内容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巧妙融合,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三)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运行机制

第一,补充完善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培训机制。多数高校对思政课教师都会进行岗前培训,大致内容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但对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的思政课教师来说,理想信念教育应贯穿整个职业生涯。高校要减少填鸭式讲座培训,创新培训机制,多开展实践活动,如从校园走入社会、走出课堂走进学生、走进工厂企业实地考察,使思政课教师基于实践获得对理想信念认识的深化与提高。第二,建立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根据国家、省和市委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把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思维情况、理想信念学习、师风师德、生活作风等现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绩效考核量化、任务目标细化。转变“唯论文”、“唯课题”的评价思维,把“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喜爱度、教师的认可度纳入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上课热情,进而发挥思政课应有的作用。”[6]单独建立与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相关的政治素养管理档案,并将奖惩列入年终绩效考核的硬性指标。第三,党和国家加大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经费投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全社会广泛、全面展开理想信念教育,人民才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培训、考核、管理体系,离不开经费支持。

(四)优化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维持鲜亮底色的最根本指导思想。20世纪80年代,面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邓小平曾告诫思想战线上的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者要率先站出来讲话,特别是肩负领导责任的、有影响力的共产党员。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应是共产党员,要坚持捍卫、传播马克思主义,要勇于做思想战线的尖兵。第二,打造基层社会实践教育的新途径。思政课教师大多处于理论学习的象牙塔中,易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高校可以将服务学习理念融合贯穿与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通过采用送教下乡、基层锻炼、企业观摩、院所深造等多种社会实践形式,加快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拓宽知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达到教学、科研双丰收的理想局面。第三,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新媒体教育。利用网络新媒体的便捷,将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搬上网络课堂,搭建各个学校思政课教师沟通交流平台。利用微博故事、微信小程序,通过微视频、小故事、小游戏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强化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

(五)激发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在动力

第一,加强经典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教育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政课教师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学深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悟透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精神实质,夯实筑牢基础理论,在强己律己中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第二,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自觉自律。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理想信念就是“德”的根基。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理解和把握“三个认同”的实质就是坚定理想信念。[7]从心理上、情感上将认同的理论知识充分内化吸收,知行统一,时刻自我约束,找到理想信念与自觉自律之间的平衡点。第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的意识。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是教育主体也是受教育客体,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及时反思、校准偏差,准确进行自我教育。在生活实践中细致观察,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创新思维。思政课教师要在“自我革命”和创新意识中坚持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真理指引理想、用真理坚定信仰,坚持真信、真思、真行,将理论学习成果内化为难以撼动的理想信念。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党和人民艰巨而又光荣的育人重托。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端正价值取向,传道者自己先要明道信道,而后布道传道。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六要”、“八个统一”为目标和方向切实提升能力,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党和国家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思政特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