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政治建设意蕴

2020-12-19 18:10刘吕红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远大理想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刘吕红

近期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内含19个专题。其中,“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无疑是诸多关键词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的确,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精神旗帜的先进性政党,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规定性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9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专题形式专门就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重要规定及系列战略部署,是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和坚持正确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要理解这一根本问题的要旨和落实这一根本制度的部署,需要贯彻落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总要求,而关键则在厘清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建设意蕴。

一、站稳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正确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是关乎道路抉择及前进方向的原则问题,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彰显党的性质的核心要素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始终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定位于为人民谋利益和解放。这不仅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真理和思想武器,也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法宝和行动指南。由是观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政治建设统领,首要原则就是要站稳和彰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政治立场。

第一,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是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及其整个运动利益的政治组织,这种阶级性决定它必须讲政治,而且必须以旗帜鲜明的态度讲政治,因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35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追求人类解放的政治主题为根本价值指向,围绕“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出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创立了岿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新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坚持和巩固,中国共产党以对现实国情的科学把握和对世界发展主题的准确研判为基础,不失时机地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艰难坎坷的航程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续航行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和顽强刚毅的意志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创新性地提出和丰富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意识”等一系列政治建设概念范畴,为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保证。

第二,坚持人民立场与党性原则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8页。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人民立场,就意味着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初始和归宿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24页。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性原则,就是要集中表达和落实党的政治主张,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中国实践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党开展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转化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内心的坚定信仰和外在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还要精准理解和把握为党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遵循,这主要表现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5)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40页。,我们要反对把党性和人民性分裂开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换而言之,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的政治概念,唯有从全党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才能坚持人民立场和党性原则相结合,实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有机统一。此外,还要不断落实和实现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人民立场和党性原则的内在统一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正确的行进方向及宏伟的战略目标不改变;就是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及运行机制;坚持全国一盘棋,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明确坚决拥护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认识。

第三,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从制度的运行层面来看,坚持党的领导的本质要义及最高政治原则,集中体现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一点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毫无疑问,切实坚持和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强大动力所在,而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这一最大的制度优势。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是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本质体现,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的现实要求。离开民主讲集中,集中就成了个人专权专断,陷入思想僵化和理论停滞;离开集中搞民主,就会导致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状态,陷入思想混乱和理论滞后。所以既要充分发扬民主激活思想源泉,克服“一言堂”“家长制”等不良做法,又要做好集中统一,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等不良思想,真正将全体党员的智慧和意志集中起来,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与此同时,从党员个体修养层面来看,增强党性修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作和具体性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表现在每一党员身上,就是要把党性锻炼和党性教育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经常性工作来抓。因此,全体党员及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落实到为民造福和为党分忧的具体实际行动中去,以此凸显对党忠诚的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对党忠诚的鲜明政治品格。既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强化政治能力的训练和自身党性的锻炼,又要自觉加强党性教育,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红线,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切实解决好为谁用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此外,还要强化担当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事业观,用行动诠释忠诚、用担当彰显信仰。

二、筑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政治制度

意识形态不仅是衡量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根本因素,也是举旗定向和道路抉择的根本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指明了思想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制度的标志性创新,同时也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一,保证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明确政治要求与担负时代使命的方向性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3页。。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就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实现深度融合,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核和基因,因此,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旗帜与灵魂。在实践中具体落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7)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01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因此,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阵地管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与领导权,全面筑牢意识形态底线,严格把握政治原则、思想认识与学术观点边界,廓清社会思潮的实质和成因,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引领社会思潮,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提供稳固的精神支撑。

第二,践行文化建设的政治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实现蓬勃发展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遭遇到突出的问题和难料的风险,特别受到由新兴传媒迅猛发展带来的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统领文化发展的根本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1页。,立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实现思想文化领域的正本清源,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使文化立起来、兴起来、强起来,形成文化建设欣欣向荣的局面。具体来说,既要积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也要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制机制,积极发挥体制机制的规范约束与文化浸润作用。除此以外,还要深入建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制度机制,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第三,担负文化建设的政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49页。从根本上讲,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根基,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传播价值力量,激发不断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淀深厚的文化能量。一方面对内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途与方向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页。另一方面对外而论,文化自信事关国际竞争,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变局中思想文化交锋与意识形态对立冲突的背景下,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都与文化发展广度、深度与高度紧密相关。只有坚持文化自信与增强文化自觉,才能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强大精神力量,才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认同中国价值,体现中国力量。

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最高政治目标

事业的前进和道路的成功,需要理想明灯作为指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最高政治目标,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

第一,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政党更能凸显出自身的政治本色和先进本质。《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22页。由此可见,共产主义首先是政治目标,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67页。,人类从必然世界走向自由世界,进而真正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共产主义的本质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彰显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终极价值。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肩负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0页。

第二,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结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一个持续性的价值实现过程,在当代中国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鲜明体现了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场域的具体化,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本质属性。正因如此,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结合中谱写的一幅雄伟画卷,也是中国面向全世界交出的一份恢宏答卷。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化解世界难题、推动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指导着中国以更加崭新的姿态和样貌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品质体现,更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精神支柱的强大力量体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话语体系,它将最高目标与阶段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未来目标与当前目标有机结合,以鲜明的自我革命精神推动社会革命持续进行,通过具体实践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又在现实中深化思想。其劲头之足、信心之强、实力之硬,都源自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精神,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厦。

第三,理论武装淬炼坚定信念。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和坚定理想信念,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及其本质规律,因为马克思主义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社会主义规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规律。加强理论武装和坚定理想信念,关键就是要具体落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项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认识和领会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布局、总体谋划及其前进方向,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自觉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提升思想境界、自觉提振践行能力,加强理论内化,涵养政治品质。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进一步深化理论淬炼,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开拓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远大理想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习近平论远大理想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