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氏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1 例报告

2020-12-19 17:11杨乐李静
医药前沿 2020年1期
关键词:脑膜炎沙门氏菌脑脊液

杨乐 李静

(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检验科 山东 济南 250014)

1.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2 岁。近期出现反应迟顿、走路不能,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发热。院外就诊,行颅脑CT 示:“脑室扩大、后枕部颅骨缺如,脑内多发梗死灶”,给予相应治疗,病情逐步加重,遂转入我院治疗。于2018 年6 月21 日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前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稳定电解质等治疗,术后给予营养神经,防止癫痫,保护胃粘膜,预防感染等治疗措施。后因“颅内感染”行“腰大池引流”,术后发热,体温高达39.0℃,意识状态较前恶化,颅脑CT 显示脑积水较前加重、第四脑室内有密度稍高液体平面。

1.2 实验室检查

各项检验指标如下;WBC14.94×109/L,N8.9×109/L,CRP55mg/L,PCT1.13ng/mL,ALT215U/L,AST180U/L,腰穿脑脊液生化检查:潘氏实验强阳性,蛋白830mg/dL,葡萄糖0.18mmol/L,氯化物 98 mmol/L,考虑颅内感染,行腰椎穿刺无菌抽取脑脊液和脑室引流液做细菌培养,标本均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仪器报阳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经35℃培养24 小时,血平板、巧克力平板上可见白色、圆形、中等大小光滑型菌落,麦康凯平板上淡红色菌落,采用Vitek2-ComPact 鉴定仪GN 卡与Bruker microfle 质谱分析仪鉴定为沙门氏菌属,经沙门氏菌A-F 多价诊断血清和0 抗原、H 抗原进行血清凝集鉴定,最终结果为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2-ComPact 鉴定仪GN16 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氨苄西林≥32(R)、复方新诺明≤20(S)、头孢曲松≤1(S)、左氧氟沙星≤1(S).氯霉素≤1(S)。

2.诊疗经过

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伴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 次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为求治疗,请各科专家会诊,会诊医师建议:动态观察局部表现及血常规、PCT,必要时调整抗生素,给予护肝、降酶及抗感染治疗,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医生于7 月9 日开始停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改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及复方新诺明联合治疗,抗感染治疗7天后,于7月17日、7 月18 日连续两次送检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结果报告为无细菌生长,遂逐渐停用抗菌药物,8 月2 日查房记录:患者病情平稳,精神反应较前有很大改善,无发热寒战,颈稍抵抗,脑膜刺激征(-),WBC 5.94×109/L,N3.9*109/L,CRP5mg/L,PCT0.02ng/mL,ALT 68 U/L,AST72U/L,脑脊液生化潘氏实验阴性,蛋白45mg/dL,葡萄糖2.53mmol/L,氯化物126mmol/L,各项指标正常,颅内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嘱出院后继续治疗。

3.讨论

沙门氏菌的致病物质主要表现在产生的侵袭力、内毒素以及肠毒素,只对人类致病的沙门氏菌仅为能引起肠热症的沙门氏菌部分种类,沙门氏菌引起的败血症、脑膜炎等少见疾病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以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多见,并伴有高热、寒战、贫血等严重症状。病原菌随着血液循环可导致全身多部位多器官的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心内膜炎、肾盂肾炎以及内脏脓肿等,本病例重点介绍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脑膜感染情况。

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近十余年来沙门氏菌感染明显增加,人群对沙门氏菌普遍易感,感染后结果与菌种毒力及宿主免疫状态有关。一般幼儿和老年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严重,尤其一岁以内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易于感染。而老年人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等,发病率高,症状严重。沙门氏菌经口腔进入人体内,克服了共生细菌的抑制和小肠粘膜吞噬细胞的作用,得以在肠道大量繁殖,从而引起局部微绒毛变性、粘膜固有层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等炎症反应。如伤寒沙门氏菌直接侵犯肠内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经淋巴管可达肠膜淋巴结及其淋巴组织,并大量繁殖,可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及局部化脓性感染灶,亦可通过被破坏的血脑屏障引起脑部感染。

此病例主要症状为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该病人为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差,病原菌易于扩散,形成弥漫性化脓性脑炎,疾病预后与年龄和一般情况有关,前期进行颅脑手术破坏了血脑屏障,导致伤寒沙门氏菌的机会感染,在没有细菌药敏报告之前,临床经验性使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炭氢酶希类药物均属于水液性药物,对大脑皮层通透性很低,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即使少量药物渗透也不能抑制细菌繁殖,导致前期治疗效果甚微,后期调整使用的氯霉素与复方新诺明属于脂液性药物,通透性较强,易于穿透血脑屏障,达到治疗效果,临床上应为治疗伤寒沙门氏菌脑部感染的首选药物。本病例提示我们,在无细菌学报告之前,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往往导致治疗失败,尤其是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需要注意有可能存在不常见的细菌感染,及时准确的细菌学报告能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脑膜炎沙门氏菌脑脊液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脑脊液引流在早期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PC-MRI对脑脊液循环的研究价值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商品肉鸭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