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对策研究
——以梧州市启蒙宝贝早教中心为例

2020-12-19 03:29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单玉鑫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自主性同伴美术

梧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王 双 单玉鑫

一、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区域活动成为幼儿启蒙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美术区域活动作为自主、自发、自由的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所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培养幼儿在美术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独立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从小养成独立思考与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美术区域中,应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制作什么样的作品以及怎样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幼儿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作品,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关注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给予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机会以及自由的空间,幼儿的交往范围就会增大,幼儿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学习各种交往技能,交往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幼儿在美术区域中可以通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在独立创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伴求助,独立完成作品之后可以与同伴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区域活动中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三)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认知与发展是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环境对幼儿的认知与行为有着较强烈的暗示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美术区域里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创造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创造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情感,有利于达到发展幼儿思维变通性、挖掘幼儿创造潜能的目的。

三、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对策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了解自主性

1.开展自主性理论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影响着幼儿自主性的成长。早教中心就如何在美术区域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展开研究,帮助教师把握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儿童观,正确认识幼儿自主性的科学培养途径。在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个性成长规律、学习规律、心理和情绪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培训,促进教师多种渠道了解幼儿自主性的理论知识。通过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加深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达到改变教育观念、循序渐进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目的。

2.提升自主性实践能力。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实践时,教师应坚持实施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不断提升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理论水平。如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操作、保持场地清洁、珍惜爱护材料,活动结束后把材料放回原处。教师还可以在区域活动规则制定时,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思考,尊重及采纳幼儿的想法,帮助幼儿自主制定区域规则,加深幼儿对区域规则的认识与理解等。总之,教师应在不断的实施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去总结自己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升幼儿自主性培养的专业能力。

(二)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开发自主性

1.鼓励幼儿主动探索。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当在美术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和机会,解放幼儿的双手和大脑,让幼儿成为区域中的主人。如在区域中投放颜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去发现颜色的“秘密”,最终知道不同的颜色叠加在一起会变成另外的颜色;通过探索知道树叶涂上蓝色颜料印在纸上,纸张上也会有一个蓝色的树叶画,从而激发幼儿对美术区域各种材料自主探索以及自主创作的兴趣等。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在表现形式上鼓励幼儿大胆选择,给幼儿提供自由的发展空间,引导幼儿利用不同的材料,如蜡笔、水粉、水彩等进行创作;在内容上教师还可以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幼儿去自由创设主题,引导幼儿从自己看到的视角出发,自由操作,如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自定主题,并以此表现故事中的内容情节等。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以及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着特殊的表达自己和认识情感的方式。幼儿的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师对于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应给予尊重和理解。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幼儿绘画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也必然有所提升。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和启发,鼓励幼儿用异想天开的形式自主表现和探索,用自己的作品去反映已知和未知的世界,让幼儿的自主潜能发挥到最大。

(三)布置区域环境,创设自主性

1.鼓励幼儿自主布置环境、投放材料。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及年龄特点着手,创设宽松、自由的美术区域环境,让幼儿参与区域的创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区域的主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让幼儿自己选择喜好的材料,达到提高材料使用效率的目的。幼儿的活动水平与发展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活动材料的投放时要考虑材料的适宜性、探索性、层次性、递进性、教育性。投放的材料要能让幼儿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选择,满足幼儿自由活动和自主探索的需求,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愉快地自主探索和学习。在美术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以幼儿为中心,投放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种类丰富多样,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发现和探究的欲望。

2.鼓励幼儿“变废为宝”,自主创设构思。材料是美术区域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托,幼儿要能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及解决。合适的活动材料能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良好的前提,因此选用合适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在获得重要体验感的同时,提高自主性。在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大胆地利用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如纸箱、瓶子等,并充分调动幼儿及家长资源进行收集,通过引导幼儿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最后“变废为宝”。这样的制作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也能利用这些废旧物去实现美术区域的创设构思,有益于促进幼儿环保理念的养成和身心健康发展。

(四)做好指导工作,实践自主性

1.适时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指导。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是指导幼儿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活动过程及表现进行观察。在开展美术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幼儿的自主活动过程进行充分观察,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以此了解幼儿面临的各种困难,区分哪些困难幼儿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需要寻求帮助解决。然后在需要帮忙的基础上,选择符合该幼儿的方式介入指导,根据困难程度,选择直接指导、间接指导、语言指导、行动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把握好指导分寸,以不干扰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为前提,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活动。

2.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指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同伴之间的自主合作,利用同伴的帮助来解决问题。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流,交流自己的创作想法,寻找想法相同的伙伴,最终达成合作;其次,引导幼儿进行明确分工,根据不同的分工定位与同伴共同完成作品,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最后,对幼儿进行鼓励,采用“夸一夸”等形式,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讲述作品内容。教师要对幼儿与同伴的自主合作过程及结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强化同伴合作的愉悦性,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完善自主性

1.落实全面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正确的评价能增加幼儿自主学习的动力。美术区域活动的展示与评价,是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有效途径。如果作品评价的形式相对宽松,并且能落实全面评价,幼儿的自主能力便能更好地得到提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作品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事物的感受及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要尊重他们作品的特点,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幼儿作品的闪光点,运用生动的语言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恰当的评价,从而提升幼儿对美术区域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美术的创造潜能。幼儿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教师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应给予肯定,让幼儿充满自信,勇于在作品中表达生活的情感和态度。我们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幼儿的作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动力的提升。

2.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用幼儿的视角评价作品,更能做到“回归童心”,探寻幼儿的真实内心和理解幼儿。以幼儿作品是否有“童趣”作为评价的标准,关注幼儿发展的过程及表现,实现了解幼儿想法、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应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采用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激发幼儿自我评价的欲望,给予幼儿充分展示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积极表述作品的构思。在幼儿表述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和帮助他们完成评价讲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要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独到之处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对细微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动力的提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确有效的评价能体现出幼儿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促进幼儿美术鉴赏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自主性同伴美术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