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策略

2020-12-19 03:29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幼教集团
亚太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发生冲突同伴冲突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第一幼教集团 田 鸽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活动具有自主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幼儿可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推进游戏情节。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等方式,实现与物的互动、与人的互动。而学龄前的幼儿交往经验不足,认知具有“自我中心主义”,社交技能缺乏,当感到同伴的言语或动作对自己构成了干扰或阻碍,会在言语、举止、情绪或是态度等方面表现出与同伴相互对立的行为。幼儿同伴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广泛存在、频繁发生。

一、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类型

幼儿区域活动的全过程可分为选择阶段、进行阶段和整理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幼儿同伴冲突主要发生在进行阶段,其次是选择阶段,最后是整理阶段。区域活动中引起幼儿同伴冲突的事件和原因有很多,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资源材料引发的同伴冲突。幼儿在区域活动进行游戏前和游戏中,会在游戏材料的争抢、游戏角色的分配、游戏同伴的选择和活动空间的大小等方面发生冲突。幼儿的自我意识较强,分享意识较弱,会以自己为中心,导致同伴冲突事件的发生。二是意见不一引发的同伴冲突。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希望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幼儿常常会对游戏进程、游戏规则产生不同的意见。因此,幼儿会在区域活动中因意见不一或规则遵循而发生冲突。三是身体动作引发的同伴冲突。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有时会借助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有时候会使同伴误会而发生冲突,有时会因为活动空间的狭小发生肢体碰撞而发生冲突。因此,身体动作也是区域活动中引发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之一。四是语言引发的同伴冲突。幼儿在游戏中,会因为自尊心、好胜心或嫉妒心,说出一些类似讽刺同伴的话语。对于这些语言,有些幼儿会不以为然,而有些幼儿会记挂在心。幼儿之间的一言一语都有可能引起同伴冲突。

二、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影响因素

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的发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幼儿的同伴冲突。

(一)活动区域方面的因素

第一,活动区域的材料限制。区域活动之所以会受到幼儿的喜爱,是因为幼儿可以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主题、伙伴,等等。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必要条件。区域活动材料、玩具的种类和数量都会限制幼儿有效地进行游戏、开展活动。如果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就有可能因为争抢材料发生冲突。第二,活动区域的空间限制。在活动区域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地展开活动。空间大小会影响幼儿能否自如地进行游戏。如果区域面积过小,幼儿的许多行为都会受到限制,甚至会不经意间发生身体动作上的冲突。第三,活动区域的规则限制。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都愿意依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和安排他人。当幼儿之间意见有分歧时,就会发生冲突。因此,制定合理的规则,并引导幼儿认真遵守,会有效地减少幼儿间冲突事件的发生。

(二)幼儿方面的因素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因为想法和观点的不同,产生语言上的冲突。同时,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况。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而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幼儿,则容易在区域活动中与同伴发生冲突。

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是不同的,从心理学方面看,具有胆汁质的幼儿容易冲动,遇到问题一般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多血质的幼儿活泼、好交际,容易利用交往技巧来化解矛盾,达到目的。因此,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也是影响幼儿冲突事件发生的一大因素。

(三)教师方面的因素

幼儿教师是幼儿进行学习、游戏的引导者与协调者。幼儿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区域活动规则,进行有效的管理,尽量避免幼儿发生冲突事件。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规范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活动环境。并且,幼儿教师的理念影响着幼儿教师看待幼儿同伴冲突的态度,以及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若教师认为冲突就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就会及时制止,这会使幼儿缺乏锻炼自我解决冲突的能力的机会。若幼儿教师将幼儿同伴冲突看作是“一件小事”,不去在意或不有效处理幼儿冲突,就会纵容幼儿冲突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特征。家长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层次不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所处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生活在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容易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幼儿就容易感到焦虑、不安、紧张,甚至产生反社会行为。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策略

(一)合理布置活动区域

为有效避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生同伴冲突,活动区域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

首先,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上,争抢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最常发生的冲突,但是不能为了避免冲突就盲目增加材料的数量,否则会阻碍幼儿之间的交往。区域材料投放数量的多少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以不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有效性为前提。同时,投放材料时还要考虑玩具以及游戏材料的性质、种类、数量和幼儿人数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幼儿因材料争抢发生冲突,减弱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和激情。

其次,活动区域的数量、面积要适宜。活动区域的数量要与班级幼儿的数量相适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区域活动,如果活动区域数量较少,就会导致部分幼儿不能参与活动。同时,提高活动空间的利用率,保证幼儿的活动空间宽敞明亮,活动区域间应有间隔,且界限分明,标识清晰。活动区域狭小容易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由于身体动作的碰撞而产生冲突。活动区域要保证幼儿能够自由地、不相互妨碍地开展活动,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学习。

最后,建立合理的区域活动规则。合理的规则会对幼儿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的过程,使幼儿从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约束。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培养幼儿谦让、合作、互助等良好品德,减少幼儿不适当的言语与行为,有效避免幼儿冲突事件的发生。

(二)培养幼儿解决冲突的能力

幼儿还不具有较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是非的判断也处于发展的阶段,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应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帮助幼儿掌握解决冲突的方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些渗透社交技能的活动,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绘画、寓言故事等多种形式,向幼儿传播有关团结、友爱、互助等主题的正面教育事例。在讲述的过程中,让幼儿讨论故事主人公的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出自己从故事中体会到的良好品质。幼儿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将这种良好的言语与行为迁移到自己生活中类似的情境里,从而强化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观察者,对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从专业的角度,意识到幼儿冲突的意义以及幼儿冲突所带来的教育契机。这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不能仅仅看到同伴冲突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要充分挖掘在冲突中产生的教育机会,教师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科学、正确地对待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同伴冲突。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发生同伴冲突时,教师不应马上制止或介入冲突中,而是观察幼儿是否能够独立解决冲突。当冲突发展到幼儿无法解决或解决无果时,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冲突,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处理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冲突双方。教师要在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同时,培养幼儿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正确与人交往的能力。如若不然,当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时,幼儿还会依赖教师解决,而不能真正从问题的根源来解决冲突。

(四)加强家园共育

家庭是幼儿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场所,对幼儿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公共场所,对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也会产生不可磨灭的作用。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承担着教育、培养幼儿的责任。因此,应该加强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教师与家长应针对幼儿在园内和在家中的交往情况、言语行为等方面进行交流、沟通,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也使教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家长和教师都能全面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和校园中的表现与情况,就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幼儿有效地掌握独立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发生冲突同伴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
巴以在圣殿山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