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020-12-20 06:31章文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人才农业

章 君, 章文芳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会计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国内关于农业人才方面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2][3]“农业科技人才”[4]“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农业)实用人才”等提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概念界定,当前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尚无统一的表述。通过文献梳理和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农业技术人才”是指经过专业培养或专门训练、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的农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从事农业科研、教育和科技推广,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

一、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原因和必要性

(一)现状及问题

我国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流失严重,缺乏后备人才。截至2016年底我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约1900万,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不足5%。农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少、低层次多,创新性少、传统类多。基层农业技术人才的基础较薄弱,结构不够合理,素质有待提升,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尚存差距。农业科技型人才供求存在矛盾,农村居民对科技型人才认识模糊,新农村发展对农村科技型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供给动力和后劲不足,呈现结构性失衡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人才建设形势严峻,表现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短缺、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留不住、引进难、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培养能力欠佳、重视不够、创新不足。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导致农业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能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农业人才队伍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原因

传统的“轻农思想”、基层条件艰苦、制度法规不健全、学习进修机会少、发展空间有限是农业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政府对农业教育、科研投资投入和激励不足,农村科技型人才保障机制缺乏,农村科技型人才工作环境欠佳是农村科技型人才供求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乡村流入地的吸引力、村庄自身因素的外推力和城乡阻碍因素是导致拥有优势资源“理性人”的农村精英流入城市的主要原因。此外,农村精英流失的原因主要有农村社会环境“滑坡”:村霸势力压迫、宗族排挤、农村自治制度缺陷;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系统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等。

(三)必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但当前我国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现状堪忧,存在总量严重不足,多数乡镇基层农技部门很难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年龄断层现象严重,农业人才队伍知识老化,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对现代技术缺乏认识,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但我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某种程度上仍然沿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严重,劳动力素质和结构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矛盾长期存在。

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曾为农村生产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农机推广、提升农业科技含量,适用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但是,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在产品供求关系、农业增长方式、农业发展目标、农民增收途径和农业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科技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日益多元化,原有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工作效率低、推广效果差;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失严重、非专业人员占比高、人才结构不优;现代化农业生产所需的新型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现有人员知识更新慢,人员队伍素养有待提升。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正常运行。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队伍,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农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是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因此,开展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国外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借鉴

西方国家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曾遭遇过乡村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的困境。很多国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培养乡村人才,纷纷制定规划,采取与自身相适应的行动措施。如日本开展“造村运动”、韩国推行“新乡村运动”过程中引才、留才、用才的成功经验;瑞士以生态环境增强乡村人才吸引力;美国推行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三位一体”体制;以色列重视教育、推广和培训措施;巴西重投入、优结构、重推广、强管理等举措。

此外,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富丽乡村”建设,其中采取加快农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要素储备的做法就是一项重要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国外难以找到“农业技术人才”的概念界定和专门的研究文献,但是在关于人才、农民培养及农村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完善。法国经济学家弗朗斯瓦·魁奈(1757)提出人口增长和劳动力的使用会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国家的富裕决定于农村居民的富裕。美国学者西奥多·W·舒尔茨(1987)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农业改造的主要途径之一,提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学者Schultz(1964)、Birdsall(1993)、Benjamin(2000)一致认为农民受教育和接受培训的程度在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以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引进、留住和使用农业技术人才,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

(一)美国的经验和措施

美国自19世纪开始建设农技推广人才,当前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农技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推行科研、教育、推广三结合的“三位一体”体制。卡伯莱(EllwoodP.Cubberley)(1982)研究提出,美国主要从完善立法和兴办农工学校两大方面促进农业技术人才发展。斯丁浩斯(Stenhouse)(1984)提出农工学院为美国培养了大批优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一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与完善的法律吸引和保障人才,为吸引人才,美国放宽移民法限制范围,实行“优惠制”移民条例,每年为农业精英人力留出大量名额,通过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充足的经费、丰厚的待遇和晋升平台来吸引农业科研人才;另一方面,美国通过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优化农业职业教育和社会保障。人才使用方面,建立人才聘用和激励机制,采用先设岗位再聘人才的方式,受聘人员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与薪资挂钩,激励农业技术人才更好地从事工作。美国国家政策和财力支持、鼓励办学、重视实践等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5]

(二)日本的经验和措施

日本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造村运动”,旨在解决农村人口过稀和防止农村人口外流。在人才培养方面,日本十分重视教育和投资,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颁布《农业改革促进法》,提出“科技立国”的目标和提倡“一村一品”。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大力开展农业教育,无偿开办各类补习班,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培养优势产业和农特产品,尊重生产经营能手。在人才使用方面,高桥五郎(2014)提出政府部门和农业协会“双轨”的推广系统,双方各自独立进行推广,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一个国土面积狭窄,无农业自然资源优势的国家,日本的农业技术现代化程度却达到了较高水平。

(三)韩国的经验和措施

韩国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新乡村运动”,该国政府非常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在人才培养和使用方面,通过加强教育培训与落实评价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民成人教育、农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以农业振兴厅作为农技推广和培训的实施主体,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帮助,增强农民自主建设积极性。在留住和激励人才方面,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副部长KIM Jong Hoon(2018)在博鳌亚洲论坛“转型中的农民与农村”分论坛中表示,韩国重视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业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失等问题,提出政府通过加大扶持和鼓励的力度,掀起城市人回到农村创业热潮并给予创业基金,通过农业之外的活动稳定农业人才的收入,以留住人才在农村继续创业。

除美国、日本、韩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在农业技术人才建设方面经验突出。如英国为促进现代农民培训体制机制形成,颁布了《农业培训局法》,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个性化发展英国农场,成为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法国政府明确只有取得农技推广合格证书才能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才能享受相应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通过设置各类农业培训机构如农业展览会和农业电视节目,传递和推广技术。法国著名农业学者Jean-Benoit Morel(1978)提出农场主、农业工人和后继者是农业的主要从业者,应鼓励和加强培训;瑞士以生态环境增强乡村人才吸引力;以色列重视教育、推广和培训措施;巴西推出重投入、优结构、重推广、强管理等举措。[6]

三、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可以从引才、育才、留才和用才四个方面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一)引才方面

一是适当降低农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标准,缓解农业技术人才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方式,对引进来的农业技术人才可以享受政府出台的相关惠农政策,政府、企业等部门一同为农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奉献农业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将农业技术类人才补贴、奖励等向企业开放,鼓励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逐步形成一套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性人才转型新模式,完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引进机制。

二是积极创建人才服务平台,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和返乡平台,营造良好氛围,重建乡村文化,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以亲情乡情为纽带,调动乡贤积极性,推进人才返乡回乡创业兴业,以研学旅行吸引知乡力量、以投资创业吸引下乡力量、以乡愁记忆吸引返乡力量、以健养休闲吸引归乡力量。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合理引导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农村籍大学生和非农村籍社会人才回流农业,通过日益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内部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并引导产业化紧缺人才组成专业性人力资本团队并积极参与产业化过程,形成有利于广纳贤才的引进流动机制。

(二)育才方面

一是充分发挥农业类院校的潜力和优势,重视农业人才的递进式培养,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参照免费师范生模式为农业院校学生免学费、餐费,提供补贴等,为农村培育各种农业技术人才,着力提升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应高度重视院校对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从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教育体系都要重视农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利用农业院校学术科研师资等优势,为农村培训各种专业人才,同时大力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中、初级专门人才。在信息技术时代,应构建农业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村,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产品生产销售、土地利用、灾害预防等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农业物联网技术人才。此外,通过制定农业高等教育国际化,鼓励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教师出国交流、开设国际化课程,创办短期高等教育学院,创建富有针对性的农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人才成长成才的培养支持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既要在“培”上下功夫,也要在“育”上做功课,创新方式、拓展渠道、完善机制,满足本土人才的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需求,在要素资源配置、资金支持、制度供给等方面优先保障,让其从事农业工作有尊严、有平台、有保障,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三是实施资助贫困农村子女“免费就学、定向就业”工程,通过实施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大学农学专业的政策,在读期间学费和生活费用由政府财政拨付,学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难和农村农业人才匮乏的难题,实现双赢。政府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为农学专业回农村创业的毕业生建立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启动经费,同时在信贷贴息、税收减免、土地承包、创办农业科技示范项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毕业生在农村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三)留才方面

在留才方面,需转变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土地附加值,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政府层面需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机会和保障,吸引人才回流。[7][8]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合理引导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工、农村籍大学生和非农村籍社会人才回流农业,通过日益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内部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并引导产业化紧缺人才组成专业性人力资本团队并积极参与产业化过程。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农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和工作环境,创新激励机制,倾心谋划农技人才生计和职业生涯,拓展发展空间,开辟就业创业新门路,探索农业科技人才与农业大户合作经营、参股入股,共营共管,入股分红,寻求共同利益,让农业技术人才在乡村有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形成有利于竞相成长的激励保障机制。

创造条件和机会,努力营造尊重乡村人才的良好氛围,调动社会资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让人才感受到“真心”和“真情”,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把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地位,汇聚全社会力量,打造强大的乡村振兴农业技术人才队伍,让愿意留住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鼓励乡土人才领办创办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资金支持,引导新型职业农民、乡土人才创建“一村一品一店”,注重从生产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中发现优秀乡土人才,定期开展优秀乡村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并给予农资装备、补贴、技术服务指导等奖励。制定产业发展、税收优惠、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医疗补助等后续措施和政策,解决农业人才融资难、配套弱、子女教育等问题,为人才夯实安心追梦圆梦的“后台”,抓住农业技术人才在农村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痛点,精准施策发力,尊重人才,真正让他们愿意来、愿意留、留得住。

(四)用才方面

一是严格规范农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健全认定和考核机制,改变农业科技人才唯科研、唯论文的职称评价机制,以工作实绩和成果为导向,多给予发展提升平台、多给予晋升空间和回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职称破格评聘制度,规范标准和程序,夯实使用人才方面的管理基础,推动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评价使用机制。

二是积极推进农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制度,积极开展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和制定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定办法,引导农业农村人才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树立农技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挖掘人才开发的潜力。

三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人才战略,树立引才引智并重的理念,为农业农村人才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精准定位乡村人才需求点,合理细分人才层次和类别,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研究制定鼓励城市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计划,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三支一扶”等人才使用计划,鼓励应届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工作或提供服务。

总之,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把“金钥匙”,比“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建立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惜才、爱才的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为农业技术人才提供精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而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在当前我国基层农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人才外流严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优的现实背景下,分析农村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长效机制,为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是理论上的深化与创新,也有助于实践的探索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