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多雨季节水产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2020-12-20 12:13袁江来,周琼,吴艳
科学养鱼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亚硝酸盐寄生虫鱼类

八月和九月,气温、池塘水温持续上升,养殖鱼摄食旺盛,饲料投喂量也随之增加,水体鱼载量逐步增加,今年各地雨水偏多,多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阴雨天持续时间长,进而导致池塘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极易败坏,各类病原菌极易滋生,水产病害开始进入高发季节。该季节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高风险期,该阶段池塘管理得当,可为全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下面针对今年特殊天气下,水产养殖所面临的几点注意事项及防治措施做简要分析,仅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多雨高温期面临的问题

1.寄生虫问题 按照水产养殖绿色生态的养殖理念,水产养殖中能不杀虫就尽量不杀虫,杀虫剂在杀灭寄生虫的同时将水体中有益菌也杀死,打破水体菌相平衡,致使有害菌滋生。我们一直认为,引起鱼出现死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虫,而在于环境突变和病菌后续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或者机体病变。

寄生虫关键不在于杀,而在于防,通过改变水环境、底环境,从而有效抑制寄生虫的繁殖,通过水质调控和防虫、净水、改底、解毒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寄生虫的繁殖和感染频率,大大降低鱼感染病害的概率。

2.水质问题 随着气温的升高,投饲量的增大,残饵粪便随之增多,水质问题也接踵而至,虽然换新水后水质可短暂达到嫩、爽标准,但是四五天过后水质依然败坏,归根结底还在于底质恶化。目前比较常见的水质问题包括鱼苗发塘塘水过肥引发的pH 极度偏高,高温季节蓝藻、裸藻水华滋生蔓延,底层有机质酸败后水体亚硝酸盐、氨氮持续偏高。

3.水体亚硝酸盐、氨氮持续飙高 高温季节,很多养殖户反映亚硝酸盐会很快偏高,且不容易降解;就算是降解了,很快又会反弹,反反复复。在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偏高对于鱼类的生存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亚硝酸盐的偏高与底部有机质积累、底部溶氧缺乏、池塘生物菌不足有直接关系,亚硝酸盐其实就是有机质分解转化的中间产物,其中溶氧是比较关键的衡量指标,一般情况下,亚硝酸盐偏高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池塘的溶氧不足,所以,鱼塘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浮头症状。

处在亚硝酸盐高的水体当中,鱼自身体质也是处于一种极度负荷状态,这一切统统称为应激源,长时间下去,后续引发的便是常见的烂鳃、鳃部附着泥巴、出血、肠胃问题、消化问题、烂身和斜管虫等寄生虫滋生、蔓延危害鱼体。

4.高蛋白质饲料投喂引发的肝肠问题、出血病 随着追求高产量的思维引导,池塘苗种放养密度逐年增加,当水温达到适宜温度,养殖户会加大饲料的投喂量,而且会用高蛋白质饲料,以期望养殖鱼类尽快长大。今年的天气极不稳定,阴雨交加,导致很多鱼塘开始发病,最明显的就是肝脏肿大、肠道出血,也就是出血型肠胃炎,伴随而至的还包括烂鳃、赤皮等问题,很多养殖户在未弄清楚病情原因的情况下,多次使用杀菌、抗生素等药物,往往适得其反。

二、做好三点,让鱼类安全度过高温期

1.加强水质调节 阴雨天持续时间长,池塘水质较清瘦。一是在天晴后抓紧时间进行肥水工作,施肥应杜绝使用粪肥,选择生物肥料,将水质调肥调爽,保证水中溶氧的充足;二是勤开动增氧机,高温季节,在晴天下午1-3 点将鱼塘增氧设备全部打开,充分搅动水体,充分曝气,提前促进水体对流,提前抵消底部氧债,使得池塘水质向优良方向发展;三是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

2.合理进行饵料投喂 夏季为一年中水温最高的时候,也是最适合鱼类摄食生长的时候。因此,养殖户应根据池塘养殖鱼类品种及存塘量,选择合适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并根据水温、天气适量投喂,在饲料中添加保肝护胆的三黄散等中药,提高鱼的体质,预防鱼类肝胆疾病的发生,同时加快饲料的转化率,促进鱼类生长。当出现肝胆疾病时,建议减料不减药物,按照鱼类体重计算出当前实际上应该投喂的饲料量,按照当前正在投喂量减半投喂。

3.树立防重于治的病害防治理念 夏季正是养殖鱼类病害暴发的高峰期,养殖户对各类病害的防治不能掉以轻心。特别在恶劣天气后,寄生虫、病菌容易大量繁殖,水体缺乏光合作用,水质往往会变差,更容易诱发疾病。因此,要提前防虫防病,避免使用强刺激性杀菌药、杀虫药物,多使用改善水体环境的微生态制剂,减少药物对鱼体及水质的影响。

最后,养殖户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池塘状况,注意巡查池塘水质变化情况、增氧设备运行状况等,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养殖管理到位,取得较好养殖效益。

猜你喜欢
亚硝酸盐寄生虫鱼类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白话寄生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
鱼类运动会
关于肉制品中不添加亚硝酸盐而能检出的探讨
吃剩饭剩菜真的会致癌吗?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
趣闻
生物学中的亚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