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常见刺吸式害虫的识别及防治

2020-12-20 18:58张春光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若虫汁液喷药

张春光

(河北省青龙县隔河头镇林业站 河北 青龙 066502)

板栗常见的刺吸性害虫主要包括蚜虫类、红蜘蛛、介壳虫、大青叶蝉等。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板栗树新梢、嫩枝、叶片以及枝干上,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为害,影响枝梢生长和栗果成熟,常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刺吸性害虫也是板栗疫病、小叶病、病毒病等病害的昆虫传毒媒介。害虫在病树上吸食树体汁液后,再取食健树,健树就会被传染。因此,应该准确识别板栗树的常见刺吸式害虫,并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

1 蚜虫类

1.1 栗斑蚜。也叫栗花翅蚜、栗角斑蚜。

1.1.1 危害症状及识别。主要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叶片、嫩梢、顶芽、花蕾等部位,通过刺吸植株汁液进行为害,引起叶片褪绿变黄、皱缩、萎蔫等现象,使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同时蚜虫的分泌物还可以污染叶片,严重时叶片布满油渍物,常引起板栗叶片的煤污病,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到严重阻碍,甚至造成早期落叶。

1.1.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栗斑蚜的繁殖力强,1年可以繁殖多代,具有世代交替现象。以卵在枝条的枝杈部位越冬,第2 年春季(4 月上旬)栗树发芽期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若蚜先群集在芽体部分为害,之后随着展叶和抽梢,逐渐转移到嫩梢和嫩叶刺吸为害,排泄分泌物污染叶片,引发煤污病。若蚜逐渐发育成无翅胎生雌蚜,雨季到来前产生有翅胎生雌蚜,开始迁飞、扩散,继续为害。平均气温达到24 ℃以上时,1 代约需12 d。10 月份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开始雌雄交尾产卵,准备越冬。

1.1.3 防治方法。在栗斑蚜往年发生严重的板栗园,在展叶期喷药;也可在新梢长到5 ~10 cm,或板栗开花前进行喷药;或者根据天气情况,在蚜虫量迅速增加时开始喷药。特别注意药剂防治一定掌握在大发生之前进行。可选用吡虫啉、吡蚜酮、啶虫脒、抗蚜威、菊酯类等其中的一种药剂,注意交替选择药剂。特别严重时,可与敌敌畏混合喷雾防治。另外,蚜虫喜欢橙黄或橘黄色,因此,生长季发现有翅蚜后,可以采用树上挂黄板的方法进行诱杀,同时还可以兼治其它的小型害虫。

1.2 栗大蚜。也叫板栗大蚜、黑蚜虫、栗枝黑大蚜。

1.2.1 危害症状及识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板栗树新梢、嫩枝、叶片背面以及栗蓬上吸食汁液为害,影响枝梢生长和果实成熟,常导致树势衰弱。

1.2.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 年可发生10 多代,以卵在栗树枝干芽腋及树皮裂缝中越冬。

1.2.3 防治方法。①药剂防治。在板栗展叶前越冬卵已经孵化后,或在栗大蚜发生期(5 月上中旬),可喷10%吡虫啉2 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 ~4 000 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 500 ~2 000 倍液等,均可有效防治栗大蚜。②成虫诱杀。利用蚜虫趋光、趋化性,可用黑光灯、性诱剂、糖醋液(糖醋液配比:红糖250 g、食醋500 g、酒50 ~75 g、水500 g )等诱杀成虫。③保护天敌。主要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蛉和寄生性天敌,只要合理地加以保护,依靠天敌完全可以控制栗大蚜的为害。

2 栗红蜘蛛

2.1 危害症状及识别。栗红蜘蛛也叫栗小爪螨、栗叶螨。栗树受害后,叶片被害处褪绿,呈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叶片失绿、枯焦、变褐色,早期脱落。螨沿叶片正面主脉两侧聚集,周围吐有少量蛛丝。

2.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 年发生4 ~9 代,成虫、若虫均在叶片正面为害。越冬卵在河北5 月上中旬孵化,比较整齐。5 月中旬~7 月上旬为发生盛期,为害严重。若虫吸食叶片的汁液,导致叶面褪色为黄褐色,严重时全叶橘黄色,树势衰弱,产量大减。

2.3 防治方法。5 月上中旬(板栗展叶期)~6 月下旬抓住第1 代幼虫出蛰期,大部分叶片有虫50 头以上时要及时除治。可喷布尼索朗1 500 倍液,或灭扫利+齐螨素1 500 倍液等杀螨剂,进行有效的防治。落花后选用阿威·哒螨灵(也叫哒螨酮、扫螨净),或乙螨唑喷雾防治,连续喷2 次效果良好。以上方法均能控制红蜘蛛的为害。

3 栗绛蚧

为害板栗的介壳虫类害虫包括栗绛蚧、栗链蚧、小斑链蚧、白生盘蚧、日本蜡蚧、草履硕蚧和吹绵蚧等,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栗绛蚧。栗绛蚧也叫板栗球坚蚧、华栗绛蚧。

3.1 危害症状及识别。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在板栗1年生枝条上刺吸汁液为害,被害枝易干枯死亡,导致树体衰弱,栗树延迟萌芽和长叶,生长结果不良,导致减产,甚至造成枝干和整株树枯死。

3.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1 年发生1 代,以2 龄若虫在树枝的裂缝、芽痕等隐蔽处越冬,翌年3 月上旬当日平均气温达10 ℃以上时,越冬2 龄若虫恢复取食。3 月中旬以后部分若虫蜕皮变为雌成虫继续取食为害,此时是栗绛蚧主要的为害期。

3.3 防治方法。成虫体表覆盖有一层蜡质,因此,有较强的抗药性,防治非常困难,连年防治效果较差。要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只有在若虫孵化初期虫体活泼、尚未分泌蜡质、药剂易接触虫体时喷洒农药,才会起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3.1 药剂防治。一般在5 月中下旬幼虫发生盛期喷药防治效果最好。如果虫口密度大,在6 月上旬再喷1 次。应选用渗透性强的内吸性药剂,如40%啶虫·毒1 500 ~2 000 倍液,或40%啶虫·毒1 500 ~2 000倍+5.7%甲维盐乳油2 000 倍混合液喷雾防治,建议间隔7 ~10 d 喷1 次,连用2 次。或用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2 000 ~3 000 倍液喷雾,药液能从叶片正面穿透蜡质层很快渗透传导到叶片反面,达到正打反死、下打上死的效果,且杀虫彻底,持效期3 ~4 周,最长可达8 周。注意农药喷洒应全面均匀,树冠上下、内外都要喷到虫体。各种农药要交替使用,以防害虫对单一农药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先用0.5%的洗衣粉液喷洒,30 min 后可以除去介壳虫体表面的蜡质层,然后再进行喷药,防治效果更佳。

3.3.2 人工防治。秋、冬季结合清园,人工用刀、铁刷刮杀介壳虫体。结合冬季修剪,仔细观察,剪除有虫枝,刮除老树皮,并及时带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虫源。

3.3.3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和人工放养捕食性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成虫、幼虫均可捕食介壳虫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 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天敌。

4 大青叶蝉

4.1 危害症状及识别。成虫和若虫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板栗叶片褪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成虫产卵时对树体枝条造成伤害,受害枝条冬季易发生冻害或抽条。

4.2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以卵在嫩枝和干部皮层内越冬。若虫孵出后大多由原来产卵的寄主植物迁移到矮小的寄主如禾本科农作物上为害。

4.3 防治方法

4.3.1 物理防治。在大青叶蝉成虫期利用灯光诱杀,可以大量消灭成虫。

4.3.2 药剂防治。在9 月底~10 月初收获作物时,或在10 月中旬雌成虫转移至树木上产卵时,虫口比较集中,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 ~2 000 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若虫汁液喷药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为什么蝉会撒尿喷人?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有些中药渣要挤汁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给麒麟掌给麒麟掌“打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