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南地区油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2020-12-20 18:58杨晓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花叶病毒角果病株

杨晓云 马 雁

(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河南 南阳 473056)

油菜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我国油菜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为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油菜病害发生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油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 菌核病

1.1 病症及发生规律。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霉蔸等,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病原菌为核盘菌,主要通过土壤和气流传播,是豫西南油菜产区最主要的真菌性病害,每年3 月中下旬发生,下部叶片首先染病,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或黄褐色,病斑背面呈铁青色,湿度大时出现白色絮状物。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发生年份减产6 ~8 成,直至绝收。

1.2 防治方法

1.2.1 科学选种、播种。选取无病植株留种,播前用10%~15%的食盐水选种,适期播种、移栽,合理密植,避免早播、早栽。

1.2.2 合理施肥。重施基肥,早施蕾薹肥,增施磷、钾、硼、锌等肥料,减施氮肥。

1.2.3 精细管理。深沟窄垄栽培,及时排渍降湿;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花期摘除病老黄叶,加强通风透光,收获后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减少病原。

1.2.4 药剂防治。每年3 月上、中旬,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在油菜田四周及空闲地喷雾,杀灭病原。花期叶病株率达到10%左右、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可选用80%多菌灵超微粉150 g/ 亩,或25%咪鲜胺乳油50 ml/亩,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g/亩,兑水50~60kg 喷雾防治,隔7d 再防治1 次。

2 霜霉病

2.1 病症及发生规律。俗称龙头拐病,由霜霉病病菌引起,主要通过风雨和气流传播,病原菌入侵最适温度为16 ℃,从苗期至角果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茎、花和角果。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淡黄色斑点,后变为黄褐色并不断扩大,有时叶背部会出现白色霜状霉层;茎、薹发病初期出现褪绿色斑点,后形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上生霉状物;花梗感病后逐渐膨大、弯曲呈“龙头”状,上生霉层,逐渐枯萎而不能结实。

2.2 防治方法

2.2.1 选用抗病品种。在发病较重的油菜产区,宜选用抗病性较强的甘蓝型油菜良种。

2.2.2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间苗,剔除病弱苗;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适当晚播,摘除黄老病叶,并带出地块深埋或烧毁;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

2.2.3 药剂防治。在油菜抽薹至初花期,病株率达到10%左右时,可选用80%乙磷铝500 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喷雾;还可选用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 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 g,兑水60 kg 喷雾防治。

3 病毒病

3.1 病症及发生规律。俗称花叶病、毒素病等,以芜菁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油菜花叶病毒为主要病原,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传播率70%以上。危害症状差异较大,病株一般表现为植株矮化,茎薹缩短,畸形,花和角果丛生,角果变短而且扭曲,着生黑斑,部分呈鸡爪状。月平均气温15 ℃~20 ℃,田间相对湿度小于75%时,早播田发病严重。

3.2 防治方法。油菜病毒病防治以“准确预报、综合防治”为原则,在蚜虫迁飞前进行防治。

3.2.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甘蓝型油菜良种。

3.2.2 合理布局。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田,与禾本科作物间作,降低有翅蚜虫口密度。

3.2.3 加强管理。及时间苗,剔除病弱苗;干旱时及时灌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能力。

3.2.4 防治蚜虫。①拌种。播种前,按种子量的2.5%,使用辛硫磷兑水12%,与种子拌匀,闷10 h左右,晾干待播。②避蚜或诱杀。油菜苗期选用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或每亩设置8 ~10 块黄板诱杀蚜虫。③药剂防治。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 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等,对越夏杂草和十字花科蔬菜全田喷雾。

4 根瘤病

4.1 病症及发生规律。以十字花科根肿菌为主要病原菌,属细胞内专有寄生物,主要通过病株传播,主要危害根部。发病时,主根和侧根形成不规则、大小不一的瘤状物,表面初期光滑、后期粗糙,逐步开裂。20 ℃左右为孢子萌发适温,30 ℃以上不能萌发;土壤含水量在55% ~95%时,随湿度增大发病逐渐严重;pH 值5.5 ~6.5 的酸性土壤发病较重。

4.2 防治方法

4.2.1 土壤消毒。整地时,增施草木灰等碱性有机肥,发病田亩施80 ~100 kg 生石灰,调节酸碱度;同时,减少酸性肥料施用量。

4.2.2 培育无病苗。最好选用无病地块制作育苗床;带病田块育苗,苗床在播种前用1%福尔马林液淋浇,再用塑料薄膜密闭5 d,揭开薄膜6 d 后播种。

4.2.3 清理病残植株。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间深埋或烧毁,并于病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消毒;油菜收获后,清除田间遗留的植株病残体。

4.2.4 药剂灌根。发病时,用58%瑞毒霉锰锌4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灌根,每株0.5 kg。

5 小结

豫西南地区是我国油菜的传统优势产区,生态条件复杂,病害发生种类繁多,给该地区油菜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随着“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油菜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必将使油菜主要病害得到有效防控,并不断推动油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花叶病毒角果病株
中椒1615 号
侵染萝卜的油菜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
西瓜花叶病毒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贵州芥菜型油菜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油菜机收专用品种
山东省近期蔬菜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直播油菜种植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