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教授制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耦合机制研究

2020-12-20 18:58沈冰洁
现代农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高技能产教办学

潘 迪 沈冰洁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47)

江苏省高职院校发挥和企业联合办学的优势作用,将企业引进学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产业教授,积极拓宽产教融合办学途径,大力促进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产教融合办学。

1 产业教授制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逻辑

1.1 产业教授制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产业教授制是为了适应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的师资支持,高职院校需要创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依靠产业教授来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以及实训建设等,以此增强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需要扶持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产业教授制的实施,正是迎合了国家的这一要求,把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推进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以共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的推动下,激发产业教授的活力,协同培养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

1.2 产业教授制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严峻的话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一般都会被要求具有实践工作经验。推进产业教授制,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是主导,需要加强合作,通过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效衔接,探索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

产业教授需要全过程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来,围绕专业、课程和教学进行合作,形成以产业教授为主体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学校要加强与行业组织的紧密合作,通过行业组织了解企业的发展,与行业代表企业和政府协同合作,保障产教融合机制有效运行,形成以产业教授为主体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

1.3 产业教授制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产业教授是企业的优秀人才,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同时,产业教授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动力,主导着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高职院校追求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效益,要求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这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致的,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追求是双方共同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师资资源是促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重要支撑,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和设备等可以弥补高职院校的不足,使得两者的利益趋于一致。

1.4 产业教授制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

1.4.1 产业教授制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作为保障的主体,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产教融合办学,明确企业、学校和产业教授三者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合理分配各方的利益,围绕当地实际需求制定可操作的对策。

1.4.2 产业教授制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产教融合项目由产业教授所在的行业企业提供经济支持,政府和行业组织可以通过设置产业教授专项资金的方式支持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科技项目。政府可以采取减免企业税收的方式来支持企业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扶持。

1.4.3 产业教授制可以为高职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一定的组织保障。产业教授制实施过程中,政府和学校联合制定产业教授管理机制,在宏观上能够加强对产业教授的管理,统一协调产业教授与学校之间的问题,由产业教授为高职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政府和学校对产业教授的实践成效进行评估,促进产业教授制的良性发展。

2 产教融合背景下产业教授制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耦合机制研究

2.1 产学融合,推进产业教授进校园,补足教育链短板。产业教授的选聘不仅破解了企业高技术人才到高校从事科研项目攻关的难题,还有力地推动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将企业专家引入高职院校,让他们从事科研项目研发,将企业的一线先进技术和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深度对接,不仅可以让产业教授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价值,还可以带动高职院校教师在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和工艺大师等加入到兼职教师队伍中,由产业教授担任高职院校专业负责人,让他们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开发“素质+技能”的岗位课程,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让产业教授指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产业教授牵头打造专业实践性教学平台和创新产业平台。通过产业教授和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成立产业学院,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办学,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

2.2 校企合作,搭建产业教授团队,共同支撑产业链升级。产教深度融合是校企双方共同面临的难题,产业教授将校企双方的共同诉求连接起来,将企业的技术人才和高职院校的优秀师资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稳定了人才团队,还使得这些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由产业教授组成人才技术团队,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技术研发能力。产业教授在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政校企产教融合的协同合作平台,对产业链升级和推进技术成果转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产业教授利用企业的技术研发课题带动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技术师资进行联合攻关,共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将企业市场化机制引入到学校,联合开办汇聚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的科技公司,组成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开展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并通过企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和销售,实现企业和学校双赢。

2.3 健全机制,完善产业教授聘任机制,突破技术创新链瓶颈。高职院校聘请产业教授在管理方面存在着欠缺,在和产业教授合作的早期,产业教授只是挂名,并不实际参与学校产教融合办学,他们与高职院校的关系也是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手段,很多产业教授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高职院校只是把产业教授当作门面,并没有给他们相应的技术研发权利,也没有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专业教学和科技研发工作中来,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不够健全。高职院校需要健全机制,完善产业教授聘任机制,让产业教授真正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给他们相应的权利,让他们可以在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和技术研发。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产业教授和高职院校联合攻关科技项目,在实现成果转化时让产业教授实现收益。教学中让产业教授把企业一线先进的技术经验带到课堂中,传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产教办学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境外办学如何走得更稳——以铁路高职院校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