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生产特征与效应调查分析

2020-12-21 10:50赵宝勰杨继忠赵振宁俞华林强旭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单种节本胡麻

赵宝勰,杨继忠,赵振宁,俞华林,强旭阳

(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白银730900)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栽培技术,由于能提高地膜利用效率,符合现代循环农业的少免耕节本增效特点,已经在干旱半干旱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发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1,2]。一茬新膜玉米—二茬残膜玉米—三茬残膜胡麻的栽培技术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免耕轮作种植制度[3]。为了准确掌握穴播胡麻的增收机理与效应,分析存在的问题,完善该项栽培技术,在会宁县干旱半干旱区开展了穴播胡麻生产特征与效应调查研究。

1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增产机理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的增产机理主要是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生理生化性状[4,5]。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使土壤生理生化性状得到有利改善[6]。调查表明: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耕作层土壤温度提高2.1℃,含水量增加4.5%,土壤孔隙度增加1.2%,土壤容重减少0.04 g/cm3。充分协调了土壤、水、气、热,有利促进了胡麻生长发育,提高了胡麻产量。

2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增产增收效应显著增加

从表1 可以看出,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较对照露地单种胡麻株高增加3.2 cm,分茎数增加0.4个,主茎分枝数增加0.9 个,每果粒数增加1.3 个,单株果数增加2.7 个,果层厚度增加1.1 cm,株数增加72 万株/hm2,茎数增加39 万个/hm2,千粒重增加0.2 g,产量增加406.5 kg/hm2。表明: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较露地单种节本增效显著,其生物、经济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显著增加。

表1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与露地单种胡麻生物、经济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

3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群体调节能力显著提高

通过调查,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茎数在675万个/hm2时,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2 263.5 kg/hm2,而露地条播胡麻茎数在600 万个/hm2时,其产量水平最高,达到1 825.5 kg/hm2。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主茎贡献率为62%,分茎贡献率38%;露地单种胡麻主茎贡献率为75%,分茎贡献率25%。分析表明: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较露地条播胡麻产量高,说明保证茎数以及合理的单位面积株数是胡麻增产核心和关键。分茎对产量的贡献显著增大,说明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群体有很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应充分考虑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的自我调控能力[1]。

4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经济、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4.1 节本增效

年减少地膜投入1 200 元/hm2,减少整地、耕地、回收旧地膜等费用1 800 元/hm2,减少用工75~120 个 /hm2。

4.2 生态效益

地膜多次利用穴播胡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揭地膜,能降低雨水冲刷,土壤孔隙度增加,疏松不板结,水、气、热条件较好,有利于养分的循环,提高了土壤供水、供肥性能[7]。玉米根茬直接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旧地膜的免耕和保护,减轻对农田、环境的污染,有效地保护耕地,防止了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猜你喜欢
单种节本胡麻
西南水旱轮作区周年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让云南节本增效24.30亿元
胡麻高产栽培技术
天人菊与金鸡菊幼苗生长生理特性比较
混种黑麦草和三叶草对假繁缕铬、铜及镍积累的影响
优化胡麻胶提取工艺的研究
地表深井降水在胡麻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西山区不同玉米品种混种与单种的产量比较
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无言的丰碑——记中铁一院胡麻岭隧道设计科研攻坚战
节本补贴:农业高成本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