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全程控制

2020-12-21 10:50安昱瑾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食用农药环节

安昱瑾

(张掖市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站,甘肃张掖734000)

打造出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食用农产品是当前人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因此,采用全程控制的方法分析食用农产品在前期生产、加工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工作人员着手这些根本问题,做出必要的优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这对于食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受环境、生态等方面情况的影响,可能会使食用农产品中有农药、污染物等物质附着。这些污染物具有隐蔽性、严重性的特点,并且会加大食用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若人体长期食用污染性农产品,可能会引发人体患慢性疾病。因此,要完善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环节,利用精准、完善的检测方法分析食用农产品的质量情况,不仅有利于实践安全评价标准细则,还能提高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减少污染性物质对人体机能的损害。

2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1 农药及污染物残留超标

农药、污染物指标超标会增大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隐患,包括果蔬类食品、肉制品、食用菌、水产品等。若此类食用农产品中含有有机磷复合型农药,如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等农药,不仅会污染土壤环境,还会污染食用农产品本身,进而危害人体、生物的健康(见表 1)[1]。

2.2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

市场监管是当前市场运行需要注意的,具体反映在人力分配、财力支出以及物资分配不均匀,导致某些管理步骤不精准的情况,这无疑为不良商家制造了管理漏洞,导致部分不合规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另外,由于监管项目过于庞大,且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管理不切实的情况,例如“特供”情况,会导致部分商家钻相关监管漏洞,可能导致部分食用农产品出现质量、安全、供应方面的问题。

3 提高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方法

3.1 设立控制标准

设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结合当前的食用农产品标准进行完善,如GB18406-2001 项目标准进行完善配置,有利于全面提高食用农产品的核心质量。另外,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监测要求,结合食用农产品生产、运行、销售等环节进行优化,有利于减少农作物污染方面的影响。此外,提高农业、畜牧业的管理强度,同时分析实际生产中食用农产品生产技术、产地环境以及投入情况,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稳定、安全的市场环境[2]。

表1 某地食用农产品污染情况统计

3.2 重视核心控制指标

危害分析的临界控制点(HACCP)主要是采用完善、可靠的方法分析食用农产品整套运作流程的质量控制情况,有利于避免食用农产品健康问题对人体的危害。由此,需强化核心控制指标的设计,在必要的监控软件中分析生产、加工等环节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减少这些操作环节发生问题的概率。另外,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当地食用农产品监管规定,利用多元化的项目实践技术,分析食用农产品中所含有的重金属含量(锌、铅、汞)指标情况和有机物污染(氯、磷、硫)指标情况,减少土壤生态污染的发生概率。

3.3 优化控制流程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控重点是做好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的控制,并借助相关控制规定,减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3.3.1 产前控制 产前控制需要工作人员分析出食用农产品产销地址和主要销售群体,同时做好产地、生态环境的检测工作,包括农业用水、种植土壤等方面。通过分析食用农产品种植地周围的潜在污染源,利用相关控制规定和指标分析出前期种植过程中的生产和要求,有利于实践“三废”的价值。另外,需做好生活垃圾的排放工作,根据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作出对应的垃圾排放和农药管控环节,有利于减少前期农药、抗生素使用过量导致土壤污染问题,也能防治土壤重金属超标的现象。此外,制定定期环境监控环节,优化产品的监控标准,减少不规范生产对产品优化的影响[3]。总之,完善前期净化环节,同时精准环境的修复工作,有利于构建一个安全、可靠的生产环境,从而避免生产源头污染。

3.3.2 产中控制 产中控制是为食用农产品创造一个稳态生长环境,全面提高农产品的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由此,工作人员需根据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设计出必要的保障体系,改善生产、初加工、二次加工等步骤的不科学性,确保各项工艺环节始终趋于相关标准开展,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生产理念。另外,需融入绿色、环保的生产技术,以提高作物的多样性和抗性为目的,科学的分配农药、抗生素、化肥的使用量,使农作物满足精准的控制要求。此外,工作人员需要强化虫害管理和环境管理方式,提高检疫工作强度,将所涉及的管理技术、管理要求和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好重点区域的管理和分析,避免生产出现管理、监控、实践方面的问题。

3.3.3 产后控制 产后控制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的流向情况和销售场地作出必要的管理,从而提高后期销售工作的有效性。一是工作人员需完善食用农产品的农药、兽药、污染的管理体系,如要求工作人员建立检测点,引导质检员对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定点检测,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析食用农产品的污染物、农药残留物以及重金属残留物的含量,强化监控的精准度。二是需做好食用农产品半成品的检测和管理工作,采用定点巡检的方式进行综合管控,如在精细化制度中分析作物的生产环境、施肥情况以及巡检情况[4],有利于打造出一个无公害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的循环模式,能创造出“三品一标”的认证方法,这对于提高后期的管控效率是有利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需采用全程监督、全程控制的方法做好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二次加工、监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避免食用农产品农药过量、抗生素过量等问题,减少农作物质量不高而导致食用农产品安全隐患问题,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稳定、安全的食用农产品。

猜你喜欢
食用农药环节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辣椒食用也有禁忌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冷冻食品,如何选购和食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食用芹菜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