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管理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20-12-21 01:59郝丽娜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3期
关键词:压疮护理人员发生率

孙 琳,于 宗,郝丽娜

(1.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护理,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卫生院输液室,山东 青岛 266108;3.青岛市城阳区上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科,山东 青岛 266000)

压疮主要是指患者皮肤、肌肉及皮下组织因外界压力、摩擦力、剪切力等作用力造成的局限性损失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会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1]。压疮发生时,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则会导致炎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情恶化。通过持续质量改进,能够减少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文选取112例住院患者主要研究分析持续质量管理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12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年龄为30~70(57.93±9.08)岁,住院时间在5~30(15.24±2.95)d;对照组男性患者为30例,女性患者为26例,年龄为31~71(57.79±9.05),住院时间在5~29(15.31±2.99)d。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上述一般资料纳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告知注意事项、观察体征、体位护理、皮肤清洁等。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分析压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未进行有效的压疮知识宣教,患者及家属认识不够,依从性差;(2)未建立有效的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策,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压疮缺乏足够的重视;(3)科室未指定详细的压疮预防与管理细则,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判定主观性较强。针对上述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持续质量管理小组:组长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担任,并负责整个小组的护理工作安排和实施。(2)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护理人员全面了解和掌握压疮的发病原因、临床征兆及护理错失,如护理人员经验较少可以通过“一带一”的方式现场指导。(3)规范记录: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压疮情况及生命体征,注意书写规范性。(4)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在换班时,要面对面说明患者实际情况,保证换班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患者情况。(5)制定奖惩制度:管理小组要不定期进行巡逻,了解患者的护理情况,并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情况。(6)制定例会制度:每天开展短会,主要讨论护理过程中的问题。每周开展长会,可以邀请患者家属参与,主要进行工作总结,并评估护理工作,制定护理改善方案。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受压皮肤表现为红肿热痛记为Ⅰ期,受压皮肤出现紫红色,而且出现一定的小水泡记为Ⅱ期,受压皮肤形成的水泡出现破溃与化脓记为Ⅲ期,受压皮肤的坏死组织侵入至肌肉层,颜色发黑,气味发臭,记为Ⅳ期。护理前后采用Beaden压疮评价量表评估压疮发生风险,对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不满意(0~59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百分比)、计量资料(±s)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来计算x2值、t值,观察P值大小,若P<0.05,则代表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相反。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压疮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发生2例、1例、0例、0例,发生率为5.36%(3/56);对照组分别为5例、4例、3例、1例,发生率为23.21%(13/5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率更低(P<0.05)。

2.2 两组患者Beaden评分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Beaden 评分分别为(9.49±1.52)分、(9.38±1.26)分,护理后分别为(15.38±3.26)分、(13.48±2.08)分,护理前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33例,基本满意2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43%(54/56),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0例、28例、8例,护理满意度为85.71%(48/5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研究表明,在患者入院后局部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后,若不及时干预,在48 h内则会导致压疮的发生[2]。压疮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比较常见的护理,也是体现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高质量的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持续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其重点在于护理过程管理和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质量,进而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3]。目前持续质量改进越来越受到患者与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强调“预防重于治疗”,临床上可通过Braden量表会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并且整理总结压疮管理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与管理对策,从而减少压疮的发生[4-5]。

本文中压疮发生率,通过持续质量管理后,患者压疮发生率由原来的23.21%下降至5.36%,究其原因可能是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制定压疮管理标准、预防控制方案等,对管理流程、技术操作、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从而约束了护理活动,使压疮发生率大大降低。此外,本次研究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85.71%)(P<0.05),表明持续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其护理质量。持续质量管理患者Beaden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管理(P<0.05),表明在压疮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管理对于患者临床症状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持续质量改进会对护理管理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与量化,对护理人员有更好的规范作用。压疮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中间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导致压疮的发生,因而必须规范压疮护理操作流程,通过气垫床等减少对背部、臀部的摩擦,最终减少压疮发生,降低压疮发生风险[6]。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管理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降低压疮发生率与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具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压疮护理人员发生率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