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双创”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2020-12-21 03:39楚文静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双创

楚文静

[提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推动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创新创业现状,总结优势找准短板,提出构建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措施建议,对推动西安经济转型及升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基金项目:2020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双创背景下构建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路径研究”(2020Z23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8月26日

创新创业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鼓励创新创业已经是世界各地的大趋势。本文将创新创业视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活动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西安创新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常态下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总体思路和路径构想,并以此打造西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新局面。

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及其相关研究

(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涵。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一个区间内各种创新创业群落之间及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联结传导,形成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由创新创业者、企业、政府、相关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及其所处的社会制度、市场、文化和创新创业政策等社会经济环境所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根本发展目标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为促进各类创新创业成果可持续涌现,通过将创新投入、创业市场需求、创新创业基础设施与其他创新创业主体经营管理在生态系统持续演化的发展过程中有机结合,实现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创新创业作为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新引擎,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明确指出,创新是推动创业的本质和主要手段,创业在创新中得以实现,创新也应该逐渐成为评判创业的一个重要标准,竞争性经济体系发展成败的关键在于其创新和创业活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002)从创新创业相互融合的角度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当前美国社会如火如荼的创业现象和创新型企业家的典型案例,认为无论是社会还是产业经济、公共服务机构以及企业,都迫切地需要创新创业精神,创新与创业精神的融合能够有效地让社会、经济、产业、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保持一种高度的灵活性和不断地自我更新。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恩(2005)首次在报告中描述了形成区域特色的创新行动和创业网络生态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框架和其运作模式。里昂(2006)从创新创业和网络生态系统构建的视角,探索了创新创业行动与各类创新创业组织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织结构。百森商学院伊森伯格(2010)首次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并给出详细定义。随后,其研究团队(2011)在报告中提出的百森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项目(BEEP)构建的总体框架包括政策、金融等六个子系统,并指出通过构建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改善了创新创业环境,进而也提高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的出现,我国许多学者也对这个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现有的创新创业相关学术文献主要是围绕“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特点等进行了阐述;主要围绕关于如何进行系统构建以及应该构建什么样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对相关科技创新案例的研究和选取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区域,例如美国硅谷、中国中关村等。张前荣(2015)提出实现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建立和改革创新创业的政策体制和机制,统筹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创业创新的政策协调合力。肖海阳(2015)提出通过简政放权,小微型企业的减税,教育的驱动以及中小企业借鉴国外的科技创新模式来更有效地推动和促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健康进行。雷德雨(2016)提出认为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健康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立,推进和研究如何保护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加快和发展众创空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和促进人民大众的创新创业。2015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明确指出,要继续着力加快营造良好的促进人民群众自主创新创业的环境,激发亿万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打造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强大驱动力和引擎。上海社科院(2015)也明确提出了要从宜居宜业的经济生态环境、高科技创新先锋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金融业和其他社会风险资本等着手,加快探索构建适合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二、研究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

研究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1)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的发展现状,探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与构建的内在基本机理和其核心结构性问题,为西安新时期新型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培育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2)从西安如何破解科技与产业链、创新链和科技与金融链相互割裂的关键技术难题出发,有利于分析和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科技与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脱节、科技与创新链和金融相互割裂的关键技术窘境,夯实新经济发展时期的西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3)本文结合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特点及世界创新发展经验与中国实践,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决策路径与具体实施对策,有助于社会政府部门和学术界进一步深化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刻理解和正确认识,从而为其决策服务。

三、西安创新创业发展现状

2017年,西安市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新西安、新经济、新活力”首届世界西商大会,一场重量级的创新创业“群英会”在西安精彩上演。同年,西安市市政府发布了《“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提出加快构建“5552”的多元化成长格局,即以覆盖西安市高新区、曲江新区、碑林区、长安区、雁塔区五区为创新创业主活动阵地,以校区、院区、园区、街区、社区五区联动为主要发展途径,到2021年全市建成500个以上众创空间的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区,众创空间总建筑面积预计将达到2,000万平方米以上,以此来努力打造“创业西安”的第一品牌。2018年1月30日,腾讯双创小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腾讯双创小镇项目预计建设总投资约160亿元,总用地及规划建筑面积87万多平方米,包含特色园区、主题社区与商业街区三部分,最终建成集创业、办公、生活、娱乐等配套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示范区。2015年通过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将通过进一步拓展创业创新空间、提升创业创新公共服务、激发多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活力等六大政策举措,释放多层次主体活力。具体包括:(1)加快构建多层次创业创新空间,加大对创业空间建设的政策支持。(2)大力支持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商事服务管理制度的市场化改革。(3)进一步扶持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科技人员的创业创新,引进一批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和优秀创业团队成员回国发展。(4)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技术和资金支撑,加大对创业空间建设和使用的政策优惠力度和补贴,加大落实创业企业税费减免等的优惠政策。(5)进一步支持创业企业直接对外融资,推进创业贷款等多途径的普惠金融扶持政策。(6)丰富创业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多层次创业创新环境。

可以说,西安近年来出台多项措施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大大增强了西安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建设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西安作为西部城市,创新创业实力总体较弱,创业起点较低,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储量较少,创业热度不高,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补贴推进孵化器建设,但是孵化器运作效果并不理想,以及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不健全,尤其是金融支持是目前一大短板。所以,构建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盘活存量资源、补齐短板,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西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形成“研发-转化-生产”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以公共财政、金融科技、服务、文化等为主要支撑,构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格局,营造系统协同的西安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超越传统模式的“政府、企业、科研、用户、自然”五重螺旋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西安应以“创新、创业、创投、创客”联动发展作为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着力点。总体来说,以创新推动西安产业经济发展为战略主轴线,以金融创投为基本保障,培育和鼓励引导创客从事产业技术创新,以产业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推进产业升级。具体来说,可以从培育创新创业主体(其中核心主体包括企业、科研组织和用户,辅助主体包括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孵化机构等);搭建平台;构建相应保障机制,如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政府支撑体系,壮大优化金融科技规模和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从基础设施到区块链、云平台和大数据的科技综合服务链;支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加强人才引进战略等多方面合力构建支撑西安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一)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西安的创新创业主体主要包括科技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介和服务机构等。科技企业是创新主体和创业活动的主要执行者,是创新创业核心主体,是重点扶持和建设对象。大学和科研机构往往是西安的科技成果和优秀科技人才的主要生产者,决定西安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其可持续性。西安的政府机构往往具有通过其制定的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和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引导创新主体创业的意识和能力。金融机构往往能够为这些创新主体和创业型企业提供资金,除传统的商业银行外,作为高风险的新科技领域,更需要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帮助和辅导这些创新企业的上市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市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如何构建专属于西安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就需要上述市场主体协调一致、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西安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以西安高新区为引领,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孵化服务中心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建设一批大型的和具有高度国际化和影响力的众创空间;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和特色鲜明的新型创新创业小镇。形成“一带三区e商圈”(其中包括环大学城综合技术创业带、新兴产业综合创业服务示范区、文化创意创业服务示范区、工业现代化配套示范区、传统商圈电子商务一体化)的产业综合体和联动发展的整体格局。

(三)構建创新创业保障机制。首先,完善政府支撑体系。如制定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先采购创新创业型企业开发的产品;对创新创业型主体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其次,优化金融服务体系。如强化创新创业信贷担保制度,引入风险投资,借助资本市场扶持有发展前景企业上市等。最后,构建多维服务体系。除了搭建中介服务机构外,更要建设从基础信息到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的科技服务链,注重软硬件综合实力提升。

(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办好西安创新创业大赛、西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等综合性活动,举办高层次创业沙龙、创业高峰论坛、创业人才训练营等公益性活动,为更多的创业者和个人提供指导,对机构开展创业培训等公益性活动,建立完善的创业辅导培训制度,鼓励拥有丰富创业经验和资源的优秀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创新创业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进一步强化对舆论的引导,形成社会共识,通过大众媒体宣传创新精神和创业代表人物及其先进事迹,提高企业和民众的自主创业和创新意识,激发社会公众创业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查晶晶.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9).

[2]熊彼特.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与创新理论[M].北京:中国商务印书馆,1990.

[3]张贵.创新驱动新发展方向与京津冀区域创新行动和创业网络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领导力创业之友(理论版),2016(07).

[4]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5(06).

[5]雷德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10).

[6]桂丽.企业自主创新财税支持政策选择研究[J].商业时代,2008(16).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双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