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2020-12-21 03:40
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卡住缝隙血液循环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独特的熊孩子,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亲自上手试一试。普通的熊孩子是破坏身边的事物,而这种熊孩子最后往往是伤害了自己。

最近有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故事的主角就是一名这样的熊孩子。他趁大人不注意,把脑袋塞到了痰盂里,结果却拔不出来了。最后家长只能把孩子送到消防站,将痰盂切开,这才将孩子救出。

生活中,不仅是孩子,很多大人都信奉这样一个观点:能进去,就一定能出来。但层出不穷的各種新闻表明,有些缝隙进去容易,出来难。

为什么有些缝隙进得去却出不来?这个锅,还得人体自身来背。

人本身的身体构造,决定了很多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以人的脑袋为例,当脑袋伸进一些孔洞、缝隙时,上部的脑壳是较为光滑的,摩擦阻力较小,更容易进入。而且圆形的构造更类似一个楔子,会将障碍物向两边挤,更容易挤入缝隙之中。而当我们的脑袋想要退出这些缝隙时,就需要先将方形的下巴探出去。方形的结构相比圆形的来说,很容易被障碍卡住,因此也更难挤出栏杆。

此外,体表皮肤的弹性,也是导致“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原因之一。有的人可能会产生疑惑:“有弹性,不是该更容易进出吗?”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以手指戴戒指为例,当我们戴上戒指的时候,指尖皮肤是被我们拉紧的,这就导致戴上戒指时,指尖部分的手指会变得更细,戒指也就容易戴上。而当我们尝试把戒指拔下来时,戒指就会拉动这些肉,堆积到戒指前进的路上,阻碍戒指拔出。对于身材比较丰腴的人而言,皮下脂肪更多,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戴上戒指拔不下来”的情况。

除了人体自身结构和体表皮肤弹性,血液循环导致的肢体末端肿胀,也是导致“进去容易出来难”的一大元凶。人的血液循环都是从心脏出发,到达肢体末端,然后再从静脉返回心脏。当身体的一部分被异物卡住时,血液循环受阻,静脉血液堆积,就会导致肢体末端肿大。刚进入缝隙时,充血还不明显。但是随着进入缝隙的时间变长,这种充血肿胀现象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导致被卡住的部分更难取出。

这种情况会更危险。一方面,肢体的肿胀会随着时间发展越来越严重,导致被卡住的部分愈加难取出;另一方面,过长时间的充血肿胀还可能会导致部分肢体坏死,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

所以,尽量克制住自己熊孩子一般的好奇心,不乱钻,才是远离卡住危险的最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卡住缝隙血液循环
老屋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空中翱翔
缝隙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我的美丽画册
认不出了
喉咙被刺卡住时应该怎么办
乐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