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2020-12-21 03:47程建平汪本福章桃娟李阳张枝盛杨晓龙彭成林杨小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稻虾小龙虾稻田

程建平 汪本福 章桃娟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彭成林 杨小红

摘要:近年来,湖北省部分地方因水稻种植效益比较低,出现“重虾轻稻”、水稻种植方式与技术粗放、不规范等现象,影响了稻虾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生产率和水稻种植效益,实现稻虾双轮驱动、均衡发展。

关鍵词:稻虾共作;机插;同步侧深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5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20-0029-03

DOl: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06

“稻虾共作”模式因其较高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广阔的市场前景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湖北省潜江市探索出了“稻虾连作”模式,该模式在种植水稻后养殖一季小龙虾,既提高了稻田资源利用率又增加了稻田经济效益[1]。后经十多年的探索完善,由“稻虾连作”发展成“稻虾共作”模式,将过去的“一稻一虾”改为“一稻两虾”,不仅再次提高了稻田的综合利用率,而且完善了“稻虾连作”模式[2]。“十二五”以来,稻虾共作模式因其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快速发展成湖北省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种、养、销、加、吃”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稻虾产业的迅速崛起,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近年来,湖北省稻虾种养面积快速扩大,部分地区因水稻种植比较效益低,出现了“重虾轻稻”、水稻只种不管、田间生产方式及技术多样化,造成概念上、技术上、观念上的一些混乱[4]。因此,协调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关系,普及稻虾标准化生产技术,帮助农民掌握正确的稻虾共作种养技术,对有序引导和推动稻虾产业发展,实现稳粮增效、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多年的试验和示范,总结了湖北省稻虾模式下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提高稻虾共作模式下劳动生产率和水稻种植效益,实现稻虾双轮驱动、均衡发展。

1 湖北省稻虾共作现状

2018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发展稻虾共作面积超38.07万hm2,小龙虾总产量达81.24万t,2018年全省共有千亩示范基地200多个、万亩示范区12个,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8个,稻虾种养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5]。2019年湖北省稻虾共作面积超过43.33万hm2。湖北省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1.5亿美元,位居中国第一。湖北省已经打造了区域公共品牌“潜江龙虾”和“潜江虾稻”,其中“潜江龙虾”经权威机构评估,品牌价值达到203.7亿元[6]。目前,稻虾产业已成为湖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特色产业,是湖北省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也是特色产业的代表。

2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机插关键技术

2.1 品种选择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种植宜选择具有丰产优质、生育期适宜、抗倒伏、抗病虫、株型紧凑等特性的品种。为提高稻虾共作模式的经济效益,延长春季小龙虾捕捞期、推迟水稻栽插时间和秋季提早水稻收获期是提高小龙虾收益的必要保障,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生育期要求较为严格,品种的生育期要考虑与小龙虾捕捞结束时间合理衔接。一般而言,稻虾共作模式第一季小龙虾捕捞时间在6月上、中旬结束的稻田,可选择生育期在120-135 d的中稻品种或一季晚稻;第一季小龙虾捕捞时间推迟到7月上旬结束的稻田,可选择生育期在125 d以内的晚稻品种。同时,稻虾共作模式因稻田冬春季长期淹水致病虫害发生、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机械承载力都发生改变,所选择的品种也要求具备抗倒伏、抗病虫、株型紧凑等特点[7]。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所采用的机械化、轻简化种植方式和满足不同加工企业需求等因素选择品种。推荐选择鄂丰丝苗、虾稻1号、华润2号、广两优5号、丰两优香1号、鄂香2号、桃优香占、泰优398、美香占2号和万象优982等优质稻品种。

2.2工厂化育秧

2.2.1 播种杂交稻每公顷备秧盘300张,用种量22.5 kg,常规稻每公顷准备秧盘375张,用种量45kg。种子催芽前先晒种1-2 d,选用咪鲜胺药剂浸种。采用水稻秧盘育苗精量播种机(流水线)精量播种或人工播种。播种后的种子经暗化处理2-3 d,种子出芽0.5-1.0 cm,即可移送大田或育秧棚内摆盘育秧。

2.2.2 秧田管理小苗1.5叶前主要是提温保湿,促进快出苗、出齐苗。1.5叶后注意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齐苗后每公顷喷施2.5%咯菌腈悬浮剂150 mL对水225 kg防病;移栽前喷施1%尿素水作送嫁肥,并喷施送嫁药,防治稻蓟马与二化螟。

2.3 大田耕整

稻虾共作田因冬春季长期淹水浸泡,淤泥较深,传统的轮式拖拉机耕整作业易发生陷机现象,因此,稻虾共作大田耕整推荐使用履带式拖拉机。移栽前5-7 d将稻田水缓慢放干,让小龙虾顺水爬入养殖沟中,耕整时采用浅旋耕,耕层深度80-120 mm。耕整后田块表面高低差距不超过3 cm。泥浆深度为3-5 cm,水深为2-3 cm,沉实1-2 d,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

2.4 机械栽插

秧龄17-20 d、叶龄3-4叶时开始机插秧,机插前大田只留薄层水。为防止陷机现象,插秧机建议使用高速柴油版(14 kW以上)插秧机作业。杂交稻插秧株行距调节至14.0 cmx30.0 cm,每公顷插22.5万穴左右,每穴2-3苗;常规稻插秧株行距调节至12.0 cmx30.0 cm,每穴3-5苗,每公顷22.5万-28.5万穴。要求漏插率小于5%,漂秧率小于3%,伤秧率小于5%,机插深度1.5 cm。

2.5 大田管理

2.5.1 施肥要结合水稻品种类型(籼稻、粳稻)与生育期长短、品种需肥特性、稻虾田土壤肥力、小龙虾养殖年限和所施用的肥料类型与氮磷钾配比等综合因素进行施肥。

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未取食完饵料及小龙虾排泄物等为稻虾共作稻田提供部分肥源,其稻田氮肥施肥量一般较常规稻田减少10%-40%,随着养虾年限(5年以内)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水稻施肥量。一般稻蝦共作1-5年,每年施氮量相对上一年下降10%左右,稻虾共作5年以上的稻田,水稻施氮量基本维持稳定,只占常规稻田氮的60%~70%。氮磷钾(N:P205:K20)三要素施用比例以1.0:0.5:0.6配方为宜,并配合施用硅肥和锌肥。氮肥按4-3-3(即基肥占40%,返青分蘖肥占30%,穗肥占30%)或5-3-2(即基肥占50%,返青分蘖肥占30%,穗肥占20%)比例运筹施用;钾肥按6-4或5-5(即基肥占60%、穗肥占40%或基肥、穗肥各占50%)比例运筹施用。禁止使用对小龙虾生长有毒有害的碳酸氢铵与氨水等肥料。

①基肥:稻虾共作模式水稻生产中,所有有机肥和磷肥全部用作基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40% -50%,钾肥占总施钾量的50%-60%,另外可施硅肥60-120 kg/hm2,增强水稻抗倒性。所有基肥应在整田耙田时全部撒施,提倡使用带同步侧深施肥装置的水稻插秧机同步侧深施肥。

②分蘖肥:于移栽后7-10 d撒施,施用量占总施氮量的30%左右。

③穗肥:于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晒田复水时)进行,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20%-30%,施钾量占总施钾量的40%-50%。生育后期要注意看苗追肥,适当控施氮肥,防止肥料过量导致贪青迟熟。

因稻虾共作模式习惯用石灰消毒或防治蓝藻,田间土壤pH高,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酌情叶面补施锌肥。

2.5.2水分管理水分宜采用薄水插秧(水层1.0-2.0 cm)、寸水活棵(3.0-4.0 cm)、浅水分蘖(5.0 cm左右)、够苗晒田、抽穗后干湿交替、收获前7-10 d断水的方案进行管理。因稻虾共作田一般是地下水位较高的低湖田、冷浸田改造而成,加上稻田土壤常年处于淹水状态,因此土壤有潜育化程度加重、土壤还原性强、有害物质含量较大、通透性差的特点,不利于水稻根系活棵和发育,机插条件下较小的秧苗易出现僵苗现象[8,9];根系生长受限也使后期倒伏风险大;同时田间湿度大,也加大病害重发风险。生产中除要注意选择抗倒伏水稻品种外,还要加强田间开沟排水和晒田。晒田需强调适度早晒、重晒田,稻虾共作年限越长越要重晒,所有田块需晒到田中开小裂,见白根,以确保水稻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子粒饱满、后期不倒伏。

2.5.3病虫害防治稻虾共作稻田水稻病虫害一般年份发生呈现“一轻二重三平”的规律,即二化螟发生轻,稻曲病和稻瘟病发生重,纹枯病、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发生与常规稻田持平。针对上述病虫害发生特点,结合小龙虾安全生长的需要,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要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全优先、绿色优先,少用甚至不用化学农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不得超量使用农药[10]。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①物理防治:稻虾共作区每2.67-3.33 hm2安装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控制稻飞虱、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杀虫灯的使用应集中连片,且能与多种绿色防控技术合理兼容。

②农业防治:一是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强化晒田,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含氧量,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提高水稻抗逆能力;增施磷钾肥,防止后期贪青晚熟加重穗期病害发生。二是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苗期至分蘖期稻蓟马、二化螟和稻瘟病。三是田埂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

③生物防治:应用生物农药代替化学农药,杀虫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等,杀菌剂可选用井冈霉素、四霉素、申嗪霉素、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等。同时可开展性诱剂诱杀和释放赤眼蜂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降低田间害虫基数。

④化学防治:以环境友好型低风险药剂为主,稻田除草剂采用扫弗特、双唑草腈封闭,种子处理可以用肟菌酯十异噻菌胺,杀虫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三氯苯嘧啶、烯啶虫胺和氟啶虫胺腈等,杀菌剂可选择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三环唑、戊唑醇、肟菌酯、噻呋酰胺等,禁止使用菊酯类、有机磷类、阿维菌素类、吡蚜酮、稻瘟灵、苯醚甲·嘧菌酯等对小龙虾有毒性的农药。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注意精准施药,提高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无论是生物防治还是化学防治,要做到农药使用量和施药时间精准,优先采用无人机飞防的统防统治技术。

2.6 机械收获

收获前7-10 d将养殖沟中水位逐渐落干至田面以下30 cm,黄熟期抢晴机械收割,收割时秸秆留茬高度为35-40 cm。建议采用宽履带收割机械作业,防止陷机。收获后3-4 d即可早上水淹没稻田。

3 小结

稻虾共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的收益,而且国家对水稻生产的政策不断向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等地)稻虾共作模式发展迅猛,已达80万hm2左右,其在夯实粮食产能、提高稻谷品质等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农户在稻虾田里种好稻、种优质稻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2012年至今在湖北省各个稻虾主产区的试验和示范成果,针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生产的特点,总结形成稻虾共作模式下的水稻机插栽培技术,为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生产实现省工节本增效、优质绿色丰产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林,赵亚东,稻虾连作种养模式[J]农村新技术,2007(2):18.

[2]陶忠虎.湖北潜江稻虾共作操作规程通过专家评审[J].渔业致富指南,2013(11):8.

[3]马达文,汤亚斌.2018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R].武汉: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2019.

[4]曹凑贵,蔡明历,稻田种养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鲁国梁,程建平,汪本福,等.突出“六个强化”推进稻虾产业发展[J]咨询与决策,2018( 11):9-11.

[6]苏章锋.潜江市稻虾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 10):35-36.

[7]汪本福,张枝盛,李阳,等灰色关联度法在湖北省稻虾专用优质水稻品种筛选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70- 73.

[8]代觉堂,田同勇,田应军.潜江市稻虾共作田机械插秧存在的问 题及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 12):45-47.

[9]侣国涵,彭成林,徐祥玉,等,稻虾共作模式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61-68.

[10]汪本福,杨志勇,张枝盛,等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711-4713.

作者简介:程建平(1968-),男,湖北天门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栽培与生态学研究,(电话)13277099386(电子信箱)chjp609@163.com。

猜你喜欢
稻虾小龙虾稻田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稻田摸鱼记
小龙虾
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
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