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思维对投资的重要性

2020-12-21 03:46林伟萍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0年48期
关键词:特斯拉消费

林伟萍

“我们并未刻意去追求投资结果,本分的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情,结果是很自然的事。”2020年11月29日,成都,《红周刊》专访了深圳市新思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广斌先生。这也是他2007年以来首度接受媒体采访。

韩广斌表示,新思哲取得的优秀成绩,是缘于正确的投资哲学框架的树立,能不断纠正投资中的认知偏见,不断去纠错,去解决投资中“似是而非”的问题。他相信长期主义,认为价值投资除了强调基本面,还要有思辨哲学思维、心理层面、全球视野等综合素质。

本次专访中,韩广斌系统的阐述了新思哲的投资哲学,并以此延伸出对公司的选择标准。

韩广斌非常看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他认为上市公司老板多、企业家少,投资要通过企业家找到公司的“魂”。他认为核心资产周期永久持续,但公司或不断更迭。对于消费核心资产公司,他会始终保持一定仓位。科技领域的机会,他会更看重To C业务的企业,因为这样的公司可以按消费股去理解。

“菜鸟”心态、开放思维用哲学解决投资中的“似是而非”

《红周刊》:新思哲产品10年期年化累计收益率全国第一,帮投资人“慢慢变富”的秘诀是什么呢?

韩广斌:这只是做着做着自然出现的结果,之前我们对此并未做预期。如果让我总结,是我们解决了投资方法论的问题,也就是建立了正确的投资框架和体系。这很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投资会很累、很痛苦,长期也做不好。这是投资哲学问题,而哲学框架中最主要的是开放。投资也一样,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探究事物本源。这有助于在投资中打破认知偏见,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红周刊》:这也是“新的哲学、新的思考”,新思哲名字的形成?

韩广斌:是的。最初做投资是为了生存和爱好。但碰壁太多了,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后来是通过对西方投资方法论的学习,慢慢接触到哲学层面,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在现有投资哲学框架下,我们承认投资很容易犯错,别人投资犯错也很正常,只要改了就行。

同時投资就是要本分的坚持做一些正确的事情,要有战略定力,专注于长期。面对投资过程中各方面压力,有时候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红周刊》:新思哲所有产品都无清仓止损线,为什么这么设计?

韩广斌:其实多数回撤控制都是以牺牲长期收益率为代价的,不设止损线,不等于不控制风险。新思哲会通过配置卓越的企业,形成多维度、风险收益比最高的投资组合。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同时,加一些宏观策略来对冲潜在的风险。我们从成立到现在从来没有负债,对冲工具运用的也很克制,基本不用杠杆。基本依靠内生增长,不对外销售,这样能够比较好的隔断外部的压力,让我们更专注的聚焦于投资的本源。

《红周刊》:投资是概率题,其中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

韩广斌:投资重点就是解决似是而非的问题,因为黑白分明的问题市场已达成共识。例如,一家企业看起来很好,是真好还是假好?短期看起来很好的企业,长期也会发展很好吗?

《红周刊》:怎么解决似是而非的问题呢?

韩广斌:要意识到人都是有认知偏见的。要保持开放思维。“改革”意味着“纠错”,“开放”意味着通过与他人沟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投资过程中要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市场的声音。

例如,觉得某家公司质地特别好,但后续的反馈和设想不一样,就要反思投资逻辑,此时可能就会发现一些错误。当然,这不意味着需要对很多小的细节或信息噪音过度关注,还是要抓主要矛盾。

例如,过去10年,科技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构成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投资者从“意识不到变化”到“意识到变化”,就是一个纠正错误的过程,如果能前瞻性的看到能够影响到未来的大变化,那对取得投资高收益就有很大帮助。

用“养猪理论”找优秀到卓越的公司选择在企业成长最快的阶段介入

《红周刊》:说说具体的投资,新思哲有很多自创接地气理论,如“养猪理论”。要投资那些处于体重从50斤往200斤长的公司,那该如何把握介入时点?

韩广斌:“养猪理论”倒真是我发明的(笑)!因为我小时候养过猪,知道猪在体重50斤到200斤的时候成长最快,所以投资过程中最好选择在上市公司成长最快的阶段启动时介入。也就是投资于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

例如,此前我们对特斯拉的投资,是在特斯拉市值30亿美元的时候就发现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潜力,当时特斯拉的产量极少,甚至不少美国投资人对这家公司都不太了解。在2013年埃隆·马斯克宣布特斯拉可能盈利当天,特斯拉市值40亿美元的时候我们重仓买入,当天股价涨了16%,后面几个月的时间股价就涨了几倍。

特斯拉从持续烧钱到开始盈利,表明这家企业不会死掉,这是重要的转变。而这其实都是公开的信息,我们所做的就是通过分析找到差异化的投资机会。但目前我们没有特斯拉的持仓。

《红周刊》:卖出的原因是什么?卖出后特斯拉股价还在上涨,有没有遗憾?

韩广斌:当时有人跟我说特斯拉市值会达到1万亿美元,但它市值涨到300亿美元以后我就看不太懂了。事后看市场大部份人都知道腾讯和特斯拉是牛股,但能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没有几个。

我们要接受投资过程中的“不完美”,不要患得患失,把握自己能把握的、看得懂的、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就可以了。每天都是崭新的一天,我们会重新审视我们的牌面和投资组合,前途总是光明的。当然,也不能固守能力圈,能力圈需要不断拓展。

截至12月18日收盘,特斯拉市值6000多亿美元,可能早就已经是2000斤的“猪”了。

韩广斌:的确,消费、医药等龙头公司都涨了很多,给投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消费是我长期看好的领域,因为人们衣食住行领域的消费需求永远存在,所以对消费股会一直留有一定的仓位。

当前各细分行业消费龙头股估值都稍微有点高,我们对前期重仓的消费股仓位会有所调整,消费股整体占比会有所下降。但只要持有的时间足够,消费龙头股的股价即使回调也还会涨回来。当然前提是,公司一定是行业龙头。

未来对于消费股里的新业态会积极关注。有些市值一两百亿或者三四百亿的小企业我们也会关注。在行业成长过程中,如果企业管理层有企业家精神,将是特别好的投资标的。

投资考验的是各位投资人穿越周期的前瞻性,建议投资者可以关注港股消费、互联网和传统行业龙头股的机会,会比A股机会更大一些。

用消费股投资逻辑挑选ToC科技股5G或在2021年迎来真正商用元年

《红周刊》:说到港股,国内优质的互联网龙头都在海外上市。您用消费股逻辑来投资Facebook、腾讯控股等海内外科技巨头,就像巴菲特投资苹果也用消费股的逻辑去看,这些科技龙头与消费品投资逻辑有哪些相通之处?

韩广斌:我们投资To C领域的科技公司较多,To C领域的科技股和消费股是类似的,都是提供与人相关的服务。例如,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大牛股阿里巴巴、腾讯都是To C领域的公司,淘宝天天在用,微信天天在用,新生代销售电商代表拼多多也是To C的业务,只不过发展和布局比传统商超更迅速。

《红周刊》:那如何寻找科技公司估值的锚?

韩广斌:如果用PE去估值,永远都投不到科技股。投资科技股要看整个市场空间和前景。例如,14亿人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全球市场的空间有多大、该公司当前行业竞争格局中的行业地位、公司组织等方面做前瞻性判断分析估值。

《红周刊》:当前5G逐步进入场景落地期,您曾表示,中国AR领域有望诞生世界级的公司。目前有合适标的吗?

韩广斌:还没发现。5G确实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但5G建设刚开始,目前基站数量仍在扩充中,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跑出来。从我的判断来看,明年才可能是5G商用的元年。

不要对重资产周期股有偏见某些头部公司科技含量很高

《红周刊》:您对重资产且行业周期性明显的汽车、工程机械行业比较关注。看重的是其阶段性投资机会吗?

韩广斌:确实是阶段性机会。很多人不愿意投资重资产公司,认为是“傻大黑粗”,但某些头部公司科技含量很高。

如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原来5万多员工,目前仅1万多员工,自动化程度很高,已经是典型的高端智造企业了。对比日本的小松、美国的卡特彼勒等几家全球机械制造巨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上升。而从行业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来看,过去几年都是向上的。

所以这些公司也符合我们的周期理论以及养猪理论。但未来这种周期能否持续,我觉得可能存在不确定性。

其实除了工程机械,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在挑战行业全球老大的地位,这是国内各行业龙头所处的大格局。例如,手机产业链几乎都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关键产业链也基本都在中国,其中,特斯拉在上海开工厂后行业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红周刊》:对于A股特斯拉产业链或新能源汽车个股,您是否会重点关注?

韩广斌:特斯拉产业链公司,因为是ToB的生意,不是我们的强项,所以没太关注。而国内新能源车多数在海外上市了,A股的比亚迪我们没投资,但这不代表不看好,现在它相较于早期已经有了一些实质的变化,例如,它的新能源车电池、IGBT系统都是自己研发的,竞争力在行业中也比较强。这也给我们一个感悟,认真专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坚持多年,终会有收获。这也让我们投资上会更坚定长期主义。

好公司成就市场对价投的认可多和高手交流 但别被带跑节奏

《红周刊》:“长期主义”在国内也越来越受认可。A股的投资风气和10多年前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韩广斌:价投受到认可,正是资本市场30年发展的缩影,最终还是好公司才能跑出来,也是这些好公司成就了国内的一批价值投资人。但价投不能被单一标签所固化,如僵硬划分价值股和成长股,其实价值和成长是一体的。价值投资除了强调基本面,还要有思辨哲学思维、心理层面、全球视野等综合素质。

《红周刊》:开眼看世界的全球视野,也是在您27年的投资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吧。

韩广斌:是的。亏钱的教训总是最深刻的。2008年和2018年是投资生涯中仅有的两个净值回撤年度,其中,2008年作为个人投资者,当时净值回撤了50%,最为惨重。我高位离场了,但随着沪指从6000点跌到3000点,再次满仓进场。我忽略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从这之后我们加强了全球研究,对金融危机和泡沫机制也进行了研究,争取具备更宽广的全球视野。这使得我们在2015年“股灾”中应对比较从容。

如今我们仍会关注美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情况,例如,美联储“放水”规模变化、负债表每周数据变化;美国大选走向对全球资本市场和资金流向的影响等。我们认为包括我们在内的国内投资者对更大的基础市场——债券市场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它对宏观变动更为敏感。

《红周刊》:最后也请您给《红周刊》读者一些投资建议吧!

韩广斌: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第一,都要相信长期主义。相信把一些本分、基础的事情做好,长期将带来可观的回报。第二,对于回报不要太急躁,投资预期不要太高。投资最重要的是1.2的n次方,20%的回报率,经过努力、专业的操作,是可以做到的,达到时更不要贪心。长期积累,威力很惊人。第三,资金在滚雪球过程中,心态要放平和,追求长期的复合收益率,慢就是快。第四,基本的数学概念要有,有些账要算清楚。例如,有些P2P年化借贷成本高达18%以上,全球顶尖机构的年化收益率都很难达到这个水平。所以负债时,一定要小心。第五,想做专业投资者,好的投资机会并不多。所以一定和最优秀的人打交道,和最优秀的企业家打交道。我喜欢和投资高手交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不要被投资高手带跑节奏,因为再牛的人也会犯错,即使和投资高手交流,也要有独立的观点。

(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或賣出推荐!)

猜你喜欢
特斯拉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降级了吗?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为Model 3上市 特斯拉工厂占地面积将翻番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电动汽车血泪史:特斯拉从中能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