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新疆虎绝迹原因探析

2020-12-21 03:48李明睿赵兴慧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10期
关键词:塔里木河流域瓦尔斯塔里木河

李明睿 赵兴慧

一、塔里木河流域新疆虎的活动分布及特点

(一)确认存在

最早记载新疆有虎存在的史料是新疆三大山系的岩画,证实新疆在距今1.5万年前已有虎存在,苏北海先生所著《 新疆岩画 》对与虎有关的岩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与记载。天山南麓的岩画记载了有关虎捕猎大角羊的内容,生动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该地区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状态。位于库车县西部的克孜尔石窟中仍保留有13幅虎的壁画,或是全身虎像,或是虎头,或是群虎争食。这说明龟兹古国时期,塔里木河流域有虎存在并已为人类所认知。

最早记载塔里木河流域有虎的文献是《 穆天子传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是《 西王母吟 》中对虎在“西土”生存状况的描述。

近代外国探险家对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记载。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曾先后五次到中亚探险,并两次到罗布泊探险,其在著作《 走进罗布泊 》中详细记载了罗布泊地区新疆虎的活动状况,“村周围全是森林,鸟儿群集,芦苇丛生,草丛中有老虎出没”,普尔热瓦尔斯基曾多次企图捕捉当地的新疆虎但都未成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于19世纪末到达罗布泊,并从当地猎户手中购得一张新疆虎皮,现保存在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

综上所述,自原始社会时期到清代末期,塔里木河流域都有新疆虎分布,并为当地居民所认知,与当地居民产生了互动联系。

(二)分布状况及特点

乡土志是反映某一地方自然地理、人文物产等概况的一种志书,从乡土志中可大体判断新疆虎当时的地理分布状况。清代光绪、宣统年间《 伊犁府乡土志 》《 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乡土志 》《 塔城直隶厅乡土志 》《 绥来县乡土志 》《 阜康县乡土志 》等都记载当地有虎存在。

外国探险家记载了在塔里木河流域生存的新疆虎的踪迹。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亚洲内陆探险时说,“只在新疆遇到过老虎,新疆北部的伊犁河谷比较多,在天山脚下、西湖附近和木固尔台沼泽地的芦苇丛中有时也可遇到老虎。但总体上说,北疆的老虎较少,而南疆的老虎则比北疆多得多,大片的原始森林为老虎提供了安全、隐蔽的场所”,“现在老虎最多的地方在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罗布泊、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流域”。普尔热瓦尔斯基曾形容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像狼一样多。普尔热瓦尔斯基认为新疆虎在南疆的塔里木河流域分布更加广泛,较为清晰地记载了新疆虎分布的具体地理位置。之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以及日本探险队一行人印证了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观点,在叶尔羌河、和田河、罗布泊都发现了大量的新疆虎。

清光绪末期,新疆虎的数量开始大幅减少,至20世纪20年代基本绝迹。普尔热瓦尔斯基从麻扎塔格山到和田河下游途中曾说,“在和田、策勒、于田等大片绿洲周围,随着许多茂密森林遭到毁坏,渐渐看不到老虎了”。

根据清代地方志、文人诗篇和外国探险家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清末前,新疆虎广泛地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山间河谷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数量远多于北疆地区,水域附近的芦苇丛、沼泽地、胡杨林等是新疆虎的栖息地。

二、新疆虎绝迹原因分析

(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1.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变迁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迁对新疆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栖息地环境的变化。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山间河谷和冲积平原地区,水域附近的芦苇丛、沼泽地、胡杨林等是新疆虎的栖息地。根据生态学的整体性原理,清末塔里木河流域年平均气温的升高以及气候的干燥化,致使当地土壤的干旱化程度加剧,植被的生长因此受到制约,植被覆盖率以及绿洲面积逐渐减少。一方面,这使得新疆虎的栖息空间缩减,迫使其活动区域与当地人类活动区域相重合,进而发生人虎冲突事件,人类捕杀袭击牛羊等牲畜的新疆虎,致使其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气候干燥使当地食草动物的食物短缺,处于食物链底端的食草动物数量减少,进而间接使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新疆虎数量减少。

2.塔里木河流域水文变迁

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对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有重要的意义。塔里木河主要由和田河、叶尔羌河和阿克苏河汇聚而成,流域面积十分广阔,是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虎的直接饮水来源,同时,塔里木河直接塑造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山间河谷地形是新疆虎的主要栖息地。水流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草地、芦苇、胡杨树等栖息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又决定着新疆虎所捕食的草食性动物的生存状况。清代塔里木河及其支流呈衰退趋势,主要表现为水量减少、河流改道以及断流等方面,严重影响着新疆虎的生存。

(二)人类活动

1.塔里木河流域的屯垦活动

清末,塔里木河流域屯垦事业迅速发展,屯垦面积不斷扩大,迁入人口不断增多,人类的活动空间随之膨胀。屯垦事业的发展使新疆虎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适宜新疆虎以及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区域大幅缩小,之前相对平衡的人地关系被打破,处于弱势地位的野生动物数量因此急剧减少。

2.生活习俗与林木砍伐

新疆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将丰收的小麦直接加工成馕,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馕具有易保存、耐干燥的优点,便于携带。居住方面,塔里木河流域的居民多建造木结构和生土制房屋,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同时,当地居民为了抵御冬季严寒,会在房屋内部修建壁炉,在寒冬来临前储备足够的薪柴以备燃烧取暖。

上述生活习俗都建立在对薪柴的高需求基础上,而薪柴来自于对树木、灌木的大量砍伐与樵采。虽然当地的生活习俗是长期存在的,但清末人口的急剧增长使这些生活习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加剧。人类大量消费植被的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植被的消费超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生态平衡被破坏,使得绿洲荒漠化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危及新疆虎以及当地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

3.水利工程

清代以前,新疆基本维持着“南农北牧”的格局,塔里木盆地尤其是依赖塔里木河流水系灌溉的绿洲农业区是新疆农业最为发达的区域。

清代,南疆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塔里木河流域农田灌溉设施发展迅速,渠道纵横。但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南疆的兴垦和农田水利建设仅以开地增产为最终目的,对水系流域绿洲并无宏观规划,农田水利管理较为粗放,各区各庄各行其是,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争水矛盾并愈演愈烈,多是因为上游开垦加剧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事实上,由于多数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进而需要更多的灌溉用水满足生产需求,由此触发了争水矛盾,陷入恶性循环,可见上下游之间的联系密切。另外,若上游开发加剧,下游必成旱荒,复被沙漠侵蚀,此为必然之现象,塔里木河干流尾闾在清末民初不断向上游回缩的趋势就是证明。而这种粗放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三、结语

塔里木河流域自古就有新疆虎存在,曾广泛分布于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沿岸的绿洲地区,并且具有与人类的生存区域高度重合的分布特点。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是造成新疆虎数量在清末后大规模减少的两个主要因素,这两个因素并非是独立的,而是交织并行的。自然环境变迁方面,由于气候的干燥、流域水量的减少,使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逐渐恶化。人类活动方面,塔里木河流域的屯垦活动激化了人类与新疆虎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加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与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新疆虎的生存空间不断紧缩,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塔里木河流域的生产发展史相当于新疆虎的消亡史。

参考文献:

[1]马建章,金昆.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俄]普尔热瓦尔斯基.走向罗布泊[M].黄健民,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4]魏长洪,何汉民.外国探险家西域游记[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5]楊镰.发现西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6]苏北海.新疆岩画[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7]程莉.制度变迁与生态环境变迁互动关系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6.

[8]赵珍.清代西北生态变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系)

猜你喜欢
塔里木河流域瓦尔斯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体制改革前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分析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初论
塔里木河流域半自然生态系统浅析
艰难的演讲
致敬,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水量合理供给下游生态环境方案研究